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车载自组织网络中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7 17:11

  本文选题:车载自组织网络 + 路由协议 ; 参考:《南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车载自组织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其独有的特点包括车速变化快、网络拓扑变化快、车辆沿道路行驶等。基于无线设备的特点,通信模型被分成两种类型:车与车之间的通信和车与路边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部分,车载自组织网络提供大量的应用,可以分为娱乐应用和安全应用。尽管这种网络场景下的路由协议已经被广泛的研究过,但是在地理位置路由协议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本文针对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做了详细的研究。首先,为了解决由于道路上车辆密度快速变化,而传输半径却保持不变所带来的不稳定的连通性和较高的误比特率,提出一种基于车辆密度的可变传输范围路由(VRR)协议,节点根据道路车辆密度调节信息最大传输距离,降低信息传输时延,确保网络的高连通性。我们采用齐次的泊松点过程模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传输半径与车辆密度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平均时延的数学表达式,最后利用仿真软件将VRR协议与固定传输范围路由(FRR)协议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仿真结果表明VRR协议能够应用到实际环境中,且在整个网络连通性很高的条件下,将数据分组快速地转发到目的节点。其次,数据分组在转发过程中需要在其转发范围内寻找一个中继节点进行转发,为了降低转发过程中寻找中继节点的复杂程度,使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链路的平均跳数得到降低,提出一种基于定向传播的自适应路由协议(ARPBDT)。该路由协议有两个关键参数:转发角度和平均每跳前进距离。首先为了缩小转发范围,设置一个始终朝着目的节点方向的转发角度,从而减小转发范围内节点数以及寻找中继节点的计算量;其次为了减小平均跳数,在转发范围内根据前进距离自适应地选择较优或次优的邻居节点作为中继节点进行转发。仿真结果表明与OBDR相比,所提路由协议的平均跳数较少,平均每跳前进距离较大,能够使数据分组快速地到达目的节点。最后,为了降低转发节点在转发范围内直接寻找一个最优或次优节点的复杂度,减少平均跳数,以及使路径的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提出一种基于车辆密度的可靠性路由协议(RRPBVD),转发节点首先根据道路车辆密度设置最优区域块的大小,并将转发范围分割成若干大小相等的区域块,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距离转发节点最远的区域块,最后在被选中的区域块里根据可靠性原则选择连接时间最长的邻居节点作为中继节点进行转发。仿真结果表明与EG-RAODV相比,所提路由协议的平均跳数较少,平均每跳前进距离较大,能够使数据分组快速地到达目的节点。
[Abstract]:The vehicle-mounted ad hoc network is a special mobile ad hoc network.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fast speed change, fast network topology change, and vehicle driving along the roa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devices, the communication model i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and vehicle-to-road 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 As a key par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vehicle-borne ad hoc networks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entertainment applications and security applications. Although the routing protocols in this network scenario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geographical routing protocols. In this paper,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based routing protocol is studied in detail. First of all, in order to solve the unstable connectivity and high bit error rate caused by the rapid change of vehicle density on the road while the transmission radius remains constant, a variable transmission range routing (VRR) protocol based on vehicle density is proposed. The node adjusts the maximu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istance according to the road vehicle density, reduces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lay, and ensures the high connectivity of the network. On the basis of the homogeneous Poisson point process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mission radius and the vehicle density is derived, and 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of the average delay is obtain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Finally, the performance of VRR protocol and fixed range routing (FRR) protocol is compared in detail with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VRR protocol can be applied to the real environment,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network connectivity, the data packets can be quickly forwarded to the destination node. Secondl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searching for relay nodes in the process of forwarding, the data packet needs to find a relay node within its forwarding range to forward. The average number of hops between the source node and the destination node is reduced. An adaptive routing protocol (ARPBDT) based on directional propagation is proposed. The routing protocol has two key parameters: forwarding angle and average forward distance per hop. First of all, in order to narrow the forwarding range, we set a forwarding angle that is always oriented to the destination node, so a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nodes in the forwarding range and the amount of calculation to find the relay node; secondly, to reduce the average number of hops, According to the forward distance, the best or sub-optimal neighbor nodes are adaptively selected as relay nodes in the forwarding rang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OBDR, the proposed routing protocol has less average hops and a larger average forward distance per hop, which enables the data packets to reach the destination node quickly. Finall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searching for an optimal or sub-optimal node directly in the forwarding range, reduce the average number of hops, 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ath greatly. A reliability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vehicle density (RRPBVD) is proposed. The forwarding node first sets the optimal area block size according to the road vehicle density, and divides the forwarding range into several equal area blocks. Then select one of the region blocks farthest away from the forwarding node and select the neighbor node with the longest connection time as the relay node according to the reliability principle in the selected area block.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EG-RAODV, the proposed routing protocol has less average hops and a larger average forward distance per hop, which enables the data packets to reach the destination node quickly.
【学位授予单位】:南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5;U4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永利;;关于路由协议漏洞的分析与防范措施[J];硅谷;2011年11期

