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导弹红外成像探测技术发展分析
本文选题:空空导弹 + 红外成像探测 ; 参考:《红外技术》2017年01期
【摘要】:隐身飞机与新型红外干扰技术的发展,对空空导弹的红外探测与抗干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外成像探测系统是实现红外空空导弹远距离探测目标的关键,其所提供的目标、背景和干扰信息是红外空空导弹实现目标识别和抗人工与背景干扰的基础,因此,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是影响红外空空导弹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空空导弹红外成像探测技术的现状与特点,最后分析了空空导弹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ealthy aircraft and new infrared jamming technology, the infrared detection and anti-jamming ability of air-to-air missile are required higher. Infrared imaging detection system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long-range detection target of infrared air-to-air missile. The target, background and jamming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system are the basis of target recognition and anti-artificial and background jamming of infrared air-to-air missile. The development of infrared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nfrared air-to-air missil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rared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air-to-air missile,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ke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infrared imaging detection system of air-to-air missile.
【作者单位】: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航空制导武器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J762.23;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寿;红外成像装置的开发动向[J];飞航导弹;2001年05期
2 赵强,刘隆和,唐志凯;目标在复杂背景中的红外成像特性研究[J];制导与引信;2005年03期
3 马毅飞,赵文平;窗口辐射对红外成像探测影响的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03期
4 柴宏亮;许鹏程;杨莉;陈艳霞;;一种多模式融合的红外成像跟踪算法[J];制导与引信;2006年02期
5 余曼丽;潘伟;朱若寒;;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发展[J];国外建材科技;2007年03期
6 张恒;高翔;;浅谈红外成像在吕四港电厂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05期
7 何启予 ,张定子;红外成像导引技术在战术导弹上的应用[J];中国航天;1992年10期
8 刘其真,姚剑,孙薇,何永保;红外成像运动目标识别与跟踪方法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9年02期
9 孟卫华;基于ADSP2106X SHARC~(R)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红外成像电路设计[J];航空兵器;2001年06期
10 邓可;胡凯;胡建平;路学荣;;一种通用红外成像跟踪实验装置的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清川;;微梁传感红外成像及合金剪切带研究中的实验力学[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2 张青川;陈大鹏;伍小平;;光学读出微梁阵列非制冷红外成像[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修大朋;衣同胜;贾峰;;高速红外成像跟踪器的设计与实现[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魏建强;;红外成像器通用测试技术及标准设备概述[A];第三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第三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A];第三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佳徽;蒋亚东;罗凤武;章睿;;一种便携式非制冷红外成像设备电路系统设计[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刘海洋;陈勇;章兰英;;空间目标的红外成像仿真研究[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范晋祥;杨建宇;;军用红外成像探测跟踪技术发展趋势与新技术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志刚;程腾;高杰;毛亮;张青川;;利用消杂散光的偏振光技术提高光学读出红外成像的检测灵敏度[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武征;张永辉;杨建军;;红外成像测量系统稳定跟踪设计[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洞察秋毫 化险为夷[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2 冉涌 高磊;省电力公司全面推广红外成像测温检修[N];山西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延斌;“火眼金睛”是怎样炼成的?[N];科技日报;2014年
4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李洪娟;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可助中医诊断[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家琨;气体泄漏被动式红外成像检测理论及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唐艳秋;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张福娣;红外成像传感器仿真建模及模型仿真度评价[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章野;地面目标的红外成像仿真及多光谱成像真实感融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江照意;典型目标场景的红外成像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卓志敏;红外成像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寇小明;红外成像观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罗来邦;末敏弹简易红外成像起爆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9 屈惠明;红外成像电子学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吴健雄;无基底焦平面阵列的红外成像优化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洪鑫;海天背景下大型舰船红外成像仿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唐永娇;衰减全反射/红外成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分散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迈涛;中波制冷红外成像组件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年
4 胡国琦;基于C6657 DSP的非制冷长波红外成像及处理系统硬件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胡仕明;基于PICO384的红外成像与数字传输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新兴;红外成像在电气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7 袁中强;双色红外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苏来利;地面抛撒地雷红外成像检测与识别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时龙飞;基于FPGA的高速光谱仪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马丽娜;红外成像目标检测与定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75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07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