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义文法的属性知识获取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义文法的属性知识获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知识获取被认为是知识工程乃至人工智能的瓶颈。概念的属性和属性值获取又是文本知识获取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概念作为一种特殊的术语,包含了一定的语义,但概念本身直接表达语义的能力比较弱,要实现对概念语义的解释和表述,就必须借助其他类型的知识,通过深层次地刻画其蕴涵的知识,使得概念的语义更加明晰。概念的属性就是实现该功能的知识。属性是对概念最本质的特征或性质的一种描述,有助于进一步鉴别概念和描述概念。因此,在知识获取领域中,概念的属性和属性值获取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概念的属性和属性值获取方面,科学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现有的研究方法中没有考虑属性值成立的条件、隐式属性、以及函数属性,对获取的属性知识也没有结构化的表示形式。另外,已有的研究结果的数量有限,只偏重一些常见的属性,忽略了真实属性空间的庞大和多样性。针对已有研究工作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语义文法获取属性知识的方法。主要工作包括:(1)构造出一种获取属性知识的属性语义文法属性文法的设计对研究属性知识文本至关重要。首先通过大量的语料标注,抽取出包含属性知识的文本,分析发现属性知识表达的规律和模式,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属性语义文法,构建出一个支持获取属性知识的文法模式库。模式库中的文法可以匹配包含属性知识的语句。(2)获取结构化的属性知识利用解析器EKEL和属性语义文法对文本语料进行匹配,得到语义生成树。再根据文法对应的谓词形式从生成树中抽取出相应的属性知识,此时的结果以元祖形式出现,即实现将文本知识结构化。将属性知识结构化表示的方法,还可以处理很多特殊属性。谓词的设计还实现了对属性的条件值,函数属性以及隐式属性的结构化表示。通过对互联网文本中属性知识的抽取,平均准确率达到70.86%,高于传统的基于词汇-句模获取属性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语义文法 属性知识 谓词表示 知识抽取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现状13-16
- 1.2.1 概念的属性知识获取的研究现状13-15
- 1.2.2 概念的属性知识获取的研究不足15-16
-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16-17
- 1.4 本文组织结构17-18
- 第2章 属性分析18-24
- 2.1 属性的认识18
- 2.2 属性的分类18-20
- 2.3 属性的扩展20-22
- 2.3.1 主题属性20-21
- 2.3.2 广义属性21-22
- 2.4 属性的性质22-23
- 2.4.1 属性值的变化性22
- 2.4.2 属性值的相对稳定性22
- 2.4.3 属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22-23
- 2.4.4 属性主体的统一性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属性语义文法的设计24-42
- 3.1 基于词汇-句法模式获取方法的不足24-25
- 3.2 语义文法25-29
- 3.2.1 文法简介25-26
- 3.2.2 语义类定义26-27
- 3.2.3 文法定义27-29
- 3.3 属性文法的构建29-35
- 3.3.1 属性文法的构建方法29-31
- 3.3.2 属性文法的构建规范31-33
- 3.3.3 属性文法的扩充33-35
- 3.4 谓词的构建35-37
- 3.4.1 谓词的构建方法35-36
- 3.4.2 谓词的构建原则36-37
- 3.5 特殊属性的分析37-40
- 3.5.1 函数属性37-39
- 3.5.2 隐式属性39-40
- 3.6 属性文法的分析40-41
- 3.7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实验分析42-48
- 4.1 实验准备42-43
- 4.2 实验过程和结果43-46
- 4.3 实验结果分析46-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48-5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52
- 致谢52-54
- 参考文献54-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花;;我国农村知识获取环境缺陷与对策探讨[J];图书情报研究;2013年01期
2 曾洲,宋顺林;主动式知识获取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年10期
3 杨帆;叶潇;曹存根;邵志清;;基于场合和角色的情绪知识获取与分析[J];计算机工程;2006年15期
4 林丽姝;程培涛;赵克;许威;;平面几何智能辅导系统中辅助线添加的知识获取[J];计算机应用;2007年S1期
5 张瑛;武忠;;隐性知识获取的最佳来源研究[J];情报杂志;2007年11期
6 段谟意;;知识获取模型的设计与探讨[J];电脑学习;2007年06期
7 张德政;阿孜古丽;刘洁卉;;基于图分析的领域知识获取技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8 董文革;;基于范例推理和自动案例启发的知识获取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9 兰美辉;毛雁明;周粉;陶跃华;;知识获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27期
10 曾志;;基于本体的市场准入知识获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福建电脑;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小应;陶继忠;欧阳宁;;零件组工艺知识获取系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2 朱宏辉;陈定方;;知识获取与知识进化模型[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德政;刘洁卉;;基于图分析的领域知识获取技术[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丁利华;俞金寿;;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知识获取[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5 张杰;张素贞;蒋慰孙;;工业过程的专家知识获取[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陈学光;徐双庆;;高新技术企业知识获取的海外嵌入权变关系研究模型[A];浙商崛起与危机应对[C];2010年
7 赵卫东;李旗号;;知识获取的粗分析方法[A];第十七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0年
8 王科俊;战兴群;金鸿章;李国斌;;故障诊断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中知识获取的实现[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9 温后珍;曾杰;徐小力;;分明矩阵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知识获取中的应用[A];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第十二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尹太举;张昌民;罗喻洁;程钊;尹艳树;;虚拟地质露头:一种全新的地质知识获取及应用技术[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博;基于情境感知的工程经验知识获取和主动供应[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刘锦英;基于知识获取视角的创新决定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车通;知识探索与知识利用:知识获取和工作组文化的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周圣强;企业创新过程的知识获取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5 王立生;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对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生佳根;基于本体的知识获取、管理和应用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王朝霞;专利知识获取及其支持概念创新设计的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姚瑞;基于资源的创新网络与知识获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曾庆田;数学概念的知识获取与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年
10 江旭;医院间联盟中的知识获取与伙伴机会主义[D];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网络环境下知识获取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秋皓;航天一院知识获取体系与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杜翠玲;医学领域知识获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年
4 孙林;知识获取视角下LS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5 黄卢宇;关系嵌入、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6 黄豪杰;外部知识获取、内外研发配置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熊捷;企业社会资本、技术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8 陆叶;基于语义文法的属性知识获取[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9 辛全萍;基于导师制的研究生隐性知识获取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周肖彬;医学本体和医学知识获取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义文法的属性知识获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6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