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GPS双目摄像机标定及空间坐标重建

发布时间:2018-12-16 06:30
【摘要】:为减轻双目摄像机标定过程中对高精度靶标的依赖,实现摄像机参数的精确标定,并对空间坐标进行高精度重建,提出一种GPS双目摄像机标定及空间坐标重建方法,采用GPS代替2D或3D靶标进行双目摄像机标定。将GPS的位置在视场中任意移动,由被标摄像机拍摄多组含有GPS的图像,利用空间三维坐标与图像二维坐标间的映射关系,结合摄像机成像模型和双目摄像机标定原理,标定出双目摄像机参数,并对空间坐标进行精确重建。通过空间重建坐标与GPS实际测量值之间的相对距离误差,对重建精度进行检验。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克服双目摄像机标定过程中对高精度靶标的依赖,空间重建坐标具有较高的精度,相对距离误差从1.56%减小到0.52%。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dependence of binocular camera calibration on high precision target, to realize the accurate calibration of camera parameters, and to reconstruct the spatial coordinates with high precision, a method of GPS binocular camera calibration and spatial coordinate reconstruction is proposed. The binocular camera is calibrated with GPS instead of 2D or 3D target. The position of GPS is moved arbitrarily in the field of view, and many groups of images with GPS are photographed by the labeled camera.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3D coordinate and 2D coordinate of the image is used, combined with the camera imaging model and the calibration principle of binocular camera. The binocular camera parameters were calibrated and the spatial coordinates were reconstructed accurately. The reconstruction accuracy is tested by the relative distance error between the space reconstruction coordinates and the actual measured values of GP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overcome the dependence of binocular camera calibration on high precision target. The space reconstruction coordinates have higher accuracy and the relative distance error is reduced from 1.56% to 0.52%.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o.BK20130769)
【分类号】:TP39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蓉;邓春健;邹昆;;一种基于MRF的单幅图像数据的三维重构方法研究[J];液晶与显示;2016年03期

2 杨宇;阚凌雁;于佳;王姣姣;元光;王金城;;基于激光扫描的人脸三维重建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年12期

3 谢易辰;陈健;闫镔;童莉;曾磊;崔明明;;三维特征点距离特征集合求交匹配算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年08期

4 王琼华;邓欢;;集成成像3D拍摄与显示方法[J];液晶与显示;2014年02期

5 李志远;;GPS在目标跟踪坐标转换的应用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年19期

6 余小龙;胡学奎;;GPS RTK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J];测绘通报;2007年10期

7 潘静;李为民;;基于3D立体靶标的摄像机标定算法[J];机械与电子;2007年05期

8 黑志坚;周秋生;曲建光;陈军;;GPS RTK测量成果的精度估计及应用探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9 马永壮,刘伟军;一种基于双目主动视觉的线性自标定算法[J];机器人;2004年06期

10 张健新,段发阶,叶声华;“两步法”求取双目视觉传感器中摄象机位置关系[J];光电工程;199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元;曹静;娄泽坤;;一种改进的表面重建算法及其并行化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7年05期

2 朱坤华;潘立武;席磊;;基于激光三维成像自动判定奶牛体况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12期

3 姚连璧;赵紫良;谢义林;王芳;;自升式钻井平台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测绘通报;2017年04期

4 石建磊;张帆;陈默;段春明;;GPS-RTK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J];智能电网;2017年04期

5 袁航;崔文刚;温珍灵;韩可欣;钟磊;;RTK技术在山区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年02期

6 刘宗明;曹姝清;张宇;叶东;;非合作航天器逆深度参数化姿态估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7年02期

7 孔筱芳;陈钱;顾国华;钱惟贤;任侃;;GPS双目摄像机标定及空间坐标重建[J];光学精密工程;2017年02期

8 张虎龙;;RTK测量精度测试方法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6年12期

9 李宗楠;朱丹;佟新鑫;;散焦投影三维测量中一种改进的误差扩散核[J];光电工程;2016年12期

10 孔筱芳;陈钱;顾国华;钱惟贤;任侃;王佳节;;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相机标定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16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虹;曾鑫;温鑫;;基于两视点视频融合技术的裸眼3D显示的研究[J];液晶与显示;2014年05期

2 王欣;袁坤;于晓;章明朝;;基于运动恢复的双目视觉三维重建系统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5期

3 胡春雨;刘弘;陆佃杰;;一种基于单幅图像的3D场景建模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年06期

4 邓欢;王琼华;李大海;罗成高;纪超超;;1D integral imaging based on parallax images' virtual reconstruction[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3年04期

5 邓欢;王琼华;李大海;;Method of generating orthoscopic elemental image array from sparse camera array[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2年06期

6 王洪;嵇晓强;戴明;韩松伟;;一种改进的快速鲁棒性特征匹配算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3期

7 佟帅;徐晓刚;易成涛;邵承永;;基于视觉的三维重建技术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07期

8 安建妮;刘贵喜;;利用特征点配准和变换参数自动辨识的图像拼接算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3期

9 牛海涛;赵勋杰;;采用棋盘格模板的摄像机标定新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1期

10 吴飞;蔡胜渊;郭同强;庄越挺;;三角形约束下的图像特征点匹配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鹏;王军宁;;摄像机标定方法综述[J];山西电子技术;2007年04期

2 徐静;;基于非线性模型的摄像机标定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8年12期

3 李小峰;李峰;;单目摄像机标定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15期

4 牟雅丹;;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的摄像机标定技术[J];科技资讯;2009年33期

5 林海平;陈静;华艳秋;;一种新型的摄像机标定方法[J];电气自动化;2009年05期

6 袁杰;朱劲;王晓年;;分布式环境下的多摄像机标定[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02期

7 刘振中;傅莉;;摄像机标定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袁理;;基于平面靶标的线性摄像机标定[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7期

9 高忠国;张洪;王露露;曹毅;;一种基于智能优化的摄像机标定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1年21期

10 王建华;冯帆;梁伟;王惠萍;;一种摄像机标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小泉;熊九龙;张s,

本文编号:2381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381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0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