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2 09:14

  本文关键词: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投稿:侯聥聦

 

 

摘要: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对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教育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建立“政府主导、校企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三位一体新机制,形成以校地联合、产学研合作为平台,以学生…

摘要:本科教学和科研是当前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两翼。文章旨在消除过去对本科教学和科研相互独立、顾此失彼的认识误区,说明二者是可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描述将科学研究引入本科教学中的方法和优势,并以重点实验室参与本科生科研实践作为示范实例,说明研究型大学在本…

摘要: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已经公布7批名单,如何更好地建立各高校的特色专业已受到普遍关注。文章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现状,以江苏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例,分析专业建设的特色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和产学研互…

 

  摘 要: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对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教育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建立“政府主导、校企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三位一体新机制,形成以校地联合、产学研合作为平台,以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实训为载体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教育模式。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1 背景
  校企合作教育是高校与社会各部门紧密合作,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1]。因此,探索地方大学如何以校企合作教育为平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对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几年来,鲁东大学软件学院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极探索高校、政府和企业合作教育的途径,形成了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政府主导、校企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具有生机和活力的三位一体创新教育新机制,实现了校企双赢。但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例如,在合作各方的利益保障与风险共担、合作行为约束、政府政策扶持和法规建设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从高校层面,认真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校企合作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校企合作教育的瓶颈
  就目前看,虽然校企合作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的广泛重视,校企合作教育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校地合
  
  作、校企合作教育还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激励和约束保证机制,缺少校企双方交流对接的平台。企业积极性不高,合作的动力不足,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校企之间合作的成效。
  2.1 高校与地方、企业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缺少高校优势资源与地方企业和市场对接的平台[2]
  目前,校地之间、产学研之间缺少信息交流的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对地方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技能了解和把握不够。缺乏与地方的有效合作,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地方主导产业,来培养相关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应用型课程开设得较少,课程设置内容较落后,各种实践实训没有得到有效开展。
  2.2 校企合作没有真正做到服务地方经济和特色产业,造成校企合作动力不足、活力不强
  高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未能建立起互惠互利、共建共赢的合作模式,因而合作意愿不强、合作动力不足、活力不够。从高校一方看,教师的科研没有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而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从事一些研究,研究成果往往脱离市场实际需求;学术评价机制中主要以学术水平为衡量标准,忽略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3]。这就使得教师和科研人员面向市
  
  
  
  基金项目: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09332)。
  作者简介:柳婵娟,女,讲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邹海林,男,教授,鲁东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雷达信号处理、信息可视化。
  
  场、面向应用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不足。从企业方面看,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虽然企业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程度的需求,但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往往比较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对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缺乏科技需求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大多数企业不愿接受大学生前来实习,怕影响生产。
  2.3 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及政策法规不健全
  校企合作各方在管理体制上仍然是条块分割,自成一体,没能形成有机的运行机制,导致在校企合作的交接点上,合作各方都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另外,校企合作是各自隶属于不同管理部门的独立单位之间的合作,涉及到教育、企业、科研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各种利益关系。因此,,需要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和协调各方关系,保证合作的成功。
  2.4 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校企合作模式中,由于合作各方隶属于不同行业、不同系统和部门,因此对待合作利益的分配,各方所持的目标值不同。如科研成果转让过程中的价格问题、合作共建研发实体的各方投资比例与利益分配问题、成果的归属权问题以及知识产权的问题、相互兼职待遇问题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在于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和制度。
  3 校企合作教育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当前,院校和企业的关系,多数还缺少“互利互惠”的合作基础,往往院校求企业的多,企业缺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何调整和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高校要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服务地方和企业;其次,要选好合作对象,找准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尤其要找准企业的关注点和兴奋点。
  院校通过主动服务激活双方合作兴趣的同时;要坚持“优势互补、真诚互信、互利互惠、校企互动”的原则。
  1) 优势互补原则。
  企校双方各有自己鲜明的优势且为对方所需要。在人才培养合作方面,以企业需求为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完成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到企业进行岗位训练和实践。在科研合作方面,一是企业提供科研资金,共同申报课题;二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做研发,将科研成果向企业有偿转让。
  2) 真诚互信原则。
  企校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共谋发展的事业,要搞好校企合作必须以诚信为基础,相互理解,以诚相见。对开展合作的项目要有诚意、对签订的合作协议要诚实,以诚信搞好合作。
  3) 校企互惠原则。
  互惠互利是企校双方都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只有合作的各参与方都能受益,这种合作才有可持续性。要提高合作能力和持久性,关键在于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关系。
  4) 校企互动原则。
  校企合作教育的关键是双方积极主动,协调一致。我们建立了双方季度例会和联系人制度,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甚至分歧,能够做到及时沟通和化解,保证校企合作教育健康持续有效向前发展。
  4 校企合作教育的组织和实施
  4.1 地方政府主导,校企参与,共同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如何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和调动企校双方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使校企合作教育成为企校合作发展的自我要求和自觉行动是当前校企合作中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产学研相结合的政策支持,制定、完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规则和措施,营造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比如,制定优惠政策或税收减免政策,强化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等;其次,政府应积极为企校双方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服务体系,强化企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帮助企校双方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再次,强化政策法规对产学研合作行为的约束。
  产学研合作是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系统单位之间为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利益目标而开展的合作。因此,需要强化政策法规对产学研合作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健全与完善各类经济、科技法规,推动科技与经济合作,使产学研合作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障。2009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加强全省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等政策,对全省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4-5]。

