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一种改进的全景海雾图像去雾算法

发布时间:2017-08-03 19:00

  本文关键词:一种改进的全景海雾图像去雾算法


  更多相关文章: 全景海雾图像 暗原色先验 改进霍夫圆变换 环形天空区域 全局大气光


【摘要】:海上雾天条件下采集的全景图像通常存在对比度低、饱和度低和颜色失真等现象,严重影响全景视觉图像采集系统的性能。由于应用经典暗原色先验算法处理全景海雾图像时,会出现由于非天空区域存在高亮物体,导致全局大气光估计不准确从而影响去雾效果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暗原色先验的全景海雾图像去雾算法。结合海上全景图像的特点,对暗原色先验算法中的全局大气光估计方式进行了改进:首先设计了一种改进霍夫圆变换算法提取全景圆形海天线,进而分割出全景图像中的环形天空区域;然后在环形天空区域利用暗原色先验理论来准确估计全局大气光值;再利用全局大气光值得出透射率,并借助引导滤波优化透射率;最后通过逆运算还原出无雾图像。实验结果和客观评价指标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有效提升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改善全景海雾图像的质量,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关键词】全景海雾图像 暗原色先验 改进霍夫圆变换 环形天空区域 全局大气光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9053)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1414,F201414)
【分类号】:TP391.41
【正文快照】: 1引言我国具有绵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洋领土,海洋维权执法及海上搜救任务繁重。常规视觉系统由于视角小,存在观测盲区,不易满足海洋环境下全方位、远距离监控的需求;而全景视觉系统以其“成像一体化、360度大视场、旋转不变性”等优点,无需安装多个摄像头或随动系统就能获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海亮;邵利民;李茂林;;基于Mie理论的激光雾中传输衰减特性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4年01期

2 沈广德,赵振维,林乐科,金燕波;海雾对3毫米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0年06期

3 马忠丽;文杰;梁秀梅;;海雾下的视频图像去雾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年09期

4 尹文言;王益民;;海雾对94GHz雷达的后向散射特性[J];电波科学学报;1991年Z1期

5 马忠丽;文杰;郝亮亮;;海面舰船场景的视频图像海雾去除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4年09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平;刘晓波;王亚男;;冷空气影响下的黄东海海雾特征分析[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熊勇;蒋辉明;;霞浦水门地区春季海雾的分析及预报[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3 张守宝;高山红;齐伊玲;;一次黄海海雾逆温层成因的观测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张苏平;任兆鹏;;下垫面热力作用对黄海春季海雾的影响——观测与数值试验[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裘杭培;叶玲萍;;台州市2009年沿海海雾天气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杨万裕;邓方俊;高领花;应迪;;浙江中部沿海海雾特征及预报着眼点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袁夏玉;高山红;王永明;张守宝;;一次伴随海雾的大气波导数值模拟及其成因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8 任兆鹏;张苏平;;下垫面热力作用对黄海春季海雾影响的数值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徐杰;黄宁立;过霁冰;;一次冬季黄东海海雾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程相坤;徐杰;傅刚;蔡冬梅;;一次黄海海雾数值模拟研究[A];辽宁省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11年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张苏平;我国海雾研究面临机遇与挑战[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记者 谭允 通讯员 杨绮薇;八部门开展珠三角海雾预报研究[N];广东科技报;2006年

3 唐贵江 杨绮薇;科学家首次大规模研究珠三角地区海雾预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张建江;海雾[N];中国渔业报;2010年

5 课题负责人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刚;揭示海雾的秘密[N];中国气象报;2011年

6 周宽宏;开展航线海雾预报刻不容缓[N];中国气象报;2002年

7 沪科;我国将开展海雾海面风监测[N];中国气象报;2006年

8 本版编辑邋姜云飞 张声敏 记者 姜成坤 李实yN;“海雾”罩滨城 航班大面积延误[N];大连日报;2008年

9 ;航海人急盼拨雾见青天[N];中国气象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郝增周;黄、渤海海雾遥感辐射特性及卫星监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衣立;黄海海雾/层云的空间分布及云底高度遥感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郭敬天;海雾形成与发展机制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黄辉军;华南沿海海雾及其边界层结构的观测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5 岳岩裕;春季南海海雾微观特征和雾水化学组分的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6 吕晶晶;南海北部海雾宏微观结构及雾水沉降特征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7 李鹏远;黄海海雾的观测和基于WRF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兆鹏;黄海春季和夏季海雾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试验[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屈凤秋;一次华南沿海海雾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张曦;厦门春季海雾宏微观结构观测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卢博;CALIOP海雾检测及其在MODIS日间海雾遥感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张守宝;高压系统影响下黄海海雾的形成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董克慧;海雾的二维数值试验与海雾预报[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齐伊玲;典型黄海平流海雾形成机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燕滨;黄、渤海3个海岛海雾的气候特征及统计预报[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王冠岚;北大西洋海雾发生频率的气候学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徐杰;冬春季黄渤海海雾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15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615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8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