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细骨料内养护混凝土抗冻融和抗盐冻性能
本文选题:混凝土 + 轻细骨料 ; 参考:《建筑材料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采用粉煤灰陶砂和页岩陶砂为轻细骨料,研究了水灰比mw/mc为0.4和0.3,引气与非引气情况下轻细骨料内养护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28d抗冻融和抗盐冻性能.结果表明:当水灰比为0.4时,轻细骨料内养护混凝土抗冻融和抗盐冻性能明显低于普通混凝土,原因是轻细骨料内养护混凝土28d饱水度明显大于普通混凝土,但适量引气可明显提高其抗冻融和抗盐冻性能;当水灰比为0.3时,轻细骨料内养护混凝土抗冻融和抗盐冻性能较好,无需引气;同等条件下,轻细骨料筒压强度越高,对应混凝土抗冻融和抗盐冻性能越好.
[Abstract]:Using fly ash ceramic sand and shale ceramic sand as lightweight aggregate, the anti-freezing and anti-salt properties of concrete and ordinary concrete in the condition of air entrainment and non-air entrainment were studied. The water-cement ratio (mw/mc) was 0. 4 and 0. 3.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water-cement ratio is 0.4, the frost resistance and salt freezing resistance of the cured concrete in light fine aggregate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concrete. The reason is that the saturated degree of the cured concrete in light fine aggregate for 28 days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concrete.When the water-cement ratio is 0.3, the anti-freezing and anti-salt properties of the preserved concrete in the light fine aggregate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crete without entrainment.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lightweight aggregate tube is higher.The better the frost resistance and salt freezing resistance of concrete i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201131823710) 云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云交科2013(A)06)
【分类号】:TU52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全兵;傅智;罗翥;;水泥混凝土路面盐冻剥蚀破坏试验参数和评价指标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1期
2 郑秀华,张宝生;页岩陶粒预湿处理对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冻性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5年06期
3 毛继泽;齐辉;鲇田耕一;;轻骨料含水率对混凝土吸水性及抗冻性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9年04期
4 杨全兵;水中养护两年高性能混凝土的自干燥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1998年03期
5 李北星;查进;李进辉;高鹤;崔巩;周明凯;;饱水轻集料内养护对高性能混凝土收缩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以兵;;高性能混凝土自养护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周耀;王元丰;韩冰;杨健;;探地雷达检测混凝土含水率试验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桂海清,葛炜,王周松,钱晓倩;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4 梅迎军;付智;赵尚传;;传力杆环氧涂层对使用寿命影响的分析[J];公路;2008年11期
5 孙程光;洪建军;岑国平;张文华;张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构造对抗盐冻性的影响[J];公路;2011年05期
6 姚明甫;詹炳根;惠玲;;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J];工业建筑;2006年04期
7 韩宇栋;张君;王振波;;预吸水轻骨料对高强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3年08期
8 卢红;;碎石型页岩陶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研究[J];福建建筑;2014年02期
9 张雄;高鹏;;骨料对混凝土干缩性能的影响[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4年02期
10 李盛;王起才;马莉;李建新;李伟龙;董朝阳;;水泥砂浆冻胀破坏力学模型计算分析[J];硅酸盐通报;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田倩;缪昌文;宋绍铭;刘加平;;自养护技术-轻集料在当代高性能混凝土中新的应用[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周耀;王元丰;韩冰;;混凝土含水率对梁动力性能影响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3 钱晓倩;孟涛;詹树林;方明晖;钱匡亮;;减缩剂对混凝土早期自收缩的影响[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云清;余红发;王甲春;;气泡特征对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的影响[A];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韩宇栋;张君;王振波;;预湿陶粒内养护对高强混凝土板早期内部湿度的调控效果[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姜从盛;轻质高强混凝土脆性机理与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侯东伟;混凝土自身与干燥收缩一体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严捍东;废渣特性及其多元复合对水泥基材料高性能的贡献与机理[D];东南大学;2001年
4 田倩;低水胶比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水泥基材料的收缩及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康明;施工期钢筋混凝土构件约束收缩变形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张云清;氯化物盐冻作用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评估与服役寿命设计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陈伟;轻集料—基体协同作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3年
