一种多距离融合的大深度测量范围相移阴影叠栅轮廓术
发布时间:2017-12-11 09:23
本文关键词:一种多距离融合的大深度测量范围相移阴影叠栅轮廓术
更多相关文章: 测量 深度测量范围 阴影叠栅轮廓术 相位融合 Talbot效应 叠栅迭代误差补偿
【摘要】:针对传统阴影叠栅轮廓术深度测量范围有限的问题,根据阴影叠栅条纹对比度的变化特点,提出了大深度范围内的阴影叠栅轮廓新型测量方法。该方法将光栅置于不同的高度,在物体表面形成叠栅条纹,通过将不同高度范围内的条纹相位测量结果相互融合,实现了大深度范围内的阴影叠栅轮廓测量。分析了光栅处于不同位置时叠栅条纹的相位分布特点,提出了基于重叠区域的相位融合方法和误差补偿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西安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7128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苏州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SYG201545)
【分类号】:TP391.41
【正文快照】: 相移阴影叠栅轮廓术是一种高精度、非接触的全场三维轮廓测量方法[1-2]。由于光栅衍射和孔径效应的影响[3-4],z向测量范围十分有限。增大光栅的周期有助于提高阴影叠栅的z向测量范围,同时可以增大分辨率。1212001-1在高精度测量领域,光栅衍射使叠栅条纹对比度迅速衰减,成为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占辉,王旭,闻康,张忠秀;应用于油田的软件辨向深度测量装置[J];自动化仪表;2000年12期
2 张娟;李贻斌;宋锐;牛君;;基于矩保持法的彩色目标深度测量[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7年11期
3 李燕,周明全,耿国华;一种沿法线方向的三维深度测量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3年12期
4 韩云生;刘国栋;刘光宇;;基于Canny算子边缘特征匹配的双目深度测量[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9年11期
5 俞嘉捷;伍耐明;曾智;陈大鹏;;基于红外脉冲相位热成像技术的玻璃钢深度测量[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7期
6 傅仰大;水层深度遥测仪[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2期
7 曾智;陶宁;冯立春;张存林;;缺陷尺寸对红外热波技术缺陷深度测量的影响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7期
8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立美;汽车警示喇叭深度测量与调整系统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莉;基于双激光的水下目标深度测量[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77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277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