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结合局部邻域特性和C-BEMD的图像融合方法

发布时间:2018-06-14 09:15

  本文选题:图像融合 + 可协调二维经验模态分解 ; 参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针对基于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EMD)图像融合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结合局部邻域特性和可协调二维经验模态分解(C-BEMD)的图像融合方法.为了克服BEMD应用于图像融合时存在的内蕴模函数(IMF)个数和频率不匹配问题,通过固定迭代次数和协调操作提出了适合图像融合的C-BEMD算法;然后利用C-BEMD对源图像进行分解获得IMF分量和残差分量,同时对IMF分量采用基于局部邻域能量的选择与加权平均策略,而对残差分量则采用基于局部邻域可见度的融合规则;最后将融合后的IMF分量与残差分量进行叠加,得到融合后的图像.融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多聚焦图像、遥感图像和医学图像均可获得视觉效果佳、细节信息丰富的融合图像,优于基于行列交叉的经验模态分解和复数经验模态分解的图像融合方法.
[Abstract]: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wo - 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 BEMD ) image fusion method , a C - BEMD method combining local neighborhood characteristics and coordinate two - 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 C - BEMD ) is proposed .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5344,11571275) 陕西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2014K05-22)
【分类号】: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思;张俊举;袁轶慧;常本康;;图像融合的开窗处理技术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04期

2 吴仰玉;纪峰;常霞;李翠;;图像融合研究新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01期

3 韩瑜;蔡云泽;曾清;;图像融合的客观质量评估[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3年04期

4 王忆锋,张海联,李灿文,李茜;夜视图像融合研究的进展[J];红外与激光工程;1998年02期

5 朱炼;孙枫;夏芳莉;韩瑜;;图像融合研究综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年02期

6 刘志镜,杨海英,张小平;基于空域中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2年09期

7 夏明革,何友,唐小明,夏仕昌;图像融合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舰船电子工程;2002年06期

8 温学兵;纪景娜;;一种基于图像融合的混合去噪方法[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苗启广;王宝树;;图像融合的非负线性混合模型与算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5年09期

10 赵永强,潘泉,陈玉春,张洪才;基于偏振成像技术和图像融合理论杂乱背景压缩[J];电子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德坤;龚俊斌;马佳义;田金文;;一种车载的红外与微光图像融合系统设计[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王芳;吴谨;;基于小波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胡学龙;沈洁;;一种基于中值金字塔的图像融合算法[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赵向阳;杜利民;;基于数据提纯的图像融合[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杨志;毛士艺;陈炜;;基于多分辨率局部峰度熵的鲁棒图像融合算法[A];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王曾敏;杨兆选;丁学文;何英华;陈杨;于渊;;图像融合与压缩算法在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应用[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7 潘泉;赵永强;张洪才;;基于像素层图像融合的偏振图像计算方法研究[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陈怀新;吴必富;;机载成像侦察的图像融合技术[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成尚利;吕中伟;何俊民;;基于小波变换的PET/CT图像融合[A];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汤志伟;王建国;赵志钦;黄顺吉;;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鸣;军工巨头中光学集团欲“影”响世界[N];中国电力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萌;多曝光图像融合关键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费春;基于智能优化和视觉显著性的图像融合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段昶;基于Shearlet的图像融合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史立芳;大视场人工复眼成像结构研究与实验[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高国荣;基于Shearlet变换的图像融合与去噪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娟;基于城镇影像的Contourlet域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杨金库;基于二维经验模态分解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8 李奕;图像融合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9 宋乐;异源图像融合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胡旺;图像融合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丽;基于RF5框架的多小波图像融合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王坤臣;基于二代Curvelet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宁;多DSP并行系统图像融合算法设计及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陈云川;红外与微光融合的实时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泽;基于NSCT变换的压缩感知图像融合优化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陶媛媛;红外与微光融合夜视系统性能评价[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蕾;抗混叠轮廓波变换的性能研究及图像融合去噪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8 米艳芹;基于区域和多尺度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唐诗;基于多尺度变换的无源毫米波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李龙龙;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16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016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9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