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VR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3 19:02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教育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契合建构主义知识生成观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知识教学中表现出较极大的优势。虚拟现实(V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技术,在感官模拟、场景构建以及人机交互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情景化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2017年作为虚拟现实元年,也标志着虚拟现实逐渐走向成熟。经历了两年的技术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红利期已经来临。如何把握时机,挖掘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资源宝藏,将教育从视听媒体时代推进全媒体时代,是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研究者的任务。本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通过内容分析法,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微课教学中的可行性。通过归纳总结,对五类微课的物理环境、学习者支持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沉浸式VR微课在具体知识教学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社会背景下学习的流行性方式,认为基于移动端的沉浸式VR微课符合泛在学习时代的学习理念。(2)通过归纳总结,从VR技术的31特征角度分析沉浸式VR微课对学习的影响因素。结合笔者的设计及开发经验,本文总结归纳了沉浸式VR微课的特殊设计原则与开发原则。(3)采用...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互联网+”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诉求
1.1.2 教学现状对教学媒体提出诉求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虚拟现实技术
2.1.2 微课
2.1.3 沉浸式VR微课
2.2 理论基础
2.2.1 知识分类理论与媒体选择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交互层次模型
2.2.4 ADDIE模型
2.3 研究现状
2.3.1 国内外教育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
2.3.2 基于学科知识的虚拟现实教学研究现状
第3章 沉浸式VR微课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分析
3.1 沉浸式VR微课可行性分析
3.1.1 微课资源的物理环境对比分析
3.1.2 微课的学习者支持对比分析
3.1.3 VR微课的发展优势对比分析
3.2 基于知识类型的微课适用性分析
3.2.1 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3.2.2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沉浸式VR微课的模型设计
4.1 沉浸式VR微课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构想性——VR微课内世界的表象
4.1.2 交互性——VR微课内世界的运行规则
4.1.3 沉浸性——VR微课内世界的吸引力
4.2 沉浸式VR微课的设计原则
4.2.1 微课设计的一般原则
4.2.2 沉浸式VR微课设计的特殊原则
4.3 沉浸式VR微课的开发原则
4.3.1 优化性能与提升体验相统一
4.3.2 空间规格比例个性化原则
4.4 沉浸式VR微课的设计模型
4.4.1 沉浸式VR微课的学习空间设计模型
4.4.2 沉浸式VR微课的沉浸式设计模型
4.5 沉浸式VR微课的过程开发模型
4.5.1 分析阶段
4.5.2 沉浸式VR单播微课的设计与开发阶段
4.5.3 沉浸式VR交互微课的设计与开发阶段
4.5.4 应用阶段与评价阶段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沉浸式VR单播微课实践案例
5.1 《初识太阳系》沉浸式VR单播微课的分析阶段
5.1.1 教学主题分析
5.1.2 教学分析
5.2 《初识太阳系》沉浸式VR单播微课的设计阶段
5.2.1 教学策略设计
5.2.2 教学过程设计
5.3 《初识太阳系》沉浸式VR单播微课的开发阶段
5.3.1 素材准备与模型开发
5.3.2 时间线开发
5.3.3 测试修改与发布
5.4 《初识太阳系》沉浸式VR单播微课的试用与评价
5.4.1 自我报告度量
5.4.2 客户满意度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沉浸式VR交互微课实践案例
6.1 《溺水急救法》沉浸式VR交互微课的分析阶段
6.1.1 教学主题分析
6.1.2 教学分析
6.2 《溺水急救法》沉浸式VR交互微课的设计阶段
6.2.1 教学策略设计
6.2.2 教学过程设计
6.3 《溺水急救法》VR交互式微课的开发阶段
6.3.1 素材准备与模型开发
6.3.2 剧情点开发
6.3.3 测试修改与发布
6.4 《溺水急救法》沉浸式VR单播微课的试用与评价
6.4.1 自我报告度量
6.4.2 客户满意度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沉浸式VR微课对学习的影响
7.1 实验准备
7.1.1 实验对象
7.1.2 实验材料
7.1.3 测量工具
7.2 实验程序
7.2.1 实验组操作程序