2 吕翎,熊前兴;常用路由协议分析[J];交通与计算机;2001年S1期

3 董超;倪明放;田畅;;层次分析法用于战术互联网路由协议选择[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09期

4 梁林;常用路由协议的分析及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10期

5 宋早迪;蒋秀波;张日飞;;战术互联网路由协议的选择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年S1期

6 刘作学;代健美;盛懿君;王子凡;;一种轻量化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J];装备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7 刘凯歌;;基于扩散搜索的DSR路由协议[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2期

8 陈湘平;房莉;;基于“票”的多路径QoS路由协议[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年05期

9 杨水根;张宏科;苏伟;;基于掌形积分的路由协议仿真与性能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刘勇;林亚平;胡玉鹏;;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开发及改进[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阳泽;刘平香;;水声网络自重组中两种路由协议比较[A];2012'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Ⅰ)[C];2012年

2 向征;方旭明;;无线Mesh网络中路由协议的性能比较[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墉懋;傅仲逑;;DSR路由协议优化策略[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4 程晓峰;卢泽新;张晓哲;莫敦运;;基于路由协议支持的网络感知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红;徐光侠;范时平;;一种安全的无线自组织路由协议[A];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宋玉林;樊祥宁;张在琛;;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路由协议的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7 应俊;吴哲夫;乐孜纯;;基于OPNET的DSR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颜国风;王建新;;基于Hop的Anycast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武峥;张淑芳;;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在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侍蕾;赵洪利;;空间信息网路由协议关键技术分析[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为供稿;构建辽宁移动骨干网[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中科院计算所信息网络室 庞迪;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关键技术—路由协议[N];计算机世界;2005年

3 金桦;路由协议一样影响速度[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朗讯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融合网络将主导一切[N];通信产业报;2004年

5 ;宽带网络测试平台 ——Adtech AX/4000[N];网络世界;2003年

6 ;三星secuiWALL 防火墙让网络永不停息[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杨文清 马腾;如何搜集民事诉讼网络证据[N];榆林日报;2011年

8 亚信公司应用咨询部 韩少云;运用网络技术 分析网络业务[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9 张彤;网络简化后的性能[N];网络世界;2009年

10 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韩冰;中创信测:全面监测构建高性能的3G网络[N];通信产业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东杰;车载自组网路由协议及路径决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春飞;无线Mesh网络负载均衡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黄宏宇;车辆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协议及节点运动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郭星歌;矿井无线网格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5 韩挺;基于信任理论的路由协议安全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潘大为;能量有效的WSNs路由协议与分布式调度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杨凯;无线Mesh网络高性能路由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学梅;Ad Hoc网络的移动管理及其路由协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张天乐;交替活跃模式的部分连接网络路由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10 李道丰;路由协议若干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林;基于伽玛分布的喷洒等待路由协议[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梁玉珠;基于动态分簇的低能耗WSN路由协议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卢志强;基于基础设施辅助的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吉纯;Ad Hoc网络备份路由协议及其嵌入式实现[D];苏州大学;2015年

5 王静涵;基于Contiki操作系统的RPL路由协议能耗均衡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吴三柱;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树路由协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琦;移动传感器网络三维空间路由协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姜小荣;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巩彩红;基于微分—蚁群算法WSN路由协议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雷中岳;一种利用节点移动信息的空基自组网路由协议[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05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105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e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