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融合通信消息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5-10 19:00

  本文关键词:融合通信消息引擎的设计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获取信息方式与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亟需一种结合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适应用户特定需求的消息推送服务。传统通信中单一的语音电话已经能不满足人们的需求,通信行业向多媒体信息传输方向发展,并且将传统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逐步形成了一种ICT技术,在商业上称之为融合通信。消息引擎作为融合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时通信系统也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网络通信手段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热点。在当前的即时通信类应用中,主要是基于私有通信协议开发,但利用私有协议开发严重影响了网络功能的扩展和阻碍了技术的进步。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满足大众业务需求的基于标准协议的消息推送平台。本文在分析SIMPLE、XMPP和MQTT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标准协议——MQTT协议的消息引擎的设计,并给出了具体实现,同时重点阐述了消息引擎的MQTT代理及各业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本文首先简述了融合通信的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论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其次介绍了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协议与技术,通过对XMPP、SIMPLE和MQTT协议的分析对比,本文选取MQTT协议作为消息通信协议;然后阐述了本文设计的消息引擎的整体架构及各个业务模块的设计,其中主要包括MQTT代理的设计和各业务模块的设计,业务模块主要有Presence模块、Presub模块、IM模块、ACL控制模块、离线消息处理模块以及身份认证模块;然后根据设计的消息引擎进行实现,完成了对消息引擎的MQTT代理以及各个业务模块的实现;最后对本文设计的消息引擎服务器在功能和性能上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验证消息引擎在通信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关键词】:融合通信 消息引擎 预订阅 MQTT 协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11.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1.1 融合通信的研究背景11-12
  • 1.2 融合通信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12-13
  • 1.3 融合通信消息引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13-14
  • 1.5 论文组织架构安排14-15
  • 第二章 融合通信消息引擎的相关技术研究15-25
  • 2.1 主流消息推送平台的研究15-17
  • 2.2 相关协议的研究17-22
  • 2.2.1 XMPP协议17-19
  • 2.2.2 SIMPLE协议研究19-21
  • 2.2.3 XMPP与SIMPLE协议存在的问题21-22
  • 2.3 订阅发布模型的研究22-24
  • 2.3.1 MQTT协议简介22
  • 2.3.2 MQTT协议消息格式22-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融合通信消息引擎的设计25-44
  • 3.1 消息引擎的需求分析25-27
  • 3.1.1 消息引擎的业务需求分析25-26
  • 3.1.2 消息引擎的功能需求分析26-27
  • 3.2 消息引擎整体架构的设计27-28
  • 3.3 MQTT代理的设计28-31
  • 3.3.1 话题结构设计29-31
  • 3.3.2 消息队列的设计31
  • 3.4 消息引擎业务功能模块设计31-42
  • 3.4.1 Presence模块的设计31-34
  • 3.4.2 Presub模块的设计34-37
  • 3.4.3 IM模块的设计37-39
  • 3.4.4 ACL权限控制模块的设计39-40
  • 3.4.5 离线消息处理模块设计40-41
  • 3.4.6 身份认证模块的设计41-42
  • 3.5 消息及用户信息存储设计42-43
  • 3.6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融合通信消息引擎服务器的实现44-60
  • 4.1 消息引擎MQTT代理的实现44-47
  • 4.1.1 消息的订阅发布机制实现44-45
  • 4.1.2 消息队列的实现45-47
  • 4.2 Presence模块的实现47-49
  • 4.3 IM模块的实现49-50
  • 4.4 Presub模块的实现50-53
  • 4.5 ACL控制模块的实现53-54
  • 4.6 离线消息处理模块的实现54-56
  • 4.7 身份认证模块的实现56-57
  • 4.8 消息及用户信息存储的实现57-58
  • 4.9 本章小结58-60
  • 第五章 融合通信消息引擎服务器的测试60-66
  • 5.1 功能测试60-62
  • 5.2 性能测试62-64
  • 5.3 移动互联网适应性测试比较64-65
  • 5.3.1 IM测试64
  • 5.3.2 Presence测试64-65
  • 5.4 本章小结65-66
  • 结束语66-67
  • 参考文献67-69
  • 发表文章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晖;短消息的新武器[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2年28期

2 空中来客;老机也疯狂──短消息与电话本[J];数字通信;2001年03期

3 FF;;不让QQ显示发送消息时间[J];电脑迷;2005年11期

4 张漫,李冰,梁吉胜,王永安;基于Delphi中消息的处理及应用[J];煤矿机械;2005年04期

5 何腾蛟;吴跃;;基于JavaScript的消息管理机制[J];计算机应用;2009年S1期

6 JOSH NOSSITER ,宋艳萍;快速发送消息的灵活性[J];今日电子;1996年06期

7 钱少先;Windows下消息循环及运行机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8 ;Sms(短消息)网上发[J];数字生活;2001年03期

9 ;通过Internet网发送移动短消息[J];邮电商情;2001年07期

10 竹子兰;;“甜似蜜”蜂房小技巧(之网络秘技篇)[J];电脑应用文萃;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时金桥;秦宝山;;MIX消息刷新策略的研究[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张国才;;JMS下共享消息通道的通信模式设计[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吴艳;;下一代移动消息业务-MMS[A];2002’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冯昊;李双庆;;Web Services中SOAP消息的安全研究与对策[A];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燕;徐振朋;曹刘娟;;一种具有最小阻塞消息发送时间的检查点策略[A];第四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左克;王怀民;刘必欣;周斌;;基于MOM技术的Web Services异步性的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3年

7 聂丽;舒跃国;;军用CDMA短消息综合接入平台[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曹登峰;;基于CMPP 2.1协议 实现与ISMG连接——建立互联网气象短消息增值服务平台的基础[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他们欢迎无线垃圾消息?[N];网络世界;2005年

2 张煜;移动短信热全球[N];通信产业报;2002年

3 胡祝;短消息瞄准企业用户[N];电脑报;2001年

4 马;无线短消息跨网络[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柏依丽;西门子多媒体消息解决方案[N];人民邮电;2003年

6 浦明辉;中文短消息免费发[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宋献涛 叶惠敏;短消息为什么这样红?[N];计算机世界;2001年

8 南靖移动通信分公司 蔡舜乾;上网发送短消息[N];福建邮电报;2000年

9 春辉;固定网短消息将成市场热点[N];人民邮电;2001年

10 ;多媒体消息的基本业务特征[N];人民邮电;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小明;基于分布对象的异步消息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2 王乐;短语消息聚类相关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王红;移动agent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2年

4 华东明;安全协议的形式化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唯;消息群发及反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成海霞;基于发布订阅模式的医疗消息推送系统[D];浙江大学;2015年

3 罗达诗;面向演化的程序设计语言[D];兰州大学;2015年

4 刘丽华;基于VoIP/IM技术的通信系统及其漫游方法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许作亮;应急广播消息采编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默涵;面向移动互联网的Presence/IM机制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15年

7 刘松;基于HornetQ与Restful service的异步消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大学;2013年

8 邱继东;手机快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宋晓宇;DSRC/WAVE自适应消息调整器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徐婷婷;基于HL7的HIS与PACS网关设计和实现[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融合通信消息引擎的设计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355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d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