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小洲村公共空间的现状评价和更新策略研究
本文选题:小洲村 切入点:公共空间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的扩张十分明显,传统村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村镇化进程,许多原本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古村落,被动式地从城市外围区域向城市内围区域演进,最终成为建成区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有些古村落完全湮灭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之中,有些古村落却要面临城中村改造问题。然而,像这样极具岭南文化的代表性城市——广州,在其发展建设过程中更加重视其地方文化的传承。像这样位于广州边缘区的最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落小洲村,既蕴含着丰富的传统聚落文化,又蕴含着部分城市文化。 首先,结合小洲村公共空间实地考察的情况以及相关研究资料的积累,研究得出处于不同时期的小洲村,影响其公共空间变迁的主导因素不尽相同,从而引导其村民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相继变化,最终其公共空间属性随之发生改变。其次,参考古村落评价方法和城市公共空间评价方法,结合小洲村公共空间的自身特征及其使用情况分析,建立小洲村公共空间的现状评价指标。再次,根据评价指标,从风貌特色、旅游设施和民俗文化三方面对其公共空间现状进行评价,并对同一类空间做出相对评价,得出小洲村公共空间的总体评价结果,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小洲村更新的目标、原则和思路,对其公共空间进行总体布局,景观风貌控制、旅游设施布局、传统民俗活动分布,激活村落旅游发展,并对小洲村公共空间的重点地块进行设计,包括核心片区空间设计和局部重点空间设计。 论文研究了广州市小洲村公共空间的演变历程,建立了评价指标并对现状做出评价,提出相应的更新策略,希望小洲村以其公共空间的留存与发展为契机,使其在广州城市化背景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conomy of Guangzhou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expansion of urban space is very obvious.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have experienced an unprecedented process of village-town transformation, many of which were originally located in the ancient villages on the edge of the city. The passive evolution from the outer part of the city 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city eventually became a part of the built area. In the process, some ancient villages were completely annihilated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the city. Some ancient villages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rebuilding villages in cities. However, Guangzhou, a representative city of Lingnan culture like this,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heritance of its local culture. The ancient village of Xiaozhou, which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of Lingnan Water Township in the edge of Guangzhou, contains not only rich traditional settlement culture, but also part of urban culture. First of all, 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public space in Xiaozhou Village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relevant research material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ange of public space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order to guide the villagers to change the content and mode of their activities, and finally its public space attributes have changed. Secondly, referring to the ancient village evaluation method and urban public spac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usage of the public space in Xiaozhou village, the present situation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public space in Xiaozhou village is established. Thirdly,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index,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blic space are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ublic space is evaluated from tourism facilities and folklore culture, and the relative evaluation of the same kind of space is made. The overall evaluation results of public space in Xiaozhou Village are obtained, and the main problems are analyzed. The aim, principle and thought of the renewal of Xiaozhou Village are put forward. The general layout of public space, the control of landscape style and features, the layout of tourism facilities, the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folklore activities, and the activation of village tourism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The paper also designs the key plots of public space in Xiaozhou Village,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the core area and the design of the local key spac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volution course of public space in Xiaozhou village of Guangzhou,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evalu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newal strategy, hoping that Xiaozhou village will take the reten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ts public space as an opportunity. Make it get better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uangzhou urbaniz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玮锋;居住区公共空间的空间异用行为分析与对策[J];林业建设;2004年03期
2 梅策迎;孙一民;;重生与变革——佛山副中心城区公共空间现状调查[J];建筑学报;2008年05期
3 钱锋;;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规划实践探索——兼论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创新[J];江苏城市规划;2010年03期
4 刘丹;裘鸿菲;;公共空间户外活动场地地形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0年11期
5 宋立新;周春山;;西方城市公共空间价值问题研究进展[J];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12期
6 王嘉;;环境—行为研究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应用[J];江苏城市规划;2011年03期
7 顾馥保;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J];南方建筑;1998年02期
8 曹亮功;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特性[J];新建筑;1999年06期
9 王君;简约与现代──大连市现代博物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J];建筑创作;2002年Z1期
10 方昕;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人的行为活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序;周敏;;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懿杰;柳巧云;;古村落公共空间现状及影响机制初探——以北京西郊韭园村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雪根;;公园周边项目应体现私人空间对公共空间的尊重[A];中国公园协会2002年论文集[C];2002年
4 茅剑;;建筑景观场所与公共空间[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沈关宝;;公共空间与社会结构[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贾艳飞;孔令龙;;城市社区生活廊道构建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尚意;龙双双;;乡村公共空间与乡村文化建设——以河北唐山乡村公共空间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伍琼华;;生态文化与民族社区公共空间的发展建构[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汪洋;;城市化进程中苏中地区小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10 李燕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人性场所的回归[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斌峰;让乘客享有良好“公共空间”[N];陕西日报;2007年
2 刘成友;给市民多一点公共空间[N];人民日报;2005年
3 ;民主决策需要激活公共空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昆明市河道沿岸公共空间保护规定(草案)[N];昆明日报;2008年
5 资深媒体人 滕朝阳;公共空间论专业是非何以可能[N];南方日报;2009年
6 上海大学教授 沈关宝;公共空间与社区机构[N];中国社会报;2001年
7 何必;从北大拒游看公共空间的缺失[N];中国经营报;2004年
8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近代中国的公共空间[N];经济观察报;2007年
9 实习记者 胡芳邋记者 黎琼;公共空间的艺术启蒙[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昆明市水库沿岸公共空间保护规定(草案)[N];昆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骏;地铁站域公共空间整体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2 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5 彭大鹏;权力:社会空间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吴士新;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吴宜夏;与谁同做[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8 何建龙;城市向导[D];同济大学;2008年
9 王淑琴;中国近代维新政治思潮的兴起[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路阳;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2 姚爱秋;少数民族城镇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3 陶磊;综合型医院门诊楼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任莲志;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生态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吴涌;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的更新[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6 李保宁;商业化背景下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普艳杰;空间与社会关系的生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杨;城市公共空间互动环境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曹甜甜;公共空间室内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黄佳鹏;网络舆论监督对司法过程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30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63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