7.2.2 对照组操作程序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7.3.1 微课呈现方式对学生积极情绪的影响
7.3.2 微课呈现方式对认知负何的影响
7.3.3 微课呈现方式对学习测验的影响
7.4 实验研究的局限与改进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8.2.1 VR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8.2.2 VR微课制作的低成本化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识太阳系》微课的评价
附录A 自我报告度量问卷
附录B 满意度问卷
附录C 访谈提纲
附录2 《溺水急救法》微课的评价
附录A 自我报告度量问卷
附录B 满意度问卷
附录C 访谈提纲
附录3 积极情绪前测量表
附录4 知识前测问卷
附录5 认知负荷问卷
附录6 知识后测问卷
附录7 访谈提纲
附录A 第一次访谈
附录B 第二次访谈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35143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互联网+”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诉求
1.1.2 教学现状对教学媒体提出诉求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虚拟现实技术
2.1.2 微课
2.1.3 沉浸式VR微课
2.2 理论基础
2.2.1 知识分类理论与媒体选择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交互层次模型
2.2.4 ADDIE模型
2.3 研究现状
2.3.1 国内外教育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
2.3.2 基于学科知识的虚拟现实教学研究现状
第3章 沉浸式VR微课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分析
3.1 沉浸式VR微课可行性分析
3.1.1 微课资源的物理环境对比分析
3.1.2 微课的学习者支持对比分析
3.1.3 VR微课的发展优势对比分析
3.2 基于知识类型的微课适用性分析
3.2.1 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3.2.2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沉浸式VR微课的模型设计
4.1 沉浸式VR微课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构想性——VR微课内世界的表象
4.1.2 交互性——VR微课内世界的运行规则
4.1.3 沉浸性——VR微课内世界的吸引力
4.2 沉浸式VR微课的设计原则
4.2.1 微课设计的一般原则
4.2.2 沉浸式VR微课设计的特殊原则
4.3 沉浸式VR微课的开发原则
4.3.1 优化性能与提升体验相统一
4.3.2 空间规格比例个性化原则
4.4 沉浸式VR微课的设计模型
4.4.1 沉浸式VR微课的学习空间设计模型
4.4.2 沉浸式VR微课的沉浸式设计模型
4.5 沉浸式VR微课的过程开发模型
4.5.1 分析阶段
4.5.2 沉浸式VR单播微课的设计与开发阶段
4.5.3 沉浸式VR交互微课的设计与开发阶段
4.5.4 应用阶段与评价阶段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沉浸式VR单播微课实践案例
5.1 《初识太阳系》沉浸式VR单播微课的分析阶段
5.1.1 教学主题分析
5.1.2 教学分析
5.2 《初识太阳系》沉浸式VR单播微课的设计阶段
5.2.1 教学策略设计
5.2.2 教学过程设计
5.3 《初识太阳系》沉浸式VR单播微课的开发阶段
5.3.1 素材准备与模型开发
5.3.2 时间线开发
5.3.3 测试修改与发布
5.4 《初识太阳系》沉浸式VR单播微课的试用与评价
5.4.1 自我报告度量
5.4.2 客户满意度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沉浸式VR交互微课实践案例
6.1 《溺水急救法》沉浸式VR交互微课的分析阶段
6.1.1 教学主题分析
6.1.2 教学分析
6.2 《溺水急救法》沉浸式VR交互微课的设计阶段
6.2.1 教学策略设计
6.2.2 教学过程设计
6.3 《溺水急救法》VR交互式微课的开发阶段
6.3.1 素材准备与模型开发
6.3.2 剧情点开发
6.3.3 测试修改与发布
6.4 《溺水急救法》沉浸式VR单播微课的试用与评价
6.4.1 自我报告度量
6.4.2 客户满意度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沉浸式VR微课对学习的影响
7.1 实验准备
7.1.1 实验对象
7.1.2 实验材料
7.1.3 测量工具
7.2 实验程序
7.2.1 实验组操作程序
7.2.2 对照组操作程序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7.3.1 微课呈现方式对学生积极情绪的影响
7.3.2 微课呈现方式对认知负何的影响
7.3.3 微课呈现方式对学习测验的影响
7.4 实验研究的局限与改进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8.2.1 VR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8.2.2 VR微课制作的低成本化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识太阳系》微课的评价
附录A 自我报告度量问卷
附录B 满意度问卷
附录C 访谈提纲
附录2 《溺水急救法》微课的评价
附录A 自我报告度量问卷
附录B 满意度问卷
附录C 访谈提纲
附录3 积极情绪前测量表
附录4 知识前测问卷
附录5 认知负荷问卷
附录6 知识后测问卷
附录7 访谈提纲
附录A 第一次访谈
附录B 第二次访谈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35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3835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