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自定心 +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 参考:《工程力学》2014年12期
【摘要】: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是一种新型的抗震结构体系。为分析其抗震性能,对自定心框架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梁柱节点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由此建立起一榀4跨6层自定心框架的数值模型,并分别对自定心框架和传统现浇节点框架进行了非线性的静力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自定心框架和传统现浇框架具有相当的抗震性能;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传统的现浇节点框架残余变形较大,而自定心框架具有良好的能量耗散能力、自定心能力和抗弯能力,综合的抗震性能优于传统现浇节点框架结构。
[Abstract]:The web friction self-centering prestressed concrete frame is a new anti-seismic structure system. In order to analyze its seismic performanc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of self-centering frame is studied, and the numerical model is verified by the low-cycle repeated loading test data of Liang Zhu joint. A numerical model of a 4-span 6-story self-centering frame is established and nonlinear static analysis and dynamic time-history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self-centering frame and the traditional cast-in-place nodal fram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f-centered frame and the traditional cast-in-place frame have considerable seismic performance under the action of frequent earthquakes, and the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ast-in-place joint frame is larger under the rare earthquake. The self-centered frame has good energy dissipation ability, self-centering ability and bending resistance, and the comprehensive seismic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cast-in-place joint fram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8075,51378107)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326) 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 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项目
【分类号】:TU37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潘志宏;李爱群;;基于纤维模型的外粘型钢加固混凝土柱静力弹塑性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陆新征;叶列平;潘鹏;赵作周;纪晓东;钱稼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拟静力倒塌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竞赛Ⅰ:框架试验[J];建筑结构;2012年11期
3 郭彤;宋良龙;;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2期
4 郭彤;宋良龙;张国栋;顾羽;;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5 郭彤;宋良龙;;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理论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华;唐跃锋;刘明哲;于长海;萧寒;;外包钢加固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05期
2 潘志宏;李爱群;;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的弯剪模型及实现[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3 梁仁杰;吴京;王春林;;P-Δ效应下滞回特征对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4 Deng Kailai;Pan Peng;Alexandre Lam;Pan Zhenhua;Ye Lieping;;Test and simulation of full-scale self-centering beam-to-column connection[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3年04期
5 申彦利;赵雪;;钢筋混凝土空心桥墩抗震性能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6 刘聪;陈振宁;何小元;;3D-DIC在土木结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7 张杨洁;陈道政;;外包钢加固框架结构弹塑性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4年03期
8 张艳霞;叶吉健;赵微;李瑞;刘学春;;自复位平面钢框架推覆分析[J];地震研究;2014年03期
9 张艳霞;张爱林;孙文龙;;震后可恢复功能的钢框架预应力梁柱节点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14年11期
10 李笑然;王元丰;钟铭;吴寒亮;;基于OpenSees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韩建平;杨军平;;基于纤维截面单元评估大震下RC框架结构抗整体倒塌能力[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2 孙文龙;张艳霞;赵微;李瑞;;自复位平面钢框架动力时程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璐;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杜轲;强震下高层建筑反应模拟方法研究及其平台开发[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3 刘鸿亮;带约束拉杆双层钢板内填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李宁波;复合钢管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5 付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破坏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6 许卫晓;阶梯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允宜;基于柔度法的梁柱单元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尹智勇;考虑压弯剪相互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柱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郑阳;结构抗连续倒塌关键构件的评价方法及敏感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4 徐文显;基于改进I-K塑性铰恢复力模型的RC框架抗震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巨晶;顶底角钢自复位钢框架结构体系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张扬;防屈曲支撑作为可替换耗能元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7 邱永存;基于IDA的RC框架整体延性[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张松柏;RC框架结构地震倒塌判定准则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9 罗航;基于钢柱低周反复试验的竖向作动器对柱水平力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杨伯韬;典型山地掉层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斌,吕西林,刘丽珍;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2 叶列平;陆新征;马千里;汪训流;缪志伟;;混凝土结构抗震非线性分析模型、方法及算例[J];工程力学;2006年S2期
