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第5号评审公告
本文关键词:软件反向工程的合法性及立法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三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第5号评审公告
管理员 发表于: 2015-09-30 22:42 点击:1022
第三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评审公告
第5号
获奖名单公布
2015年9月16日—21日,奖励委员会对第三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拟获奖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间,奖励委员会未收到关于拟获奖名单的异议意见。因此,拟获奖的一等奖1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10件、提名奖21件作品确定为最终获奖作品。
该获奖名单已经中国法学会党组批准同意,现予以公布。具体名单见附件。
特此公告。
“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奖励委员会
2015年9月28日
附件:第三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奖项
作品类型
作品名称
作者
出生年月
作者单位
职称职务
出版社或发表刊物及时间
获奖理由
一等奖
论文
司法公信力的理性解释与建构
胡 铭
1978年5月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本文针对我国司法公信力不足的问题,以影响性诉讼案件为标本,提出了影响公众对刑事案件评判的核心要素,即以信任、声誉和互动为核心的内在要素,以交易成本为核心的外在要素。进而通过公众对刑事司法的信任度、美誉度以及互动性的量化评估,反映出理性选择的背后是违反司法规律所导致的司法公信力不彰。最后提出以增加互信、提升声誉、扩大参与作为改革的方向。本文选题重要,研究方法妥当,论证充分,结论具有创新性和说服力。
二等奖
论文
刑罚积极主义立场下的刑法适用解释
付立庆
1976年10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2013年第4期
本文以详实的资料、明确的立论、开阔的视野,论述了刑罚积极主义立场下的刑法适用解释问题。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是刑法学的基本问题。本文基于刑罚积极主义的立场,阐述了类推适用和扩大解释的区分标准问题,得出了合理性、可行性的路径和结论,对推进刑法解释学研究、发挥刑罚在调整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专著
法治的代价:法律经济学原理批判
凌 斌
1977年2月
北京大学法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律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法治的成本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而在顶层设计中,法治成本和制度选择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本书作者基于对中国法治道路的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思考,对法律界权或规则选择的法律经济学原理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和理论重建。尽管本书的命题并非创新,但作者以大量案例和实证分析为基础,强调这种思维应作为改革中的基础原则,并进行了具有说服力的论证。本书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对法律经济学研究有一定的创新和贡献,符合学术规范,问题意识清晰。
论文
论行政许可中保证金的设定问题
罗智敏
1975年12月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教授
《中国法学》2014年第5期
本文选题新颖,具有强烈的中国意识。本文从理论上澄清了保证金的性质及其设定问题,具有较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保证金本来是民事担保的一种形式,目前被广泛应用到行政管理领域,尚缺乏严谨充分的法学理论支撑。本篇文章选取在行政许可领域中的保证金设定问题进行研究,文章视角独特,观点明确,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论文
论民法中的决议行为——从农民集体决议、业主管理规约到公司决议
王 雷
1983年11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讲师
《中外法学》2015年第1期
作品主题是跨越民法法律行为和商法决议行为的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现实意义突出,同时又具有很强理论性。其中对决议行为的研究具有体系化和类型化的视野,理论应用清晰、准确,现实问题的分析深入、严谨。本文文字表述简洁、流畅。学术见解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在同类主题研究成果中,属于学术水平较高的成果。
论文
软件反向工程的合法性及立法建议
张吉豫
1982年1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讲师
《中国法学》2013年第4期
本文从法理和政策角度,论证了软件反向工程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角度新,说服力强,尤其是政策角度论证充分,政策和立法建议的价值大,是一篇理论与实践价值兼备的学术论文。
三等奖
专著
气候正义论——气候变化法律中的正义原理和制度构建
陈贻健
1975年9月
中国法学杂志社
副研究员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
作品以正义的视角讨论气候问题,是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研究的基础理论方面的力作,对推动国际气候谈判,增加中国气候谈判策略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论文
诱惑侦查的程序控制
程 雷
1978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法学研究》2015年第1期
诱惑侦查是我国侦查实践中出现较多但关注不足的问题。2012年刑诉法修改对此进行了初步的规范,但跟进研究有限。因此,本文选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全文通过运用法规范分析方法,辅之以实证调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对诱惑侦查程序规范的历史沿革、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提出了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结论,对于未来正确解释法律、起草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论文
国际私法条约解释的路径依赖与方法展开
杜焕芳
1976年1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2014年第2期
本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选题、论证显示出良好的问题意识和优秀的理论素养,作者的分析及其结论对于解决同等国际私法和司法实践中对条约文本解释的差异和冲突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设性的方案。论文符合学术规范。
论文
指导性案例法源地位再反思
雷 磊
1982年5月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中国法学》2015年第1期
本文针对指导性案例法源地位的争议,在现实概念研究基础上为中国特色指导性案例的法源地位进行辩护并奠定理论基石,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发源双层构造论”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和概念辨析,为分析指导性案例的法源地位提供了工具。同时较新颖地提出了指导性案例所具有的“准法源”的地位,为司法实践如何面对指导性案例提供了双重要求。
论文
裁判文书说理的整体揭示与路径选择——以法院人员为主要调查对象的实证研究
罗 灿
1982年10月
最高人民法院
法官、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
该论文采用实证方法,在大量搜集实际素材的基础上,对裁判文书说理的问题进行了具有现实主义的探讨。本文对裁判文书说理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揭示了存在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裁判文书说理能力与水平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言。本文资料丰富、结构合理、结论到位,是一篇具有说服力的作品。
专著
金融交易课税的理论探索与制度构建——以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为核心
汤洁茵
1980年1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副教授
法律出版社2014年4月版
