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车轮轨相对垂向位移视频检测系统
[Abstract]: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wheel and rail of the locomotive is the most direct reflection of the wheel-rail contact state. In order to monitor the running status and improve the running safety mechanism, the traditional method is to adopt the sensor-based contact measurement. In view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dynamic measurement, zero drift and poor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a kind of train wheel/ rail relative vertical displacement video detection system is designed. The system is vertically arranged on the bogie, the laser source is also arranged on the bogie and the laser is irradiated onto the track, the camera, the laser source and the bogie are used for maintaining the relative static characteristics, the relativ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wheel and rail is measured by the change of the ordinate of the laser spot in the track image. and finally, the relative vertical displacement detection, the data display and the storage of the wheel/ rail of the locomotive are realized under two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the ballastless track and the ballast track.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not only can show the relativ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wheel/ rail, but also has a strong adaptability to the detection environmen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operation safety mechanism of the locomotive.
【作者单位】: 石家庄铁道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72199)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2014210142)
【分类号】:U270.7;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惠民;;轮轨摩擦改进系统[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08年12期
2 翟婉明;铁路轮轨高频随机振动理论解析[J];机械工程学报;1997年02期
3 夏富杰,詹斐生,张卫华;轮轨几何接触的通解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8期
4 张卫华,周文祥,陈良麒,金学松,黄丽湘;高速轮轨粘着机理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00年02期
5 赵国堂,田越,刘铁,赵钢;轮轨水平力连续测试技术的研究[J];铁道学报;2000年03期
6 姜向东;有关铁路轮轨噪声问题的探讨[J];中国铁路;2000年10期
7 覃为刚,唐怀平;轮轨水介质粘着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8 俞展猷;轮轨磨耗机理与轮轨润滑[J];铁道机车车辆;2000年05期
9 金学松,沈志云;轮轨滚动接触力学的发展[J];力学进展;2001年01期
10 曾京,胡松;轮轨摩擦碰撞及脱轨的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琼;臧其吉;;关于轮轨滚动摩擦机理的探讨[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2 沈钢;H.Chollet;叶志森;;轮轨外形及接触问题的进一步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2004年度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赵鑫;温泽峰;金学松;;表面不平顺对轮轨滚动摩擦温度场的影响[A];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2004年度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李敬伟;王夏搆;;轮轨粘着-蠕滑特性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王文健;郭俊;刘启跃;;轮轨磨损与滚动疲劳裂纹损伤关系及预防研究[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启跃;王夏秋;;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匹配问题探讨[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7 张氢;胡晔;陆青;陈荔新;刘刚;;自动化码头电动小车的轮轨粘着影响因素分析[A];自主创新 实现物流工程的持续与科学发展——第八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石磊;;二元结构固体润滑装置在机车轮轨减磨上的应用[A];郑州铁路局“十百千”人才培育助推工程论文集[C];2011年
9 张良威;李芾;;影响重载货车轮轨磨耗的曲线几何参数研究[A];实践 开拓 创新——2008年快速重载车辆转向架与轮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高学军;李映辉;高庆;翟婉明;彭阳华;;基于Sato模型的轮轨非线性稳定性与分岔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通讯员 杨晓文;引进国际新技术 根治轮轨摩擦顽症[N];人民铁道;2013年
2 ;中低速磁浮是交通安全和环保发展的撒手锏[N];人民政协报;2012年
3 李富永;京沪线为何选用轮轨技术?[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4 田音;京沪高速铁路缘何青睐轮轨技术[N];经理日报;2003年
5 沈颖;高速轮轨遭遇经济难题[N];南方周末;2003年
6 本报驻法国记者 郑园园;法国轮轨高速谱新篇[N];人民日报;2001年
7 王京一;京沪高铁轮轨技术占上风[N];经理日报;2005年
8 记者 邵斌;专家攻克高速铁路关键技术[N];大众科技报;2002年
9 柯言;骨气、勇气与能力[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善超;轨道—车辆系统轮轨力辨识及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6年
2 刘吉华;轮轨材料滚动磨损和接触疲劳损伤行为的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张军;基于有限元法的轮轨蠕滑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周文祥;非正交系坐标测量机理论及轮轨外形测量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宋颖;高速车轮失圆对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及其监测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申鹏;轮轨黏着特性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农汉彪;轮轨垂向载荷连续测量与识别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马心坦;轮轨滚动噪声预测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郭俊;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王文健;轮轨滚动接触疲劳与磨损耦合关系及预防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南;基于超声波的轮轨界面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黄洁;不同法向载荷下轮轨材料滚动摩擦磨损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曹亚博;重载货车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白雪;踏面形状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及轮轨磨耗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丁昊昊;轴重和速度对轮轨材料滚动磨损与损伤性能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刘志远;高速动车驱动系统动力学及轮轨粘滑振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陈迪来;轮轨局部激扰对机车动力学性能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王宇;车轮失圆激扰下的轮轨动力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应忠良;变轴重工况下轮轨磨损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姚治锋;大轴重货车道岔通过性能及轮轨动态作用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12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41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