3 陆新征;林旭川;叶列平;李易;唐代远;;地震下高层建筑连续倒塌数值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11期
4 马玉虎;陆新征;叶列平;唐代远;李易;;漩口中学典型框架结构震害模拟与分析[J];工程力学;2011年05期
5 罗青儿;王蕴;翁煜辉;程文p<;;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9年02期
6 刘庆志;贺小岗;赵作周;钱稼茹;;无地下室框架结构整体计算模型的讨论[J];建筑结构;2010年10期
7 柳炳康;田井锋;张瑜中;徐远征;昌献峰;;低周反复荷载下预压装配式PC框架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J];建筑结构学报;2007年03期
8 叶列平;陆新征;赵世春;李易;;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研究——汶川地震极震区几个框架结构震害案例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6期
9 刘瑛,赵金先,荣强,姜维山;湿式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4年01期
10 卢亦焱,陈少雄,赵国藩;外包钢与碳纤维布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小卫;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地震破坏机理的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志华;漩口中学办公楼及中央楼梯间抗震性能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西林,李俊兰;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2 朱晓东,冯晓峰,李勇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特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3 方晓铭;吴芸;王旭峰;;一种改进的刚性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6年04期
4 张鑫;梁猛;赵考重;;配筋灌孔速成墙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雍承鑫;;从汶川大地震看羌族碉楼的抗震性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李振华;;基础隔震桥梁抗震性能的研究[J];北方交通;2009年10期
7 金恩平;王秀丽;吴长;;刚度分布对复杂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8期
8 贾明明;吕大刚;张素梅;蒋守兰;;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基于延性的抗震性能设计[J];工程力学;2010年S2期
9 陈万山;杨德健;;局部配筋对页岩空心砖墙体抗震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1年14期
10 贾连光;李庆文;孙宏达;;扩高比对蜂窝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J];钢结构;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2 吴建有;曹万林;魏文湘;郝春森;曲英华;;L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谢强;薛松涛;陈昒;姚谦峰;王清敏;;高层轻板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赵均;朱丹;陈向东;;结构参数沿高度方向突变对抗震性能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李斌;陈颖;;闽东地区联建房抗震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贾国庆;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常州凯悦中心12#楼抗震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7 王玉岚;蒋沧如;;底部框剪砖房的抗震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曹炳政;罗奇峰;;浅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9 董军;吉小萍;;两类新型隅撑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梁钰;孙伟;;施工质量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陈熹熹邋汪晓霞;住宅抗震性能成关注热点 抗震能力可否要写进合同[N];经理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孔华 通讯员 冼云儿 谢宏栋;穗番禺区普查建设工程抗震性能[N];广东建设报;2009年
4 记者 庞磊成;我市将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报;2009年
5 王玉;输入门牌便知房子抗震性能[N];广东科技报;2013年
6 记者 谢峰 通讯员 裴蕾;高楼绑“韧带”提抗震性能[N];首都建设报;2013年
7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视[N];湖北日报;2000年
8 王庆;市政设施抗震性能须加强[N];中国建设报;2008年
9 李根梅;要让群众住上抗震性能好的新房[N];固原日报;2008年
10 郭文渊;全面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湄洲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劲;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飞;混凝土箱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锋;土坯房屋基本力学和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于敬海;新型轻质加气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夏训成;火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侯炜;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魏春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抗震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戴金华;既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改造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冯宏;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冬豹;输变电电气设备典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罗曙光;西部农房抗震与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蒋伟;新型轻质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王敏仕;煤气化高层工业厂房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程琪;玻璃纤维网增强复合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邹磊;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田浩;某平面L形不规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年
8 苏志德;外套增层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万山;带缝空心保温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8年
10 王磊;基于Pushover方法对改造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74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77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