8 李福海;冻融环境下桥梁下部结构混凝土抗侵蚀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杜鹏;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模型与寿命预测[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彦;陶粒混凝土的施工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2 阮士业;内养护混凝土强度与体积稳定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3 额吉乐;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及开裂抑制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吴炎平;养护温度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拉伸徐变影响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5 何文慧;内养护水泥基材料的力学及变形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魏树伟;引气型自养护材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谭一明;保温结构混凝土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曹邦海;砂浆早期收缩测定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刘冬梅;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开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会凡;自养护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维祖;利用粉煤灰开发高性能混凝土若干问题的探讨[J];粉煤灰;2000年05期
2 刘斯凤,孙伟,林玮,赖建中;掺天然超细混合材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耐久性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3年11期
3 余红发,孙伟,鄢良慧,杨波;在盐湖环境中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J];硅酸盐学报;2004年07期
4 曹诚,杨玉强;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的效益和性能特点分析[J];混凝土;2000年12期
5 宋培晶,刘小龙,丁建彤,李民伟,郭玉顺,木村熏,黄明君;不同轻骨料吸水特性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01年06期
6 丁庆军,张勇,王发洲,黄志刚,叶家军,张学锋,胡曙光;高强轻集料混凝土桥面施工泵送技术[J];混凝土;2002年01期
7 龚洛书;轻集料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混凝土;2002年02期
8 王金晶;刘志奇;李彦军;;新型轻骨料混凝土特性及发展[J];混凝土;2006年12期
9 叶华,赵建青,张宇;吸水树脂水泥基材料自养护外加剂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1期
10 蒋亚清,许仲梓,吴建林,黎非;高性能混凝土中饱水轻集料的微养护作用及其机理[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以兵;高性能混凝土自养护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良颖,郑建军,周欣竹,周颖琼;二维骨料分布边界效应的计算机模拟[J];建筑材料学报;2003年03期
2 李燕;申向东;;碎石、浮石混合骨料级配优化试验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张洪良;张涛;;关于砼用粗骨料实验技术规范的建议和商榷[J];21世纪建筑材料居业;2011年03期
4 林雄;;骨料级配对植生型混凝土强度及有效孔隙率的影响[J];福建建材;2011年07期
5 穆红旗;改善粗骨料级配的两种方法[J];安徽建筑;2000年01期
6 宋晓刚;杨智春;;一种新的混凝土圆形骨料投放数值模拟方法[J];工程力学;2010年01期
7 周小飞;郑建军;周欣竹;邢鸿燕;;混凝土中椭圆形骨料分布的边界效应[J];建材世界;2012年01期
8 宋来忠;沈涛;余波;;混凝土二维参数化骨料模型的创建方法[J];工程力学;2013年10期
9 陈树兴,胡湘,孙艳,赵敏;混凝土施工中的粗骨料技术要求[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3年02期
10 郑建军,周欣竹,邢鸿燕;二维圆形骨料分布的边界效应及简单应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巩建飞;;混凝土用骨料级配不符合要求时的改善措施——粗、细砂及大、小石子的混合比例问题[A];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石建光;周清长;;再生混合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启坤;何湘安;王元安;;粗骨料裹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A];中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2010)[C];2010年
4 梁力平;周政国;;骨料裹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及应对措施[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5 陈广森;;水电建设中基于HSM的骨料生产节能降耗措施[A];第二届水电工程施工系统与工程装备技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0年
6 李志敏;董开松;李臻;郑翔宇;沈渭程;杨柯;;非连续骨料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姚维信;矿山粗骨料高浓度充填理论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周尚志;混凝土动静力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细观力学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国军;考虑骨料形状时混凝土细观结构特性及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王丽;混凝土骨料级配及表面裂缝扩展的分形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3 彭祖强;考虑骨料级配及密度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集中;砼骨料分形级配与抗硫酸盐侵蚀阻尼比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5 孙立国;三级配(全级配)混凝土骨料形状数值模拟及其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6 彭浩;基于骨料级配优化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7 黄晓峰;粗骨料形状对混凝土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8 刘兆松;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混凝土骨料建模与数值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张剑;混凝土多边形骨料分布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动态弹性模量的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朱安磊;粉煤灰抑制碱—硅反应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57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75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