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居住区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 老年人 居住区 公共活动空间 出处:《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问题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居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是老年人日常的健身、休闲以及交往的重要场所,它对丰富老年人晚年的精神生活、促进邻里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以广州市居住区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广州市旧城区和新城区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进行调研与分析,分别为越秀区的华侨新村、天河区的天河东小区、华景新城、利雅湾以及白云区的岭南新世界。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以上居住区中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的现状,老年人日常户外参与的活动类型、喜爱停留的空间形式与活动规律等,分析总结目前居住区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的特点与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论文探讨了老年人生活时间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变化、生理及心理的变化特征与行为活动特征等,并以此为依据分析研究老年人对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特殊需求。 在调研与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居住区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从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道路系统、公共绿地、活动空间及场所细部等方面提出设计要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今后已有居住小区公共活动空间的适老性改造以及新建居住小区中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有所帮助。
[Abstract]:With China's entry into an aging society, the aging population has increased rapidly. The aging problem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especially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elderly. Its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The living space of public activities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he elderly to exercise, leisure and communication, it enriches the spiritual life of the elderly in their old age. Promoting neighborhood harmony has a positive effect. This paper takes the public activity space of the elderly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Guang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lects some representative residential areas from the old urban area and the new urban area of Guangzhou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respectively, as the overseas Chinese New Village of Yuexiu District. Tianhe East District, Hua-Jing New City, Liya Bay and Lingnan New World in Baiyun District. Through field research, we can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ublic space for the elderly in the residential areas abov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l problems of the public activity space of the elderly people in the residential areas at present, such as the types of activities, the spatial forms and the rules of activities that the elderly enjoy in their daily outdoor activ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s of life time structure and spatial structur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special needs of the elderly for public activity space in residential area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design of public activity space for the elderly in residential areas, and from the planning of public activity space, road system, public green space.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will be helpful to the old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activity space and the design of the public activity space in the new residential district in the future. .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武,张静;塑造中性的公共活动空间——以乐清市滨海新区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5年07期
2 陈岚;施维克;;基于儿童安全的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J];商场现代化;2011年03期
3 董栋;;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建设浅析——以荆溪试点小城镇建设为例[J];福建建筑;2011年02期
4 喻琴;;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人性化环境设计[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尹丹;;我国高校学生居住空间中公共活动空间设计[J];山西建筑;2007年20期
6 曹迎春;;住宅区内宅间公共活动空间低活力问题再思考[J];山西建筑;2008年14期
7 田玉红;;合理舒适的居住小区景观要以人为本[J];山西建筑;2006年14期
8 陈剑;;高校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思考与探索——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华中建筑;2009年02期
9 张继;武汉城市环境整治中的广场建设[J];华中建筑;2003年05期
10 杨芸;;从市民生活的角度谈城市广场设计——以东莞市中心广场为例[J];华中建筑;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华;;近代荣巷形态解读[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王健;;民间信仰与明清江南的经济、社会空间:以苏松为中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3 王江萍;薛娟;;可防卫的住区空间环境安全规划设计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逢酉;;居住区公园建设思考[A];中国公园协会2004年论文集[C];2004年
5 杨晓昕;单德启;;鄂西少数民族标志性建筑的移植与再生——恩施清江风情园规划设计简介[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杨亚男;;谈适应时代发展的校园环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7 王琰;;大学校园建成广场使用状况调查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秦岩;;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毕业设计教学尝试[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宝峰;吴然然;张珂;;天人合一 物与天融——谈招远市体育中心方案设计[A];山东建筑学会成立5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3年
10 孙明;李冬梅;;我国小城镇城市设计内容与方法[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新;高楼林立加剧上海地面沉降[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李建波;多彩之带 魅力之湖[N];丽水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福祥;城市如何建,且听市民言[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詹燕;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摇身变“车场”[N];贵阳日报;2006年
5 孙进;经济型别墅开发须合理适度[N];房地产时报;2006年
6 倪超英邋实习生 尤伟杰;上海外滩:前卫滨水休闲[N];建筑时报;2008年
7 记者 罗敏 孙行之;回归有机阅读[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郁放炼;提升住宅品位各地出招[N];房地产时报;2008年
9 记者 廖婧;大手笔提升城市文化品位[N];柳州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奕 尤莼洁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奚文沁;“最上海”地标,大气归来[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敏;广州市华侨新村地区城市形态演变及动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媛;城市绿地的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沈员萍;儿童公园主题与表达[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沈莉颖;城市居住区园林空间尺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康勤;广州市居住区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2 刘辉;现代高校图书馆公共活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昆;老年人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研究初探[D];清华大学;2011年
4 冯永剑;亚热带住区公共活动空间使用延续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谷鲁奇;面向老年人的旧住宅区公共活动空间更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许俊萍;宅内行为模式与中国当代城市集合住宅内公共活动空间的变迁[D];郑州大学;2003年
7 赵璐;高校校园公共活动空间场所精神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8 谢芸;城市住区广场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于深;社区公共活动景观设计中的环境行为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李佳曦;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宜居环境规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81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48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