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粉细砂层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监测分析
本文关键词:饱和粉细砂层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监测分析 出处:《岩土力学》2014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锚索的预应力损失在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工程的场地环境条件成为影响锚索预应力损失的主因。饱和粉细砂层较其他地质条件更为复杂敏感,更易引起锚索预应力值的损失。通过对廊坊市某深基坑工程锚索预应力值的实时监测,结合工程环境,分析饱和粉细砂层中造成锚索预应力值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施工过程、张拉过程以及环境因素都影响锚索预应力的变化,其中开挖过程的影响最明显,预应力值的变化率最大值达79.1%;瞬时卸载造成预应力值22.8%~59.2%的损失。对饱和粉细砂层中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结论可为类似地质环境的工程建设提供经验。
[Abstract]:The prestressing loss of anchor cable can not be ignored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site environment condition of the project becomes the main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prestressed loss of anchor cable. The saturated silt layer is more complex and sensitive than other geological conditions. It is easier to cause the loss of anchor cable prestress value. Through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anchor cable prestress value of a deep foundation pit project in Langfang City,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The reason of the change of anchor cable prestress value in saturated silty sand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ension proces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ll affect the change of anchor cable prestress, among which the excavation process has the most obvious effect. The maximum change rate of prestress value is 79.1%. Instantaneous unloading results in a loss of 59.2% of the prestress value.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variation law of anchor cable prestress in saturated silty sand layer can provide experience for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milar to geologic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现代金宇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51274209,No.U126121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资助(No.2012BAK24B0201) 中央在京高校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资助(2012年)
【分类号】:TU476
【正文快照】: 1引言预应力锚固技术充分利用岩土体自稳能力,减小支护结构体的截面积并分担荷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在大中型城市建设中,土地匮乏且深基坑工程毗邻其他施工建筑物使得预应力锚固技术成为支护的首选。但是,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效果受很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席光勇;;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分析与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6年07期
2 彭锋;劳家坤;;柱板墙锚索预应力损失研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8年11期
3 张重庆;;预应力锚索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J];云南冶金;2007年03期
4 晏鄂川;刘焕斌;李相依;吴益平;;桩锚结构变形协调方法的改进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5期
5 任黔云;1200kN级预应力自由锚索及其在天生桥二级水电站滑坡治理中的应用[J];水力发电;1991年05期
6 刘焕斌;晏鄂川;吴益平;张永义;;桩锚结构预应力的变形协调确定方法[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7 程友明;丁邦平;;预应力锚索在滑坡治理中的设计与施工[J];安徽地质;2004年01期
8 张肖;张建海;蒋峰;李杰;韩荣荣;纪亮;;地下厂房锚索支护设计的统计研究[J];四川水利;2008年04期
9 冯丽娟;;锚索应力场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李超;;向家坝水电站地下主厂房锚索预应力监测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占;;预应力锚索桩设计与计算[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2 刘焕斌;晏鄂川;吴益平;张永义;;桩锚结构预应力的变形协调确定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姚爱军;管玉坤;张明聚;梁燕;;桩锚撑支护体系下桩身变形研究[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李帅;;高地压深埋藏大型矿井建设实践[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5 于峰;尹润生;毛增雪;李磊;;下沟矿厚煤层锚杆支护实践[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6 黄炜伟;;强烈动压影响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7 李朝辉;杨积海;刘乐枝;;综采工作面过陷落柱边缘的防突水技术探析[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8 许英姿;桂树强;;格构梁在软岩边坡治理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肖俊;预应力锚固研究与工程应用[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2 魏建军;深部破裂巷道围岩稳定强力协调支护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3 房锐;公路边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系统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4 郭庆勇;急倾斜水平分层开采巷道锚网支护工程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5 李立军;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数值分析与现场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立铭;锚索预应力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2 高昆红;既有锚索预应力损失补偿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黄锦真;锚索预应力监测在滑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4 龚寒梅;群锚预应力损失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5 刘俊;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作用机理及优化设计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6 乔莉;桩、锚协同作用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及程序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7 黄凭;带竖向锚索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研究与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晨;路堑边坡锚杆(索)受力演化与地震动响应规律[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刘德功;高烈度地震区高陡边坡支挡结构[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刘洪玉;锚固巷道复合加固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8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408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