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形貌视觉测量中立体拼接靶标的设计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3-07 14:25

  本文选题:立体拼接靶标 切入点:形貌视觉测量 出处:《仪器仪表学报》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设计了一种正六棱柱形状的立体拼接靶标,以靶标侧面6个棋盘格的角点作为全局控制点。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建立立体靶标的6个单元模型,通过计算模型内摄站间的相对位姿,推导出棋盘格角点在所属单元模型的局部坐标。以公共棋盘格为中介,确立相邻单元模型的坐标系转换关系。建立靶标的全局坐标系于1号棋盘格,推导该棋盘格平面与其像平面间的单应性矩阵,从而确立全局坐标系和1号棋盘格所处单元模型的坐标系的转换关系。依次递推实现全局坐标系和每个单元模型坐标系的转换,进而计算出全部靶标角点的全局坐标,再经光束平差算法获取精确值。以玻璃表面棋盘格的角点间距作为评价指标,拼接精度优于0.15 mm/m。基于立体拼接靶标的拼接试验表明,实体模型表面4个子区域的局部点云可被精确地拼接成整体点云。与基于全局控制点和平面靶标的拼接方法相比,本方法亦具有更高的拼接精度。
[Abstract]:A stereo splicing target with the shape of six prism is designed. The corner points of six chessboard lattices on the side of the target are used as the global control points. Based on the 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 technology, six unit models of the stereoscopic target are established. By calculat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 camera stations in the model, the local coordinates of the corner points of the chessboard grid in the cell model are derived. The common chessboard lattice is used as the intermediary. The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relation of the adjacent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global coordinate system of the target is established in the No. 1 chessboard lattice, and the homotropic matrix between the chessboard plane and its image plane is derived. Thus, the transform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lobal coordinate system and the coordinate system of the unit model of the No. 1 chessboard lattice is established. The global coordinate system and each unit model coordinate system are transformed in turn, and the global coordinates of all the target corner points are calculated. Then the accurate value is obtained by the beam adjustment algorithm. With the corner spacing of the chessboard lattice on the glass surface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the stitching accuracy is better than 0.15 mm / m. The experiment results based on the stereo splicing target show that, The local point clouds of the four subregions on the surface of the solid model can be precisely stitched into a global point cloud. Compared with the global control points and the planar target stitching method, this method also has a higher stitching accuracy.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6169,61673252,51205243)项目资助
【分类号】: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斌,陈晓怀,卢荣胜;工件孔心距的视觉测量[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2期

2 王莹;;视觉测量技术基本原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12期

3 赵玲娜;余有龙;金兢;李丹丹;曹雪梅;;一种应用于大范围视觉测量的二维卷积光重心法[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0年05期

4 韩建栋;杨红菊;吕乃光;;视觉测量中椭圆自动检测与定位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17期

5 唐巍;叶东;袁峰;陈刚;;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双目视觉测量系统误差分析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2期

6 叶南;富帅;杨博文;张丽艳;;大空间视觉测量的多靶点亮度自适应调节技术[J];电子测量技术;2013年07期

7 郭慧;刘亚菲;王勇;沈霞;;大型齿轮工件焊接的双目视觉测量标定[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8 王永强;吕天剑;吕乃光;邓文怡;;视觉测量中基于距离相对约束的优化算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1期

9 陈棣湘,罗飞路,潘孟春;立体视觉测量中的图像匹配策略研究[J];光学技术;2002年05期

10 韩庆龙;曲兴华;张福民;;新的大尺寸截面配对式视觉测量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杜娜;方漪;;多目视觉测量中有效测量域的计算模型[A];几何设计与计算的新进展[C];2005年

2 杨健新;魏榛;;瓢虫翼面展开过程的立体视觉测量[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单磊;樊继宏;;立体视觉测量乳房体积软件系统的研发[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4 魏兵;李伟;夏明安;;视觉测量技术在滚针轴承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潇宇;高速视觉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郭杰;基于视觉的振动特征提取算法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赵首博;成像前光学调制方法与视觉测量应用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雷秀军;高速视觉动态测量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郝飞;机器视觉测量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细长轴中应用[D];东南大学;2015年

6 胡立华;大型物体的单目视觉测量理论与方法[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7 周虎;高精度视觉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华大学;2011年

8 张大山;基于高速视觉的结构运动测量算法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9 周朗明;微(小)型物体视觉测量与重构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0 周婧;单摄像机视觉测量网络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海龙;基于视觉测量的挖掘机工作装置姿态测量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胡亚利;车辆行驶中障碍高度视觉测量的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汤章银;基于视觉测量的激光雷达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韶彬;飞机颤振适航视觉测量立体匹配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6年

5 杨盛亚;基于FPGA的三维视觉测量终端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6 付博;基于COM Express标准嵌入式视觉测量装置的外围硬件设计[D];中国民航大学;2014年

7 周欢;立体视觉测量系统误差分析与优化设计[D];中国民航大学;2014年

8 韦飞云;钢板尺寸视觉测量方法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6年

9 杨笑丛;圆盘转速的视觉测量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严海磊;基于视觉测量技术的汽车零部件检测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79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579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4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