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9 07:22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可能会引发一轮教育革命,教育和学习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社会活动,始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革新。文字和学校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教育革命的到来,教育成为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教育史上的第二次革命的到来,知识传播更为便利;第三次教育革命发生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期,班级授课制的出现推动了规模化教学的发展,教育普及才真正得以推进。人类历史上第四次教育革命发生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期,网络信息技术正引发教育系统的全面变革,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学内容、教育体制与教育目标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整个教育生态被重塑,信息和知识瞬息万变,不断学习成为社会成员的基础性需求。再加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口素质需要提高,教育公平问题需要解决,社会创新活力需要激活,而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将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因此,建设全民、终身、全面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既是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又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基于以上研判,本研究将学习型社会建设置于中国社会转型...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一)既有研究的主要视角
        (二)既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既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互联网
        (二)学习型社会
    四、主要理论工具
        (一)社会转型理论
        (二)网络社会理论
        (三)教育冲突理论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互联网时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历史脉络
        一、古代中西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思想渊源
        二、现代中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展
        三、西方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展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一、信息时代人民的求知欲望大增
        二、传统的教学体系存在缺陷
        三、应对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可能性
        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二、网络教学的兴起
        三、国家鼓励开展网络教学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第一节 教学主体的不同
        一、从“单主体论”到“双主体论”
        二、从“小众化”到“大众化”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不同
        一、教学内容从“有限性”到“无限性”
        二、教学内容从“同质性”到“异质性”
    第三节 教学时空的不同
        一、教学从“同时空性”到“超时空性”
        二、教学从“年级年限制”到“无年级年限制”
    第四节 教学理念的不同
        一、从“师传生受”到“主动自学”
        二、从重视“传授知识”到重视培养“信息素养”
        三、教学目的从“培养人才”到“自我完善”
第三章 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影响
    第一节 为全民终身全面学习创造条件
        一、增加闲暇时间
        二、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
        三、助推教育公平的实现
    第二节 提高了社会成员的学习力
        一、激发社会成员的学习动力
        二、提高社会成员的学习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习毅力
        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五、有助于提高学习转化力
    第三节 有助于构建学习型组织
        一、有助于组织成员实现自我超越
        二、有助于改善组织成员心智模式
        三、有助于凝聚共同愿景
        四、促进开展团队学习
        五、有利于进行系统思考
    第四节 满足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一、互联网有助于促进多元化学习
        二、互联网有助于促进个性化学习
        三、互联网时代个性化与多元化学习的技术与实践
    第五节 促进创新性学习
        一、互联网促进科研和学术的交流合作
        二、互联网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互联网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第四章 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 “数字鸿沟”挑战教育公平
        一、“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与具体表现
        二、“数字鸿沟”可能扩大“教育鸿沟”
    第二节 “信息超载”模糊学习焦点
        一、分散学习注意力,浪费学习时间
        二、增加信息辨识难度,降低学习质量
        三、导致信息迷航,迷失学习目标
    第三节 “碎片化学习”降低学习效果
        一、“碎片化学习”的成因与特征
        二、“碎片化学习”降低学习效果
    第四节 “网络依赖”降低学习动力
        一、“网络依赖”的成因与表现
        二、“网络依赖”降低学习动力
    第五节 “网络失范”误导学习方向
        一、“网络失范”的原因与表现
        二、“网络失范”误导学习方向
第五章 互联网时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营造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一、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
        二、营造健康的网络教学环境
        三、为网络教学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节 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
        一、建设高水平的网络教学平台
        二、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
        三、利用最新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方式
    第三节 提升网络教学的规范性
        一、加强网络教学的审核与管理
        二、防范资本对网络教学的过多干预
结语
    一、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一)互联网的内在特征顺应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二)互联网只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三)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
        (四)互联网促进了“泛教育”和“泛学习”时代的到来
        (五)互联网时代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二、可能的拓展研究
        (一)教学活动在互联网的不同发展阶段呈现的规律与趋势
        (二)教育事业的进步对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三)网络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警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视域下深度学习思维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信息素养的中介效应检验[J]. 位星,朱进杰.  开放教育研究. 2019(01)
[2]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定位与作用[J]. 张伟远,许玲,聂少君.  中国远程教育. 2019(02)
[3]论不同社会型态下的师生关系[J]. 苏超举,张亚.  教学与管理. 2019(03)
[4]“互联网+”生鲜电商跨界合作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易果生鲜和海尔合作的案例研究[J]. 张旭梅,邓振华,陈旭,吴胜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5]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智适应学习模式[J]. 李海峰,王炜.  中国电化教育. 2018(12)
[6]基于终身学习背景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个性化建构[J]. 齐建萍.  中国成人教育. 2018(21)
[7]基于互联网发展逻辑的网络教育演变[J]. 高欣峰,陈丽,徐亚倩,封晨.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6)
[8]智能媒体语境下的未来影像:概念、现状与前景[J]. 段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10)
[9]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模式研究[J]. 谢印芬.  教育现代化. 2018(22)
[10]网络信息生态链视域下内容智能分发平台“信息茧房”研究[J]. 王益成,王萍,张璐,张卫东.  图书馆学研究. 2018(09)

博士论文
[1]互联网对公共权力的规范效应研究[D]. 高原.中共中央党校 2017
[2]论高等教育功能的失调与调适[D]. 张国强.华中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成人学习权研究[D]. 陈露.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学习型社会的范式及构建研究[D]. 王燕.东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76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3176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4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