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知识论坛中学习共同体的社会认知网络演化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6 19:02
  学习共同体能够为学习者创设协作的学习环境,有效实现学习者由个体知识建构迈向群体知识建构。本研究针对学习共同体社会认知演化机制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设计主要以知识论坛作为学生计算机协作学习的平台,将学习共同体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按照知识建构的水平层次设计不同学习活动,并对不同阶段收集到的活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知识论坛中学生与学生、知识与知识以及知识与内容聚合而成的网络,基于对不同阶段的各网络属性展开分析,得到学习共同体社会认知网络演化的一般特征,提出促进学习共同体社会认知网络发展的具体建议。具体研究工作如下:第一,学习共同体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收集不同阶段学习者在知识论坛中的活动数据,建立关系矩阵,运用Ucinet软件,生成学习者不同阶段的交互网络,从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性等属性展开分析,得出学习者交互网络结构的演化规律。第二,学习共同体的知识网络研究。分析不同阶段学习者讨论的笔记内容,提取讨论关键词,生成共词矩阵,并利用该矩阵转化成相异矩阵,展开词汇聚类分析,形成不同阶段关键词和主题的网络,从网络节点的连线粗细和中间中心度展开分析,得出学习者交互内容的网络结构演化规律。第三,学习共同体的社会...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知识论坛中学习共同体的社会认知网络演化机制研究


图1.1论文研宄思路??1.2.3研究内容??本研宄内容的主要是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确定??

学习共同体,社会网络,成员,逻辑关系


资源、学习工具等都是知识分布的重要载体,因此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应该考虑系??统中各个要素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其中应该着重关注人与人、知识与知识、人与??知识的关联。本研究的研宂内容及其逻辑关系如图1.2所示,具体以下三个部分。??? ̄李习共H体内部 ̄?J?杜会W络??,??成员的关系?n?(人与人)??J?知*?网络?_??的主還内_关^?^?(知识与知识)??共同体成S的关系 ̄? ̄杜会认知W络?? ̄>?讨论内容的关系??>?C人与人、知识与?<——:??成员与内¥的关系?I知识、乂与知识)??r?1?i?1?,??学习共B体?LJ ̄学习共同体 ̄I?J莩习共H体的??的形成阶段?的发廣玢a?pn?成热阶段??图1.2研宄内容及其逻辑关系??对知识论坛中以学习共同体内部成员为节点的社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直观呈??现在不同讨论阶段过程中的学习共同体内部成员的关系结构,结合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紧密程度、交互强度和成员所处的地位对网络的密集度和中心性等网络基本属??性进行测量,进而为阐述各阶段学习者内部成员的关系网络结构特征提供依据。??对知识论坛中以学习共同体探讨的主题内容为节点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基于??对小组在KF平台上讨论的主题内容进行词频分析,提取出学习共同体成员在每个??讨论阶段过程中的主题内容的高频词和共词矩阵,采用Spss软件对词汇聚类分析,??从而得到以学习者讨论内容关键词和主题为节点的知识网络图谱,对学习者讨论的??主题范围

统计图,学习共同体,知网,统计图


,建构的水平的提升,因此,揭示学习共同体的社会认知网络的发展机制对于促进学??习者的知识的掌握和意义建构具有了重要价值。本研宄基于学习者的社会网络、知??识网络以及二者聚合产生的社会认知网络,分别建立起学习者内部的交互关系和知??识发展的演进关系以及学习者与知识的发展关系,以期从不同的视角对学习共同体??在知识论坛中的社会认知网络内在特性予以呈现和描述。为了更好的了解主题的研??宄现状,下文将从学习共同体和社会认知网络的研究进展展开具体综述。??2.1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研究??查阅中国知网,以“学习共同体”为核心关键词,可以搜索到6091篇文献,??对上述文献的发表年限和主题分布进行计量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图2.1和2.2所示??的统计图。首先,观察图2.1可以发现,对学习共同体的研宄主要是在2000年之后??展开的,随着时间不断的推移,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宄成缓慢上升的趋势。其??次,观察学习共同体的主题分布图2.2可以发现,对学习共同体的研宄主要集中在??“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者”以及“教师、网络、专业和实践共同??:体”等几个领域。基于对“学习共同体”的文献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对该类研宄划??分为两类,分别为理论研宄和实践研宂,具体如下的研宄情况如下。??1.0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交流深度与广度的匹配对知识网络交流效率的影响:基于整体知识网络结构特征的分析[J]. 吕鸿江,程明,吴利华.  管理工程学报. 2018(01)
[2]基于学习元的双螺旋深度学习模型[J]. 余胜泉,段金菊,崔京菁.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06)
[3]学习者知识建构的社会认知网络[J]. 徐刘杰,陈世灯.  开放教育研究. 2017(05)
[4]“互联网+”下翻转课堂中的知识建构研究[J]. 吴焕庆.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8)
[5]基于社会认知网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崔京菁,马宁,余胜泉.  现代教育技术. 2016(11)
[6]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教育学刊. 2016(10)
[7]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学习共同体构建与相关因素分析[J]. 张红波,徐福荫.  电化教育研究. 2016(10)
[8]基于社会性知识网络的学习模型构建[J]. 段金菊,余胜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04)
[9]网络学习空间中交互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J]. 梁云真,赵呈领,阮玉娇,刘丽丽,刘冬梅.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7)
[10]混合学习中的协作知识建构共同体研究[J]. 童慧,杨彦军.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6(02)

博士论文
[1]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 王陆.西北师范大学 2009
[2]学习共同体[D]. 赵健.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知识论坛中学习共同体的交互行为研究[D]. 田永臻.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Wiki社群的社会网络分析[D]. 周涛.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11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3611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b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