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基于图像的小麦白粉病形状特征参数优化与提取

发布时间:2018-12-16 13:32
【摘要】:精准识别作物病害的前提是准确地提取病害特征值,针对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增加特征参量个数来提高病害识别率。以小麦白粉病为例,充分考虑形状描述子的平移及旋转不变性,在原有矩形度、伸长度等特征值的基础上重新构造病斑的圆形度、曲率等特征描述参数作为特征值,进行单个病斑参数的提取试验,并对获得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以选出描述病斑形状的最优参数及其数值范围。结果表明,选用的特征参数值中圆形度C2、矩形度、伸长度及曲率具有较小的分散性,能精确有效地表征病斑的形状特征,显著提高病斑描述的精确性;并求取相关特征参数值的大致取值范围,增加人们对白粉病的认识,为小麦白粉病的自动识别提供数据基础。
[Abstract]:The premise of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crop diseases is to extract the disease eigenvalues accurately.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feature parameters to improve the disease recognition rate. Taking wheat powdery mildew as an example, the translation and rotation invariance of the shape descriptor are fully considered. Based on the original eigenvalues such as rectangle degree and elongation degree, the roundness and curvature of the disease spot are reconstructed as the eigenvalues. In order to select the optimal parameter and its numerical range for describing the shape of the disease spot, the extraction experiment of single disease spot parameter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obtained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undness C _ 2, rectangle, elongation and curvature of the selected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have small dispersity, which can accurately and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 the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spot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disease spot description. The range of relativ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values is obtained to increas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powdery mildew and to provide data basis for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作者单位】: 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61501407) 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编号:162102110118)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5A413006) 郑州轻工业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编号:2015028)
【分类号】:S435.121.46;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峰;小麦白粉病的危害与防治措施[J];安徽农业;2000年09期

2 亢欢虎,冯朝梅;凤翔县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自然科学版);2000年09期

3 吴诗光,罗志良,吴景珠,陈龙,李传礼;小麦白粉病的灰色预测研究[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4 么奕清,赵丽娟;小麦白粉病灰色灾变预测[J];河北农业科技;2000年10期

5 蒋耀培,汪明根,张夏清,蒋建忠;上海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J];植物保护;2001年03期

6 霍治国,陈林,刘万才,薛昌颖,赵圣菊,庄立伟;中国小麦白粉病发生地域分布的气候分区[J];生态学报;2002年11期

7 张传军;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医生;2002年06期

8 蒋进保;小麦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3年05期

9 张志芳,路海燕,陷春萍;小麦白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J];山西农业;2003年08期

10 王新民,徐关印;我省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万才;邵振润;姜瑞中;;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总结报告(1992-1999)[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2 ;江苏省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3 杨万海;;山东省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4 张国彦;;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5 王贵生;唐铁朝;王贺军;;河北省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6 刘延虹;冯小军;周靖华;谢飞舟;;陕西省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7 刘万才;邵振润;;我国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状况、原因及趋势浅析[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8 王贵生;王贺军;张书敏;王永祥;;小麦白粉病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动态关系[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9 许红;;湖北麦区小麦白粉病发生规律研究——影响病害消长的栽培条件[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10 刁春友;韩梅;;江苏省小麦白粉病发生及流行规律研究[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安民;注意防治小麦白粉病[N];湖北科技报;2001年

2 记者 吴越;小麦白粉病实现自动识别[N];中国气象报;2013年

3 春意;小麦白粉病[N];河南科技报;2006年

4 张宏民;选准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5 方圆 水清;小麦白粉病发生重宜交替用药[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6 于丹;防治小麦白粉病适用药[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7 程洪花;小麦白粉病的春季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7年

8 水清 方圆;注意防治小麦白粉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9 赵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李辉利 李中建;小麦白粉病要以防为主[N];河北科技报;2008年

10 ;注意查治小麦白粉病[N];河北农民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娜;四川省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2 杜世州;基于多源数据小麦白粉病遥感监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3 曹学仁;小麦白粉病的遥感监测及捕捉器中孢子的Real-time PCR定量检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徐志;中国小麦白粉病主要流行区病原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5 李韬;小麦白粉病小种特异抗性新基因Pm-M53的遗传分析[D];扬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冬小麦白粉病发生气象条件预报预警和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2 申雪雪;小麦白粉病病菌群体结构分析及其对三唑酮的敏感性检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伟;小麦白粉病的遥感监测及空气中病菌孢子的时空动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4 沈文颖;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冬小麦白粉病反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5 赵海燕;果麦套作系统小麦白粉病发生规律调查及品种(系)抗白粉病鉴定[D];石河子大学;2016年

6 闫征远;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遥感监测及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孢子浓度的变化动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7 郭庆东;抗小麦白粉病相关基因TiASP与TaCPS1的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8 刘理森;小麦白粉病抗性鉴定与抗病基因的分子检测[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9 刘娜;四川省小麦白粉病的越夏和流行动态监测[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10 叶彩玲;小麦白粉病气象环境成因及长期预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82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382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a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