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PLGA组织工程支架及其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3D打印 切入点:组织工程 出处:《华侨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骨组织工程的三个基本生物学要素为种子细胞、支架材料以及成骨因子,而支架材料作为要素之一发挥着支撑和辅助组织修复等功能,因此,性能良好的骨支架对细胞的正常生长和组织修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传统的支架制备方法如静电纺丝、粒子沥滤等方法存在制备工艺复杂、重现性差、孔洞形状难以控制以及存在溶剂残留等缺点,降低了支架在后续实验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本课题旨在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出性能良好的支架材料,以期能够克服传统技术存在的缺陷。利用熔融沉积法将热塑性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熔融挤出,并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按所设计的路径移动和堆积,最终制备出具有规则形貌、合适孔洞以及足够的力学性能的骨替代材料,并对支架的力学性能、降解速率以及生物学性能进行评价。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通过对工艺条件的优化确定支架的制备参数,随后考察支架的层厚、结构及孔隙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支架的理化性能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层厚的升高,三者的压缩强度无明显区别,而屈服应力逐渐下降,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结构的改变,三者的屈服应力无明显区别,而压缩强度0/90°0/60/120°0/45/90/135°,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孔隙率的升高,压缩强度和屈服应力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呈现负相关关系。FTIR、XRD和DSC结果表明,制备的支架与原材料相比,官能团、晶型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无明显区别,说明制备过程仅为物理变化。最终,我们采用孔隙率为66%,层厚0.2 mm,结构0/90°作为后续工作所使用的支架,其压缩强度和屈服应力分别为12.69 Mpa和5.78 Mpa(n=5)。其次,对支架的降解速率进行为期十周的考察。将支架与降解液以1:10(V:M)的比例浸没于降解液分别置于PBS缓冲液及酶解液中进行降解,降解条件为37℃,60 rmp/min,每周换液一次。每周于换液前测量降解液的pH,并在第2、4、6、8、10周取出支架,用超纯水冲洗三次,冷冻干燥24 h后对其形貌进行观察和拍照,测量质量损失率、力学性能变化,并对支架进行DSC、GPC及DTA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前5周内,缓冲液的pH基本保持稳定,从第六周开始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降解的进行,支架的物理状态及体积均发生变化;力学性能逐渐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分子量逐渐下降,热分解温度降低。综合观察发现,支架在水解液中的降解速度大于在酶解液中的降解速度,总体降解速率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降解前期主要表现为分子量的降低,但支架的质量变化主要发生在降解后期,并伴随pH的改变,整个降解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力学性能的改变。最后,对制备的支架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学性能研究。细胞毒性试验表明,不同浸提液浓度(10 mg/mL、50 mg/mL、100 mg/mL)下的细胞增殖率均大于91%,毒性反应等级为0或1级,这说明支架浸提液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适合作为组织工程材料。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在注射支架浸提液后的观察期内代谢活动正常;溶血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大,溶血率均小于5%;蛋白质吸附动力学实验说明蛋白能够吸附于材料表面,因而细胞能够通过蛋白质介导完成黏附和生长,细胞蛋白分泌量为1.02±0.04 mg/scaffold。细胞黏附率和增殖情况的考察说明细胞能够在支架上黏附和增殖,细胞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同时,通过CLSM验证了细胞能够在支架上生长并保持活性,说明支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318.08;TP391.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小鹏;陈天宁;杨战孝;钱良山;;植入式PLGA给药系统释药仿真模型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12期
2 罗进;张亚萍;冉海涛;王志刚;;包裹血卟啉的PLGA微泡体内超声显影及其光毒性副反应考察[J];激光杂志;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强;潘志军;薛德挺;李杭;李建兵;;纳米PLGA/HA复合物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软骨修复中的应用[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汉杰;苏文雅;廖振宇;王生;常津;;PLGA/Liposome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光林;吴辉;;联合静电纺丝法和转筒接收法制备PLGA—胶原—丝素纳米神经导管[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赵洁;全大萍;廖凯荣;伍青;;含不同侧氨基密度的ASP-PEG-PLGA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黄艳霞;任天斌;张丽红;吕凯歌;蒋欣泉;潘可风;任杰;;PLGA/NHA-RGD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06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Synthesis of PLGA Labeled with ~(125)I[A];2006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艳辉;崔媛;张慧敏;关秀文;;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在PLGA表面固定胶原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何树;毕龙;刘建;扈刚;孟国林;董鑫;郝赋;赵轶男;;新型PLGA/HMS-HA复合微球载体支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Preparation of PLGA Ultrasound Microbubble Loaded Hematoporphyrin and optimization of formulation[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李志宏;武继民;汪鹏飞;陈学忠;黄姝杰;关静;张西正;;BMP/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与体外释放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白毅;合成温敏型PLGA-PEG-PLGA嵌段共聚物[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尹东锋 钟延强;聚合物 药物 制备工艺 附加剂[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李博;“人造红细胞”[N];大众卫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华;载阿伦磷酸钠PLGA微球的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髁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周璇;RGD靶向微泡与载药微球在肝脏创伤渗血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陶春;可注射镶嵌载生长因子壳聚糖微球的PLGA多孔复合微球支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4 鲍文;靶向纳米载药系统DNR-PLGA-PLL-PEG-Tf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体内、体外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王晨晖;装载蛋白药物的PCADK/PLGA混合微球研究及在重组人生长激素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6 卢明子;载血红蛋白PEG-PLGA纳米粒子的构建、生物学作用及其靶向性能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7 张皓轩;载辛伐他汀PLGA微球/磷酸钙组织工程骨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活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李青;新型高效靶向ROS响应的载药纳米粒子系统在口腔鳞癌治疗中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齐峰;粒径均一的PLGA颗粒制备及在长效缓释体系和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10 刘苒;转铁蛋白修饰的新型多聚物载药纳米粒的研制及靶向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体外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刚;复合肌腱修复材料—载细胞用防粘连性隔离/支架型PLGA膜的体外研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唐冠男;微流控技术原位合成多形貌PLGA/TiO_2复粒子及其体外药物释放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文秀;形貌可控的PLGA/PCL复合粒子的制备及体外降解性能的基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黄卓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PLGA纳米粒经皮治疗大鼠糖尿病溃疡的作用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闻继杰;含胺基修饰beta-环糊精的可降解两亲性聚酯的合成及其对蛋白质和抗癌药物的控制释放[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翠伟;基于点击化学制备PCL/PEG两亲性共网络聚合物以及不同支臂PLGA作为疫苗载体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7 王共喜;PLA/A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及PLGA纤维的表面改性[D];复旦大学;2014年
8 刘青;植入体材料与PLGA载药微球的复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张科技;蚕丝-PLGA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的研究[D];浙江省医学科学院;2015年
10 黄晓君;关节腔注射用青藤碱-PLGA微球—温敏凝胶的制备及评价[D];广东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625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62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