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的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6 10:15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当代人们的审美活动带来了一种极具新鲜、新奇感的新型视觉艺术:虚拟影像艺术。当代虚拟影像艺术泛指使用图像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对影像、画面、文字、声效等加以数字化设计和处理,并对之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它以空间感、沉浸性、虚拟性和交互性为基本特征。AR虚拟影像艺术则特指利用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为创作设计手段的虚拟影像艺术。虚拟影像艺术注重艺术交互性的转化,不是简单的将多种艺术表达形态如声音、画面、影像混合叠加,而是有目的地对多种表达形态优化组合进行艺术的创造性表达。虚拟影像艺术在我国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发展势头迅猛,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并且拓宽至大众日常生活、商业运用手段等多领域应用。一方面,虚拟影像艺术应用实践越来越丰富,但另一方面,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数量较少,并且理论研究的角度也十分有限。虚拟影像艺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借由AR(Augmented Reality)技术辅助艺术表达的虚拟影像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多,AR虚拟影像艺术的突出特征即在于其具体作品与审美参与者的交互属性。近年来全国各大新媒体艺术展展出相关作...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
一、文本走向读者
二、建立期待视野
三、读者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伊泽尔的“接受美学”理论
一、以读者为中心
二、文本的“空白”
第三节 接受美学其他相关论述
第二章 接受美学视角的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特征
第一节 AR虚拟影像艺术的定义
一、AR虚拟影像艺术的定义
二、AR虚拟影像艺术的表现特征
第二节 AR虚拟影像艺术的数字化结构形态
一、AR虚拟影像艺术的数字化形态
二、AR虚拟影像艺术的“虚拟性”与“真实性”
三、AR技术在虚拟影像艺术运用中的新范式
第三节 AR虚拟影像艺术的交互审美特征
一、技术使用成为重要艺术欣赏手段
二、艺术作品营造艺术空间
三、参观者成为参与者
第三章 接受美学视角的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方式转变
第一节 从“以读者为中心”到“以参观者为中心”
一、创作者主动迎合与坚持自我的结合
二、作品的无声召唤
三、刻意“留白”:作品的未定性
第二节 从“凝神驻足”到“参与作品”
一、参观者的期待视野
二、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审美
三、参观者使作品意义具体化
第三节 从“单向意义表达”到“多重意义结合”
一、召唤与回应的结合
二、未定性与具体化的结合
三、审美期待与潜在解答的结合
第四章 接受美学视角的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实践与创作启发
第一节 接受美学视角的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实践
一、博物馆展品的主动数字化延伸
二、传统艺术中“意境”的实现尝试
第二节 接受美学视角的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研究对创作的启发
一、转换创作观念,跨越艺术边界
二、加强受众的交互参与设计
三、满足个性需求、激发双方审美潜能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艺术的观感融合——从视听走向通感体验[J]. 徐馨. 新闻传播. 2017(20)
[2]浙江农村电影改革新探索——以安吉和义乌农村为例[J]. 傅海. 当代电影. 2017(08)
[3]将解读的权利交给观众——影像装置的互动性研究[J]. 张滨,王若木. 设计. 2016(13)
[4]影像装置艺术的交互模式研究[J]. 隋波,李四达.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07)
[5]设计新趋势:“参与设计”[J]. 殷庆飞. 艺术百家. 2012(S2)
[6]从“叙事性”看中国录像艺术的电影化趋向[J]. 邵军. 当代电影. 2012(07)
[7]论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J]. 王锺陵.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8]互动装置艺术的交互模式研究[J]. 李四达.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1(08)
[9]数字媒体艺术的体验模式研究[J]. 王鑫威.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11(03)
[10]互动艺术的核心理念[J]. 王朵.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3)
博士论文
