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三峡库区奉节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9 03:00

  本文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分布格局 影响因素 遥感生态指数 三峡库区 出处:《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人口的重要聚居方式,其空间分布格局是集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区位选择过程。当前,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着人均或户均用地过大、盲目扩建、无序发展、布局散乱的现象,其合理规划布局已成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城镇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2015年高分遥感影像为基础,解译其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 GIS10.2、Fragstas4.2等软件对奉节县不同面积等级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缓冲区分析和因子分析,以期探测和揭示奉节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格局的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并分析其生态环境效应。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从空间分布特征上看,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体上为集聚-随机分布,研究区不同面积等级的农村居民点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北部密度和用地比重较大,而南部总体偏小,局部密集,用地比重较大的特点。长江以北地区密度最高值达42.6个/km2,属于农村居民点较密集区,高高集聚分布的乡镇较多;长江以南砂岩或砂岩、泥岩混合地区农村居民点分布较密集,而石灰岩广布区多为农村居民点密度低值区,密度不到6个/km2,和高值相差约7倍,以农村居民点稀疏区为主,出现了低低集聚的现象;(2)从农村居民点个数、面积上看:研究区约66%农村居民点面积多小于1hm2,且多分布在研究区500m~1100m以及坡度为15°~25°(斜坡)的泥岩、砂岩地区,但超过1/4的农村居民点位于25°~35°的缓陡坡上,表明有限的耕地资源与日益增长的人口间的矛盾致使居民点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距离道路150m范围内是农村居民点的主要聚集区,其个数与面积均为最大值,约有59.84%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在距河1000m范围内的地区,而距河3000m以外的地区由于农业种植条件好,也有一定数量的农村居民点分布;(3)从景观格局上看:高程、坡度、道路、河流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影响。研究区不同等级的农村居民点斑块个数、聚集度随高程坡度的增加及距道路、河流距离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相反,斑块密度、平均最近邻距离呈不断增大的趋势,而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变化情况较复杂;(4)从农村居民点分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上看:研究区15年间生态环境由差变好,等级V面积百分比共上升了17.76%,差等级面积下降了88.48km2。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面积随着生态等级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布在Ⅲ、Ⅳ等级上的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分别占总数量和总面积的67.29%、74.14%。研究区面积1hm2的农村居民点各生态等级面积随缓冲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以IV、V等级为主,距农村居民点距离越远,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越小,而面积1hm2的农村居民点各生态等级面积随缓冲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以IV等级为主,其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随距农村居民点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208;X171.1;F3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福海;周启刚;陈丹;焦欢;;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复垦与新建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形态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3期

2 李冬梅;王冬艳;李红;赵志威;张树文;;吉中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J];经济地理;2016年05期

3 谭雪兰;刘卓;贺艳华;谭洁;张炎思;周国华;;江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地域分异特征及类型划分——以长沙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5年11期

4 甘彩红;李阳兵;陈萌萌;;基于坡耕地与聚落空间耦合的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人地关系研究[J];地理研究;2015年07期

5 姜广辉;何新;马雯秋;王明珠;张瑞娟;;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3期

6 杨忍;刘彦随;龙花楼;陈呈奕;;基于格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及空间指向性的地理要素识别——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5年06期

7 何琳;;基于VR的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农村小城镇规划设计[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年05期

8 滕明君;曾立雄;肖文发;周志翔;黄志霖;王鹏程;佃袁勇;;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12期

9 李贺颖;王艳慧;;贫困县村级居民点空间分布离散度与农村居民纯收入关联格局分析[J];地理研究;2014年09期

10 贺艳华;唐承丽;周国华;曾山山;李莉;钟婷;;论乡村聚居空间结构优化模式——RROD模式[J];地理研究;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一夔;三峡库区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2 罗洁琼;基于GIS的三峡库区山地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动态评价[D];西南大学;2013年

3 张涛;攸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96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496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0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