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固化磷石膏-疏浚淤泥混合土的工程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4 15:57

  本文关键词: 磷石膏 疏浚淤泥 固化 出处:《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传统的固化技术,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将磷石膏和疏浚淤泥预先混合成基质土,再添加水泥进行固化的方法,以期达到经济有效地将废弃物转化为良质土资源的目的。在几种养护龄期下,通过对固化的不同混合比磷石膏-疏浚淤泥混合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剪试验和渗透试验以明确合理的磷石膏/疏浚淤泥混合比例以及固化混合土的工程性质。根据试验结果,在综合分析了固化混合土的强度及渗透性的基础上,得出基质土中的磷石膏和疏浚淤泥最佳质量混合比约为1∶3.5~1.2∶1,此混合比例的基质土中在仅掺ac=100 kg/m3的水泥的情况下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450~900 kPa左右,渗透系数k在10-5~10-6cm/s数量级。
[Abstract]: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uring technology, the method of pre-mixing phosphogypsum and dredged silt into matrix soil and adding cement to solidify wa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verting wastes into good soil resources economically and effectively,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s of different mixed gypsum / dredged mixed soils with different curing ratio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several curing ages. Direct shear test and permeation test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asonable mixture ratio of phosphogypsum / dredged silt and th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solidified mixed soil.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the strength and permeability of solidified mixed soil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optimum mass mixing ratio of phosphogypsum and dredged silt is about 1: 3.5 / 1.2: 1.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mixed matrix soil with only ac=100 kg/m3 cement can reach 450 ~ 900 kPa.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k is in the order of 10 ~ (-5) ~ 10 ~ (-6) cm / s.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1108217) 云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1FZ047)
【分类号】:TU521.3
【正文快照】: 为了保持湖泊、水库的蓄水能力及改善水质,常需进行疏浚,由此产生大量的疏浚淤泥[1-2]。在云南昆明地区,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正进行大规模疏浚工作。至今已从滇池及周边河流中疏浚出1.0×107m3的淤泥,但这仅占湖区淤泥预计总量的1∶10左右,预计还有8×107至1.2×109m3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伟,张春雷,刘汉龙,高玉峰;疏浚泥处理再生资源技术的现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4期

2 薛步高;;昆明滇池周围磷矿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J];化工矿产地质;2008年03期

3 黄仲权;依托资源优势强化云南磷业基础[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1年02期

4 陶俊法;云南磷肥工业展望[J];磷肥与复肥;2004年05期

5 潘长云;云南磷矿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云南地质;2003年03期

6 姬凤玲,朱伟,张春雷;疏浚淤泥的土工材料化处理技术的试验与探讨[J];岩土力学;2004年12期

7 赵艳;石名磊;;磷石膏混合料的再生[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8 丁建文;张帅;洪振舜;刘松玉;;水泥-磷石膏双掺固化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9期

9 黄仲权;云南磷矿资源优势与深度开发[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5年04期

10 朱伟,张春雷,高玉峰,范昭平;海洋疏浚泥固化处理土基本力学性质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利锋;韦献革;黄雁云;任露陆;温琰茂;余光辉;何树悠;张磊;骆海萍;;佛山水道疏浚底泥处置方案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2 姬凤玲;吕擎峰;马殿光;;沿海地区废弃疏浚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3 王月香;陈茂林;;污泥处理处置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4 桂跃;高玉峰;李振山;宋文智;蔡超;;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材料化土击实时机选择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5 张旭东,祁继英;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J];北方环境;2005年02期

6 胥焕岩;李艳;李平;刘伟超;;工业废弃物粉煤灰基砌块养护方法的对比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7 羡雪颖;;浅谈河道淤泥填筑路基效益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6期

8 施维成;;疏浚泥处理方法综述[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丁建文;石名磊;刘维正;;道路底基层中磷石膏-石灰二灰土再生试验研究与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桂跃;张庆;杨发海;;新型复合固化剂固化淤泥效果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步高;;昆明滇池周围磷矿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2 张春雷;朱伟;大木宜章;;湖泊污染底泥的固化资源化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朱峰;邬健明;朱伟;陈乐;;淤泥固化对太湖水环境的改善作用——以无锡市为例[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4 姬凤玲;朱伟;范昭平;;疏浚淤泥再生泡沫塑料混合轻量土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马殿光;刘新;岳翠平;;疏浚泥制作新型土工材料的力学特性研究[A];港口工程分会技术交流文集[C];2005年

6 张春雷;朱伟;黄英豪;刘青松;大木宜章;;固化淤泥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张春雷;汪顺才;朱伟;刘青松;大木宜章;;初始含水率对水泥固化淤泥效果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8 郑修军;朱伟;李磊;徐志荣;屈阳;;污泥固化材料优选试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9 王建勋;王保田;;真空预压联合石灰稳定法改良淤泥土试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0 刘青松;张春雷;汪顺才;朱伟;大木宜章;;淤泥堆场人工硬壳层地基极限承载力室内模拟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卿黎;胶磷矿柱浮选试验及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瑛;软黏土地基电渗固结试验和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明;深圳前湾吹填淤泥固结性状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刘毅;中国磷代谢与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政策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姬凤玲;淤泥泡沫塑料颗粒轻质混合土力学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杜长学;铝土矿矿泥物理力学性质及固化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李磊;污泥固化处理技术及重金属污染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张春雷;基于水分转化模型的淤泥固化机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张庆;固化疏浚淤泥—磷石膏混合土工程性质及膨胀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君;河道疏浚底泥处理与资源利用方案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2 蒲凡;固化海涂淤泥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家春;吹填土固化结构强度增长特性的试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4 丁楠;利用磷矿石、钾长石同步提取磷和钾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启亮;基于GIS的云天化磷矿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卢淑雯;沿海固化双层地基应力与变形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邹升升;污泥固化和焚烧及其重金属浸出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艾琦;工业废渣磷石膏与赤泥在陶瓷中的综合利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周麒麟;巢湖疏浚底泥的边坡生态修复基质资源化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10 柏学凯;城市河道底泥污染分析与抑制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伟,张春雷,刘汉龙,高玉峰;疏浚泥处理再生资源技术的现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4期

2 沈卫国,周明凯,赵青林,梁修生,万铭芳;粉煤灰磷石膏高早强路面基层材料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1年02期

3 朱梦良;;磷石膏碾压混凝土[J];国外公路;1991年02期

4 东野脉兴;扬子地块陡山沱期与梅树村期磷矿区域成矿规律[J];化工矿产地质;2001年04期

5 田升平,王庆龙,朱红军,朱彦农,周建民,王吉平;西南地区风化磷矿定量勘查评价[J];化工矿产地质;2004年04期

6 侯长军,霍丹群;磷石膏废渣特性与开发应用[J];化工矿山技术;1997年02期

7 傅伯杰,陈利顶,于秀波;中国生态环境的新特点及其对策[J];环境科学;2000年05期

8 陈萍;张振营;李小山;崔e,

本文编号:1490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490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1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