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脉冲作用下水泥基材料硫酸盐侵蚀行为与机理
本文选题:电脉冲 + 水泥基材料 ; 参考:《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2期
【摘要】:电脉冲技术应用于不同温度下的水泥基材料硫酸盐加速侵蚀已有研究,但加速机理尚不明确,通过电脉冲加速与常规浸泡方式对比,分析了电脉冲作用下硫酸根离子分布与迁移规律,测试了不同侵蚀深度处反应产物的XRD物相.研究显示,电脉冲作用下有更多硫酸根离子迁移进入试件内部,硫酸根离子进入试件后主要集中于阴极端距表面2cm内,侵蚀28d前侵蚀产物主要是石膏和钙矾石.结果表明:电脉冲通过加快离子迁移以及化学反应两个方面显著加速水泥基材料的硫酸盐侵蚀.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pulse technology to the accelerated erosion of cement based material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has been studied, but the acceleration mechanism is still unclear.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of sulfate ions under the action of electric pulse were analyzed and the XRD phase of reaction products at different erosion depths was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more sulfate ions migrate into the specimen under the action of electric pulse, and the sulfate ion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2cm of the cathode surface after entering the sample. The main products of erosion are gypsum and ettringite before 28 days of ero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electric pulse accelerates sulfate erosion of cement-based materials by accelerating ion migrat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jcyja30004)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冲;刘焕芹;罗遥凌;张洪波;;电脉冲用于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加速试验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谦;王冲;杨长辉;周立民;殷吉强;;电脉冲作用下水泥基材料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因素[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嘉奇;水泥基胶凝材料中Thaumasite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张洪波;快凝快硬高强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D];重庆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鼎宜;孙伟;刘志勇;;钙矾石晶体热分解的动力学[J];硅酸盐学报;2007年12期
2 封孝信,李秀娟;抗硫酸盐侵蚀测试方法评述[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王琴;杨鼎宜;;干湿循环对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影响[J];混凝土;2008年03期
4 游宝坤,席耀忠;钙矾石的物理化学性能与混凝土的耐久性[J];中国建材科技;2002年03期
5 王冲;刘焕芹;林鸿斌;白光;叶建雄;;电渗脉冲用于混凝土结构抗渗防潮技术[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年02期
6 胡少伟;朱雅仙;游日;吴烨;蔡伟成;;外加电场作用下氯离子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扩散模拟[J];水运工程;2010年08期
7 曹征良;袁雄洲;邢锋;丁铸;;美国混凝土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评析[J];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程丽华;初元璋;韩静涛;;地下与半地下建筑电渗脉冲防潮技术初探[J];中国建筑防水;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相国,马保国,王信刚,朱洪波;粉煤灰对水泥基材料收缩与开裂影响的研究[J];混凝土;2005年10期
2 马一平,仇建刚;防裂抗渗水泥基材料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5年01期
3 王华;水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双刃剑?[J];建筑;2005年03期
4 阎培渝;郑峰;;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动力学模型[J];硅酸盐学报;2006年05期
5 马一平;;可逆变色水泥基材料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陈伟;BROUWERS H J H;王桂明;水中和;;水泥基材料孔溶液碱度计算机模拟技术[J];混凝土;2008年06期
7 沈春华;水中和;;一种快速测定水泥基材料持水能力的方法[J];建筑材料学报;2009年02期
8 张研;宋智通;;水泥基材料的化学-力学耦合作用[J];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05期
9 李克非;马明军;王晓梅;;水泥基材料裂隙水流动规律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11期
10 王晓梅;李克非;;水泥基材料裂隙表面离子吸附过程[J];硅酸盐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武;吴科如;;水泥基材料损伤自愈合的理论与方法[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吴中伟;;特高强纤维水泥基材料[A];纤维水泥制品行业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论文选集(1)(1960~2009)[C];2009年
3 赵顺增;刘立;吴勇;曹淑萍;;电磁功能水泥基材料性能初探[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赵顺增;刘立;吴勇;曹淑萍;;电磁功能水泥基材料性能初探[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冯奇;巴恒静;梁传栋;;二级界面对水泥基材料孔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姚武;刘小艳;伍建平;;碳纤维水泥基材料温-阻效应研究[A];先进纤维混凝土 试验·理论·实践——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余小燕;贾治龙;于良;陈宜亨;;短切纤维在不同环境下对水泥基材料断裂韧性的影响[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崔素萍;徐西奎;汪澜;;水化环境对水泥基材料吸附重金属离子性能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谢友均;马昆林;龙广成;;硫酸盐对水泥基材料物理侵蚀的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于利刚;余其俊;刘岚;;杂化改性废橡胶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水化作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莉;显微镜下看水泥[N];科技日报;2007年
2 樊跻宇;拉法基探讨水泥基材料可持续发展[N];中华建筑报;2011年
3 驻江苏记者杜小卫;江苏水泥基材料创新成果累累[N];中国建材报;2011年
4 贺元栋;肥城米山公司携手同济大学建立水泥基材料研发实践基地[N];中国建材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周芳燕;水泥基础研究缘何受宠[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胡春明;水泥基材料应用技术成室内防水发展趋势[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王骅;法国高泰集团与同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N];中国建材报;2010年
8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应对产能过剩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N];中国建材报;2012年
9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 姚燕;低碳技术引领水泥混凝土行业科学发展[N];中国建材报;2011年
10 驻天津记者 郭关朝 特约记者 王宝芬;天津建材科研所取得良好业绩[N];中国建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竟竟;水泥基材料高温微细观劣化与损伤过程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李清海;硬化水泥基材料热膨胀性能的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3 韩嵘;水泥基压电智能器件特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朱明;水泥基材料矿相粉磨机械力化学效应与分形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沈春华;水泥基材料水分传输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管学茂;水泥基材料在氯盐环境中的服役行为及机理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5年
7 何富强;硝酸银显色法测量水泥基材料中氯离子迁移[D];中南大学;2010年
8 钱匡亮;纳米CaCO_3对水泥基材料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响;复合水泥基材料水化性能与浆体微观结构稳定性[D];清华大学;2010年
10 国爱丽;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雷达波吸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明军;水泥基材料单一裂缝表面流体流动规律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2 张军学;水泥基材料的自愈合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方斌;发光透光水泥基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4 李昕;基于电性法研究水泥基材料毛细吸收特性及液体传输特征[D];浙江大学;2014年
5 刘振;抗蚀水泥的组成设计与机理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6 肖婷;水泥基材料的若干耐久性问题及机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侯晓燕;模拟酸雨侵蚀条件下水泥基材料性能、组成、孔结构变化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8 张立华;多组分水泥基材料水化特征与产物性质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李铭;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
10 王晓梅;水泥基材料开裂界面物质传输与交换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33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73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