本书在经济学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首次以金融交易为核心,对税法制度与理论创新进行全面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税法基础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书对弥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将产生重要的意义。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所提出的立法建议也为即将进行的立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是非常优秀的研究成果。
论文
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宪法规制功能
王 旭
1981年2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中国法学》2013年第6期
文章以宪法解释学的方法系统地论证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在宪法文本上的性质,揭示了规范与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证了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的规范结构。文章突破了“宪法学上基本权利理论的一般分析框架”,从新的视角论证了“国家所有”与一般“基本权利的属性”之重大不同。文章将文本、历史与规范结合起来,建构分析了自然资源的框架与方法,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研究方法上,文章将法教义学和政治哲学的方法进行结合,这种尝试也具有开拓性。文章提出的“作为规制工具的国家所有权”在宪法学上属于创新的观点,能为相关立法部门提供实践参考的智力支持方案。
专著
完善我国条约保留制度研究
王 勇
1977年7月
华东政法大学
教授
法律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本文针对中国条款保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完善中国条款保留制度的建议与对策,具有现实意义。此外本文内容丰富,全面统计和深入分析了关于条款保留的大量一手资料,对中国1949年以来82个多边条款保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100多年来英美俄日作出的300多个保留条款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完善我国条款保留制度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专著
刑事经济性处分研究——以被追诉人财产权保障为视角
向 燕
1981年10月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刑事经济性处分与公民财产权保护密切相关,刑事司法实践中此类问题甚多,但容易被忽视,且从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双重视角对此深入考察的成果较为罕见,足见作者的创新追求。该专著在理论阐述,比较法考察和实证研究三个层次对这个问题作了较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同时从法律制度、司法实务和刑事政策三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务指导借鉴意义。
论文
物权法自治性观念的变迁
朱 虎
1982年11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法学研究》2013年第1期
文章从中观层面对物权法自治性观念进行了系统的检讨,理论成果可以为民法典制度特别是未来为物权法整合到民法典中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提名奖
论文
检察环节刑事错案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董 坤
1982年5月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副研究员
《中国法学》2014年第6期
-
论文
从立法技术到治理理念——中国语境下法律激励理论的转向
丰 霏
1983年2月
吉林大学法学院
讲师
《法商研究》2015年第3期
-
论文
论程序性监督之嬗变——从违法性宣告到渐进式制裁
郭 晶
1986年7月
北京大学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
《现代法学》2014年第1期
-
论文
Chinese Style VIEs:Continue to Sneak under Smog
郭 雳
1975年8月
北京大学法学院
副院长、教授
Cornell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VOL.47,Issue 3(2014)
-
专著
Interregional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Civil and Commercial Judgments: Lessons for China from US and EU Law(区际民商事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美国和欧盟法对中国的启示)
黄 洁
1978年12月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副院长、副教授
Hart Publishing (Oxford, Portland)ISBN: 978-1-84946-434-5(2014年4月)
-
专著
劳动刑法制度研究
姜 涛
1976年10月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律出版社2013年1月版
-
论文
自反性现代化的刑法意义——风险刑法研究的宏观知识路径探索
焦旭鹏
1979年2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4期
-
论文
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中的体系冲突与化解
李 剑
1976年3月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2014年第6期
-
论文
公诉案件无罪判决难实证研究
李昌盛
1977年8月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
-
论文
从公众评论走向法律评价:论“同案异判”的界定、类型划分与识别技术——以个案公平正义的实现为视角
李丽丽
1983年12月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法官助理
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
-
专著
版权客体论(第二版)
卢海军
1980年6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
专著
我国中央与地方权限争议法律解决机制研究
谭 波
1979年7月
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
副院长、副教授
法律出版社2014年7月版
-
专著
刑事法官角色论——以初审程序为视角
田力男
1983年3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讲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年4月版
-
专著
刑法解释的基本原理——理念、方法及其运作规则
王海桥
1981年1月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讲师
法律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
论文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原告适格
吴泽勇
1975年2月
河南大学法学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学研究》2014年第3期
-
论文
论意思表示瑕疵的共同法律行为——以社团决议撤销为研究视角
许中缘
1975年3月
中南大学法学院
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2013年第6期
-
专著
犯罪参与体系之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
阎二鹏
1978年3月
海南大学法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律出版社2014年1月版
-
论文
法律规制税收竞争何以可能——基于我国省级预算单位的四重法律角色
叶 姗
1977年7月
北京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1期
-
专著
选举权论
张卓明
1979年8月
华东政法大学
副教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
专著
行政任务民营化法制研究
章志远
1975年5月
华东政法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
专著
专家对第三人责任论
周友军
1978年11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
来源:中国法学创新网 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9月28日
本文关键词:软件反向工程的合法性及立法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9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