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保边平滑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5-31 08:10

  本文关键词:保边平滑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图像融合是一种将多个源图像中相关联的有效信息综合到一张综合图中的技术,通过图像融合可把各个源图像中的有效信息集中到综合图中,使得综合图信息比原来任意一个源图像的有效信息更为全面。常见的变换域融合方法是将各个源图像先变换成变换域系数,之后对各个源图的对应变换域系数进行融合,最后将所得融合系数反变换形成融合图像。变换域融合方法能够较好地捕获图像中各个尺度的细节因此取得了广泛应用与发展,但是变换域融合方法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其融合后的灰度与对比度信息会发生变化,无法保持源图像中的灰度,甚至出现灰度超出值域、对比度失真的问题,严重时会影响融合结果对显著信息的表达。本文通过利用双边滤波器与引导滤波器两种保边平滑滤波器的滤波特性,提出了3种空域图像融合方法。3种方法分别以均值滤波图与源图差值、图像梯度与拉普拉斯能量为主特征作为图像的显著性衡量,通过均值平滑或分块处理使显著性衡量覆盖主要信息区域。对显著性衡量的比较可得出初步的融合权值,但初步融合权值较为粗糙,并且局部选择不准确,此时利用保边平滑滤波器结合源图像对初步融合权值进行平滑,可使融合权值得到与源图像边缘特征相匹配的结果。利用最大化权值策略与保边平滑滤波器的边缘条件转移特性,改善融合权值与显著区域的匹配性,避免了图像融合中灰度与对比度失真的问题。通过对融合权值进行保边平滑滤波,可以解决细节区域不完整与区域边缘过度不自然的问题。此外在空域的直接融合效率较变换域内融合高。通过与其它不同融合方法对多聚焦图像与医学图像的融合实验对比,证实了应用保边平滑技术的图像融合方法的有效性与高效性。通过分析与比较各个融合方法之间的优势与局限性,说明了所提出融合方法的处理效率与质量优势。
【关键词】:图像融合 双边滤波器 引导滤波器 灰度失真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1.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1.2 图像融合的分类9-10
  • 1.3 图像融合发展历程10-13
  • 1.4 保边平滑滤波器13-15
  • 1.5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15-18
  • 第二章 两种典型的保边平滑滤波器18-30
  • 2.1 双边滤波器18-26
  • 2.1.1 双边滤波器18-22
  • 2.1.2 联合双边滤波器22-23
  • 2.1.3 使用信号处理方法加速的双边滤波器23-26
  • 2.2 引导滤波器26-30
  • 第三章 图像融合30-54
  • 3.1 图像融合评价方法30-36
  • 3.1.1 基于图像梯度的客观评价标准30-32
  • 3.1.2 基于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标准32-33
  • 3.1.3 基于图像相位一致性的客观评价标准33-36
  • 3.2 基于拉普拉斯金字塔分解的融合方法36-44
  • 3.2.1 金字塔分解与重建36
  • 3.2.2 基于金字塔分解的融合36-40
  • 3.2.3 拉普拉斯金字塔融合讨论40-44
  • 3.3 基于图像梯度的融合方法44-47
  • 3.4 应用双边滤波器进行闪光与非闪光图像的融合47-49
  • 3.5 基于NSCT的融合方法49-51
  • 3.6 应用引导滤波器的变换域图像融合51-54
  • 第四章 保边平滑技术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54-69
  • 4.1 应用引导滤波器的空域图像融合54-59
  • 4.2 应用双边滤波器的空域图像融合59-63
  • 4.3 应用引导滤波器的多聚焦图像分块融合63-69
  • 第五章 实验比较69-84
  • 5.1 参数设置69-70
  • 5.2 多聚焦图像的融合比较70-78
  • 5.3 医学图像的融合比较78-8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4-86
  • 6.1 论文总结84-85
  • 6.2 研究展望85-86
  • 参考文献86-92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92
  • 参与科研项目92-93
  • 致谢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思;张俊举;袁轶慧;常本康;;图像融合的开窗处理技术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04期

2 吴仰玉;纪峰;常霞;李翠;;图像融合研究新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01期

3 韩瑜;蔡云泽;曾清;;图像融合的客观质量评估[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3年04期

4 王忆锋,张海联,李灿文,,李茜;夜视图像融合研究的进展[J];红外与激光工程;1998年02期

5 朱炼;孙枫;夏芳莉;韩瑜;;图像融合研究综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年02期

6 刘志镜,杨海英,张小平;基于空域中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2年09期

7 夏明革,何友,唐小明,夏仕昌;图像融合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舰船电子工程;2002年06期

8 温学兵;纪景娜;;一种基于图像融合的混合去噪方法[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苗启广;王宝树;;图像融合的非负线性混合模型与算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5年09期

10 赵永强,潘泉,陈玉春,张洪才;基于偏振成像技术和图像融合理论杂乱背景压缩[J];电子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坤;龚俊斌;马佳义;田金文;;一种车载的红外与微光图像融合系统设计[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王芳;吴谨;;基于小波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胡学龙;沈洁;;一种基于中值金字塔的图像融合算法[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赵向阳;杜利民;;基于数据提纯的图像融合[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杨志;毛士艺;陈炜;;基于多分辨率局部峰度熵的鲁棒图像融合算法[A];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王曾敏;杨兆选;丁学文;何英华;陈杨;于渊;;图像融合与压缩算法在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应用[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7 潘泉;赵永强;张洪才;;基于像素层图像融合的偏振图像计算方法研究[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陈怀新;吴必富;;机载成像侦察的图像融合技术[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成尚利;吕中伟;何俊民;;基于小波变换的PET/CT图像融合[A];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汤志伟;王建国;赵志钦;黄顺吉;;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鸣;军工巨头中光学集团欲“影”响世界[N];中国电力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萌;多曝光图像融合关键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费春;基于智能优化和视觉显著性的图像融合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段昶;基于Shearlet的图像融合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史立芳;大视场人工复眼成像结构研究与实验[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高国荣;基于Shearlet变换的图像融合与去噪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娟;基于城镇影像的Contourlet域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奕;图像融合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8 宋乐;异源图像融合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胡旺;图像融合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杨翠;图像融合与配准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丽;基于RF5框架的多小波图像融合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王坤臣;基于二代Curvelet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宁;多DSP并行系统图像融合算法设计及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陈云川;红外与微光融合的实时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泽;基于NSCT变换的压缩感知图像融合优化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陶媛媛;红外与微光融合夜视系统性能评价[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蕾;抗混叠轮廓波变换的性能研究及图像融合去噪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8 米艳芹;基于区域和多尺度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唐诗;基于多尺度变换的无源毫米波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李龙龙;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保边平滑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408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