[1]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 刘立宇.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硕士论文
[1]多重感官体验下的新媒体艺术[D]. 白懿晗.大连工业大学 2016
[2]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现实中的体验模式[D]. 王子慧美.湖北美术学院 2016
[3]作为影像装置的开放空间—交互性研究[D]. 王若木.大连理工大学 2016
[4]论影像装置艺术中的体验与情感[D]. 金谦.大连工业大学 2014
[5]新媒体影像装置交互性研究[D]. 孙永森.北京服装学院 2013
[6]美术馆中的影像[D]. 吴天.中央美术学院 2013
[7]试论实验影像艺术的表达方式[D]. 孙炜炜.中央美术学院 2010
[8]交互影像作品的互动性探究[D]. 成藻.南京艺术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592457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
一、文本走向读者
二、建立期待视野
三、读者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伊泽尔的“接受美学”理论
一、以读者为中心
二、文本的“空白”
第三节 接受美学其他相关论述
第二章 接受美学视角的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特征
第一节 AR虚拟影像艺术的定义
一、AR虚拟影像艺术的定义
二、AR虚拟影像艺术的表现特征
第二节 AR虚拟影像艺术的数字化结构形态
一、AR虚拟影像艺术的数字化形态
二、AR虚拟影像艺术的“虚拟性”与“真实性”
三、AR技术在虚拟影像艺术运用中的新范式
第三节 AR虚拟影像艺术的交互审美特征
一、技术使用成为重要艺术欣赏手段
二、艺术作品营造艺术空间
三、参观者成为参与者
第三章 接受美学视角的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方式转变
第一节 从“以读者为中心”到“以参观者为中心”
一、创作者主动迎合与坚持自我的结合
二、作品的无声召唤
三、刻意“留白”:作品的未定性
第二节 从“凝神驻足”到“参与作品”
一、参观者的期待视野
二、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审美
三、参观者使作品意义具体化
第三节 从“单向意义表达”到“多重意义结合”
一、召唤与回应的结合
二、未定性与具体化的结合
三、审美期待与潜在解答的结合
第四章 接受美学视角的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实践与创作启发
第一节 接受美学视角的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实践
一、博物馆展品的主动数字化延伸
二、传统艺术中“意境”的实现尝试
第二节 接受美学视角的AR虚拟影像艺术交互审美研究对创作的启发
一、转换创作观念,跨越艺术边界
二、加强受众的交互参与设计
三、满足个性需求、激发双方审美潜能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艺术的观感融合——从视听走向通感体验[J]. 徐馨. 新闻传播. 2017(20)
[2]浙江农村电影改革新探索——以安吉和义乌农村为例[J]. 傅海. 当代电影. 2017(08)
[3]将解读的权利交给观众——影像装置的互动性研究[J]. 张滨,王若木. 设计. 2016(13)
[4]影像装置艺术的交互模式研究[J]. 隋波,李四达.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07)
[5]设计新趋势:“参与设计”[J]. 殷庆飞. 艺术百家. 2012(S2)
[6]从“叙事性”看中国录像艺术的电影化趋向[J]. 邵军. 当代电影. 2012(07)
[7]论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J]. 王锺陵.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8]互动装置艺术的交互模式研究[J]. 李四达.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1(08)
[9]数字媒体艺术的体验模式研究[J]. 王鑫威.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11(03)
[10]互动艺术的核心理念[J]. 王朵.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3)
博士论文
[1]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 刘立宇.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硕士论文
[1]多重感官体验下的新媒体艺术[D]. 白懿晗.大连工业大学 2016
[2]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现实中的体验模式[D]. 王子慧美.湖北美术学院 2016
[3]作为影像装置的开放空间—交互性研究[D]. 王若木.大连理工大学 2016
[4]论影像装置艺术中的体验与情感[D]. 金谦.大连工业大学 2014
[5]新媒体影像装置交互性研究[D]. 孙永森.北京服装学院 2013
[6]美术馆中的影像[D]. 吴天.中央美术学院 2013
[7]试论实验影像艺术的表达方式[D]. 孙炜炜.中央美术学院 2010
[8]交互影像作品的互动性探究[D]. 成藻.南京艺术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592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3592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