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mics的双余度飞控计算机数字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311.52
【图文】:
第一章 绪论期不得不使用旧版本的电路板或上一代硬件的技术,为后期的调试和修重大挑战,特别是对于固件和驱动程序等低级代码,其影响则更为显著软件的开发过程往往要滞后于硬件的主要原因。在使用了数字模型搭建后,可以看出软件和硬件能达到并行开发,显著减少了释放产品的时间为进度压力是通过增加并行度而降低的,所以开发人员可以选择在产品完成更多的测试,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与不使用数字模型相比,系统开以节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18]。
任意网络的系统拓扑结构。Simics 本身运行在模拟主机上用户的开发环境。主机运行一个主机操作系统,比如 Micro标机则可以运行另一种操作系统。 的体系架构如图 2-1 所示,其内部采用模块化,通过为每一拟核,来使其在运行时加载模型的具体功能,其实质上是件。每一个模型对应一个真实设备或者某个单板模型。Si以缩短大型系统的重建时间,因为只有发生实际更改的模系统的其余部分不受影响,因此每个 Simics 设备模型都可和修改。模块化也允许改变模拟系统运行,如添加其他功。Simics 中很大一部分模块集以源代码形式提供给用户,户可以很方便的调用Simics丰富的集成库。甚至对于Simic令行界面这些核心功能,都是作为模块构建并且动态加载译的 Simics 可执行文件可以保持非常小。
第二章 数字模型相关技术分析。最常用的接口是 io_memory 接口,数字模型的搭io_memory 接口完成设备到内存地址的映射。供 connect、implement、data_gramlink、connector 等以及单板之间的数据通信。plement 的配对使用可以完成底层设备间的小数据流示的设备 A 与设备 B 之间某个标志位的传输,可以一个 connect 接口,在设备 B 的 DML 文件中定义一个有多个接口,即可以存在多个 connect 与 implement过用户自定义设置接口名称进行区分。并通过调用nd()和 recv()函数完成数据的收发。Simics 的这种接口函数暴露给使用者,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函数调用的这种接口适合设备间小数据量的传送,例如传送某封装好的结构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亓静;;无人机飞控计算机自动测试软件设计与开发[J];通讯世界;2017年01期
2 刘利加;曹东;王余伟;;主从式双余度飞控计算机容错策略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7年07期
3 董国荣;苏晓东;;某型飞控计算机试验测试设备[J];中国科技信息;2017年14期
4 李银海;王民钢;孙传新;;基于DSP+FPGA的数字导弹飞控计算机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4年08期
5 高丽娜;杨宝奎;;容错飞控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13年05期
6 雷杰,文顺安;一种可在飞控计算机上应用的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J];航空兵器;2002年01期
7 刘英华;用于波音777飞机的主要飞控计算机[J];航空计算技术;1998年01期
8 虞健飞;钟季龙;邵帅;;基于动态仿真激励模型的飞控计算机测试系统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6年11期
9 秦学华,刘亚斌,陈小芳,谢刚;飞控计算机仿真测试板的设计和同步通讯的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年06期
10 陈益,余松涛,冯宏文;多通道飞控计算机软件的调试支持[J];航空计算技术;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越之;张平;;一种飞控计算机软件的主动容错方案[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15卷)[C];2014年
2 范秀峰;刘冰;;自动测试技术在飞控生产线中的应用[A];2014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戴俊;杨忠;沈春林;;CPLD与16C554在无人机飞控计算机中的应用[A];江苏省自动化学会七届四次理事会暨2004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雷杰;;一种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秦旭东;陈宗基;李卫琪;;我国大型民机的非相似余度飞控计算机的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钱正祥;叶艾;赵博;;无人机航电设备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通讯员 白阳;国产首台某型飞控计算机装机件研制成功[N];中国航空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陶园 驻美特约记者 Lindoo;蓝天之上的“鹰”[N];电脑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辰;面向四旋翼无人机的非线性控制方法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思宇;基于Simics的双余度飞控计算机数字模型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欧阳润宇;容错飞控计算机架构设计与虚拟化验证平台构建[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卓怀忠;无人机飞控计算机自动测试软件设计与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段晓军;二余度飞控计算机仿真平台研制与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王冲;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飞控计算机仿真机系统余度管理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刘利加;基于FlexRay的主从式容错飞控计算机软件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7 杨小兵;基于双ARM的飞控计算机核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陈云;CAN总线飞控计算机设计与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9 王树丛;飞控综合测试平台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杨飞;余度飞控计算机的设计和仿真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69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76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