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浅析基于学科交叉的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6-11-06 18:40

  本文关键词:基于学科交叉的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浅析基于学科交叉的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建设 导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21-0057-04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随着软件在各个行业关键业务中的深入应用,培养具备软件工程和相关学科交叉技术的人才是软件学院的迫切任务。文章结合当今主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为依据,重点讨论软件工程与云计算技术交叉,面向移动和大数据应用的相关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并系统讨论课程设置方案和交叉特性的体现。
  关键词:学科交叉;软件工程;云计算;移动应用;大数据
  1 背景
  示范性软件学院对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以服务产业发展为总体目标。然而,目前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大多局限于软件工程学科的理论、策略与技术的教学与实践,缺少与行业应用相关学科的结合,,导致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后难以理解领域知识及应用需求。随着国防、工业制约、移动通信、电子商务等技术与市场的迅猛发展,软件已成为其发展的关键,而嵌入式系统、通信工程、电子工程、数据分析处理等与软件工程交叉学科的人才已成为行业发展迫切需要的人才。
  基于现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索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企业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物流、嵌入式系统、通信工程、电子工程交叉学科复合型、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机制,培养出既掌握软件工程知识,又充分了解各行业特点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人才已势在必行。
  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交叉学科的建立和人才的培养,期望能找到新的创新增长点和发展空间。国内外对类似理由的研究很多,但大都集中在宏观层面,对软件工程专业与其他学科方向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理由鲜有研究。北航软件学院已经通过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来探索不同学科与软件工程学科的交叉人才的培养模式,但是目前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将相关学科的课程直接引入,在学科深入、有机的融合方面还远远不足。
  云计算已成为IT行业最迅猛的发展方向,而物联网与大数据则是云计算的重要应用领域。北航软件学院在顺应这一潮流的形势下开设了基于软件工程与移动通信、数据处理分析等学科交叉的云计算相关专业方向,以期培养高质量的行业紧缺人才。如何在培养过程中既给学生传授软件工程的知识和理论,又让他们充分了解丰富的业内知识,从而实现移动通讯技术、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交叉融合,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客观现实理由。
  2 专业和课程体系设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二五”规划指导精神,政府和业界都对作为战略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的云计算表现出极大的热情。2010年,发改委、工信基于学科交叉的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相关论文由收集整理提供,如需论文代写可联系我们.部、财政部支持的云计算项目正式启动,云计算平台和云计算服务模式已成为今后IT服务的主流。云计算服务应用的种类不断增加,普及程度逐渐加深,使用群体向更多普通用户拓展。未来,云计算及其基础设施将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平

浅析基于学科交叉的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建设

台,其蕴含的技术变革和创新服务模式,将深刻影响全球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随着无线网络、智能终端、物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移动应用在软件领域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并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移动应用以云计算为支撑,移动终端为载体,无线网络和物联网为通信手段,提供更人性化、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软件与服务。
  大数据技术是以云计算为背景,致力于研究如何存储和处理各种类型的海量数据,从而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基于学科交叉的移动/大数据云计算专业方向以软件工程为基础,以云计算为主要技术方向,以移动应用和大数据技术为应用领域,实现了软件工程、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交叉融合,并以此为目标设计了课程体系。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首先选择满足专业方向指标体系要求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现有培养体系中软件工程硕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并通过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夯实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并深入一步学习交叉学科专业课程、软件工程与交叉学科融合专业课程、软件工程与交叉学科融合实践,最后进行为期1年左右的软件工程与交叉学科融合企业实习,完成毕业设计。图1是交叉学科课程体系的一个层次框架图。
  3 课程设置
  在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课程的设计(特别是必修课)、名称及内容应尽量与国外一流大学’(专业)接轨,以提高课程国际化水平,为实现校际、国际间课程互认奠定基础;
  (2)课程的设计必须考虑与本科课程的有机衔接,并统筹规划,分出层次,避开重复设课;
  (3)推进基于理由和挑战的探究型教学、基于案例的研讨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模式。
  表1给出了经过精心设计和筛选后的课程设置结果。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交叉学科专业和课程、融合专业课程则分别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内容,这些都可根据各学院不同的师资力量、侧重方向和生源情况进行调整。
  下面以一门课程为例说明在课程设置中如何体现学科交叉课程。
  (1)课程名称:iOS平台移动云计算开发(32学时,讲课24学时+实验8学时)。
  (2)所交叉学科:移动开发、云计算。
  (3)教学目的和预期达到的目标:该课程涉及移动开发和云计算两类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学生既要掌握移动开发的技能,又需要通晓架设在云端的服务器开发技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一方面掌握基于iOS平台的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的知识,具备全面的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能力,另一方面掌握云计算核心理论知识体系、典型技术,具备云计算的架构和开发的能力,并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熟悉以微软云、百度云、新浪云等典型云平台架构下的移动云计算项目的体系构架和开发规范,充分发挥并有效结合移动平台和云计算平台的技术优势,具备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移动数据存储、移动地图、移动翻译、地理推送、移动社交网络等热门移动云计算项目以及物联网项目的研发能力。(4)预备知识:Objective-C、云计算理论基础。
  (5)师资要求:为了满足专业办学的目标和定位,达到该门课程的授课效果,授课教师应该具备国内外一流大学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硕士以上学位,并且具有在大型IT企业从事移动开发及云架构开发的工作经验。
  4 课程体系实施和成效
  课程体系已经在北航软件学院移动云计算专业方向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应该强调的是,课程体系的建设始终面向需求服务产业,紧跟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聘请业界精英担任专业主任。例如移动云计算专业就是由IBM中国研究院前副院长、前IBM首席云架构师陈滢博士担任,课程推出伊始即受到追捧。2012年4月21日开学的移动云计算架构师高端班共有51名学生,据统计该班学生平均工龄6.8年、平均年薪为21.7万元。高质量实用的课程体系带来了高的学生就读率。目前该班同学经过一年多紧张、大剂量的强化训练,已经完成专业课学习并进入各个对口的企业实习实训(由于学生的质量高,在校学习阶段就已被企业“订购”一空)。由于这些同学专业知识扎实并具有交叉学科的能力,到了工作岗位就能上手工作,解决企业课题上的技术理由,因此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2012年9月又有百多名学生入校就读,今年9月也还将有50余名同学入校就读移动云计算架构师高端班,这说明好的课程就能吸引好的学生。今年9月,又有一门基于学科交叉的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课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高端班推出,其专业主任由行业大腕百度公司大数据首席架构师林仕鼎担任,前来报名的同学依然踊跃。
  5 结语
  北航软件学院通过基于学科交叉的软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培养,选择大数据和移动应用之一作为其应用背
上一篇论文:谈谈高校校史编写需要专职机构、专业队伍和科学程序 下一篇论文:试论产科母乳喂养的护理


  本文关键词:基于学科交叉的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66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e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