  4.2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全力打造一体化、多层次、工程化人才培养体系
  1) 校企共建“产教结合”的实践基地。
  软件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于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的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适合的实训基地。企业通过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生产,安排技术管理骨干等给学生授课、指导毕业设计等。实训平台和实践基地的搭建使学生有了实践新想法的场所,有效地发挥了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目前,我校已经与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东方电子集团、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昆山)、金蝶(青岛)软件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软件企业联合建立了十多个专业实践基地;与齐鲁软件园、北京达内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软件园、江苏昆山软件园等开展了学生培养合作。
  2) 面向行业需求,构筑应用型教育课程体系。
  一是面向行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教育与企业训练相结合;二是面向企业生产需求设置课程,学校基本技能训练与企业岗位能力训练结合;三是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坚持基础理论教学、专业能力培养与工程化能力训练并重的理念,校企共同参与构建“开放型、多层次、工程化创新教育体系”,将理论、技术及应用结合起来构建“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灵活组织教学。
  3) 校企共建教师队伍。
  在企校合作培养软件人才的过程中,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学校建立并实施了“教师进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制度。“教师进企业”,即每年安排4~6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提高和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实施经验。目前,学院青年教师分别进入了大连海辉软件公司、NIIT公司、烟台软件园所属的多家企业进行项目开发实践。“工程师进课堂”,一是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对教师进行实践课目的再培训;二是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等课程,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授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选题有二分之一来自现场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聘请现场工程师参与指导。教师在参与合作教育的过程中,能获得更多与实际接触的机会,从而使得科研课题的选择更加面向实际,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
  5 校企合作教育有效实践模式探索
  5.1 优势互补、双向嵌入、共建专业的培养模式
  院校和企业都具有互补性的优势和资源。一是硬件资源的互补和嵌入。企业以资金、设备和技术作为投资,院校以场地和教学仪器作为投资,在院校建立生产型教学实习工厂,或企业以场地、设备为投资,院校以资金、技术为投资,在企业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使实训基地成为企业的生产研发基地和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逐步深化合作内容,实现由单一的学生实习实训向联合开发产品发展。二是智力资源的互补和嵌入。学院在科技成果培育、转化、员工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企业为教师科研提供资金,为学生岗前训练提供场所和机会。2009年,学院与东方电子集团共建“软件工程”专业,与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承担教学任务、参与教学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
  5.2 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顶岗实训模式
  企业提供一定的岗位接收学校高年级学生实习实训,配备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将实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同时,企业被置换出来的人员,进入鲁东大学软件学院进行免费的职后教育培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工作的结合,收效显著。
  5.3 面向企业需要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量身打造,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又可以专门技术培训为重点。学生进入四年级后,按照企业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以企业准员工身份接受教育,形成了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合作新模式。我院与中软国际、烟台海颐软件、青岛软件园的合作就属于这种模式。
  5.4 基于项目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引领模式,一是指前期按照企业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利用假期或实习时间,企业技术人员带着实际课题,带领和指导学生进入真正的项目研发中,经过“项目引领”,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项目实践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标”学生将进入企业的人才招聘视野,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实训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生参加教师申请到科研课题或承担的企业委托的实际课题项目,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带领下参与项目开发。得到组织、设计、操作、管理等多方面的锻炼。如我院教师承担的兖矿集团生产安全调度信息管理系统、烟台广电数字电视管理系统、烟台经济开发区卫生检疫信息系统等,就是采取了“项目引领”的模式,吸引和带动高年级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这种教育模式相对自由与开放,避免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
  5.5 基于工程研发中心的培养模式
  通过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和高精尖仪器设备,联合企业,共同成立研发中心。承担国家的重大攻关课题、解决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和科技开发项目。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为直接和有效。具体做法是: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以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组成从教授到青年助教的科研团队,同时让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的本科生参与课题或前期研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如我院与兖矿集团联合成立“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研究中心”,与东方电子集团联合成立“软件工程研发中心”,与烟台高新区联合成立“嵌入式系统研发中心”,等等,每个中心都吸引
  
  大量高年级学生参加。这一模式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生产技术成果的转化,引领高校科技创新的方向,提升了高校的科研水平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5.6 成效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实践探索,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几年来,软件学院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嵌入式软件设计比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仿真大赛上获奖50多人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以上,位居山东省高校前列。
  6 结语
  在几年的校企合作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校地联合、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是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之间的矛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有效的途径,是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发展方略之一。产学研联合培育创新型人才,是适应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环境和条件支持,学校为企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师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增长才干,企业在合作中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校企各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赵智敏,朱跃钊,汪霄,等. 产学研合作教育:启动培养创新型人才之匙[J]. 系统科学学报,2010(10):63-66.
  [2] 杜鹃,李焱焱,叶斌,等. 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其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123-125.
  [3] 何根海. 寻找学科专业建设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10(15):40-41.

 

  [4]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全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工作的意见[Z]. 2009.
  [5]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全省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的通知[Z]. 2009.
  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Software Engineering Talents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IU Chanjuan, ZOU Hailin
  (School of Software,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 China)
  Abstract: Authors analyse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existent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should follow. Combined with the applied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reform practice of Ludong University, we probe into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raining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and then construct a new mechanism, that is government leading, school-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s advantages and mutual benefit, form a platform of school-enterprise coalition and the production-teaching-research cooperation which takes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bility as the goal. As project practice to be the carrier, the new training mode gains 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software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编辑:彭远红)

 

 

 

摘要: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对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教育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建立“政府主导、校企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三位一体新机制,形成以校地联合、产学研合作为平台,以学生…

摘要: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对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教育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建立“政府主导、校企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三位一体新机制,形成以校地联合、产学研合作为平台,以学生…

摘要: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对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教育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建立“政府主导、校企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三位一体新机制,形成以校地联合、产学研合作为平台,以学生…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

 


  本文关键词: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66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4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