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置焊接高强复合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的试验
本文选题:箍筋约束 切入点:轴压比 出处:《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对9根焊接环式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以及1根绑扎环式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进行试验.通过对比研究试件的破坏过程以及实验的结果,分析了配箍率、轴压比对混凝土柱约束的影响.各个构件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表明:在高轴压比下的复合焊接环式箍筋均有较好、较饱满的滞回曲线,体现了其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在同等条件下焊接环式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要比绑扎的好;在一定配筋范围内,随着钢筋配筋率的增加,混凝土柱承受低周反复承载的能力、屈服强度有所提高,滞回曲线饱满,包络面积增大,延性提高.
[Abstract]:Under the action of low cycle repeated load, nine high strength concrete columns with welding ring stirrups and one high strength concrete column with binding ring stirrups are tested. The failure proces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specimens are studied by comparing the failure process of the specimen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effects of hoop ratio and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on the confinement of concrete columns are analyzed. The hysteretic curves and skeleton curves of each member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welded hoop with high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has a better hysteretic curve and a full hysteretic curve. It shows that it has good ductility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restraint effect of welded ring stirrups on concret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binding. In a certain range of reinforcem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reinforcement ratio, The yield strength of concrete columns is improved, the hysteretic curve is full, the envelope area is increased, and the ductility is improved.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48036)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2H0028)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J01192) 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3Z37)
【分类号】:TU37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齐虎;李云贵;吕西林;;箍筋约束混凝土单轴滞回本构实用模型[J];工程力学;2011年09期
2 李升才;罗小庆;章炯;;焊接环式箍筋约束高强砼柱裂缝开裂[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史庆轩;杨坤;白力更;张兴虎;姜维山;;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4 孟繁录;李升才;万振华;;焊接环式箍筋高强砼大偏心受压柱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2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勇,李伟兴,黄鼎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次轴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2 何林,肖承波,吴体;某工程加层部分的安全性鉴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3 刘广均,张钢;砌体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4 徐晓阳,马宏伟,张兴虎;平面十字形节点试验的总结[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5 浦沪军;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中双向板承载能力安全性等级的评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6 周定松,王莺歌;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设计方法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7 米健,王晓波,崔苗,刘国银,陈哲;深圳会议展览中心预应力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8 郭伟,刘兴远,张力,王跃文,孙亮;无腹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剪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9 李平先,毕苏萍;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10 盛光复,任迎春,赵艳红;加大截面加固RC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洪冰;罗兴隆;谭金涛;张林在;;美国混凝土规范墙体预埋件的计算分析及与中国混凝土规范的对比[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少伟;陆俊;范向前;;混凝土断裂试验中的声发射特性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郑愚;钟永刚;;对GFRP筋混凝土桥梁面板内压缩薄膜效应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崔士起;姜丽萍;刘文海;;混凝土表面嵌固板条的黏结强度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范海丰;刘玉擎;贺君;;G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抗弯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汪海东;曾志兴;;基于混凝土力学的CFRP加固RC梁受弯承载力计算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郝润霞;武志超;;碳纤维技术在包钢选矿厂再磨车间厂房加固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郭晓燕;王秀珍;;碳纤维加固技术在纺织及发电厂等潮湿环境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超;金凌志;谢旦;;预应力RPC简支梁受弯性能浅析[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建康;缪建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天津滨海文化商务中心工程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骥;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韩强;C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灿;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及预应力损失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劳晓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郑顺潮;钢纤维聚合物高强结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傅军;新型墙体抗裂抗渗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吴静;多重螺旋箍筋增韧轻质混凝土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都爱华;框架结构移位托换节点受力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10 张登祥;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理论与控制技术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群;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凤莲;配置加强箍筋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袁英保;基于分层沉降试验的复合地基变形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田利辉;聚氨酯小框体外墙外保温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黄晓战;纤维矿渣微粉混凝土高温损伤机理与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赵发军;在役混凝土梁桥结构加固模型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倪川;某框架结构振动特性测试与控制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莉荔;5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机械锚固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刘利亚;钢筋混凝土短梁受剪承载力可靠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李甲甲;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关萍,关群;冷轧带肋钢筋作箍筋对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过镇海,张秀琴,张达成,王如琦;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82年01期
3 钱稼茹,程丽荣,周栋梁;普通箍筋约束混凝土柱的中心受压性能[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4 阎石;肖潇;张曰果;阚立新;;高强钢筋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滕智明,邹离湘;反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1996年02期
6 李明,陆洲导,王李果;玻璃钢围覆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明强;高强型钢混凝土柱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鑫;阎石;李兵;赵乃志;;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柱损伤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S1期
2 谢涛,陈肇元;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1998年12期
3 陈宗梁,张誉,李向民;钢骨高强混凝土柱合理用钢量的研究[J];建筑结构;1999年07期
4 谢剑,刘明学,赵彤;碳纤维布提高高强混凝土柱抗震能力评估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李云云;杨包生;;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敏感性因素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25期
6 李向民,张誉,陈宗梁;钢骨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J];建筑结构;1999年07期
7 朱思懿;朱美春;郑丽兰;杨静桦;王绿仪;;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柱抗火性能试验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8 赵彤,刘明国,谢剑,张晨军;碳纤维布改善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4期
9 冯九斌,刘雪雁;钢管高强混凝土柱温度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1年04期
10 李斌;闻洋;李云云;;钢骨高强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春霖;刘考学;章万弘;;高强混凝土柱在爆炸荷载下的反应[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鑫;阎石;李兵;赵乃志;;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柱损伤模型试验研究[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3 关萍;;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试验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王苏岩;刘磊;;应用ANSYS分析CFRP约束高强混凝土柱轴心受压约束机理[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吉忠;王苏岩;赵海波;;CFRP持载加固高强混凝土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周熠;易伟建;林立岩;沙镇平;;以圆钢管为钢骨的劲性高强混凝土柱的弯矩曲率关系的数值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7 李俊华;赵鸿铁;薛建阳;姚侃;王新堂;;低周反复荷载下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苗;庄奕;季静;;核心圆钢管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柱偏压加载全过程数值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齐岳;核心高强混凝土柱力学性能试验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吉忠;CFRP-高强混凝土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李俊华;低周反复荷载下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冠新;钢棒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陆;超高强混凝土柱力学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黄治宇;新配筋模式高强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刘磊;碳纤维布约束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计算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孙苍柏;钢骨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窦志明;高强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7 金健;轴向约束非均匀受火高强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8 胡钟;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在轴压下的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余文华;CFRP增强高强混凝土柱延性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海波;CFRP加固高强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92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69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