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大跨度异形钢木组合屋架结构选型及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8 17:12

  本文选题:异形钢木组合屋架 + 暗齿板组合节点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9期


【摘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专家接待楼采用交叉编织异形钢木组合屋架,屋盖造型新颖,空间支撑系统简洁有序,但其力学特性十分复杂。通过对代表榀屋架进行机构分析,结合有限元分析,获得优化后的无明确下弦杆的异形钢木组合屋架结构体系。随后展开钢木组合构件的节点受力试验研究,3种节点方案的承载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强螺栓辅以暗齿板销轴连接组合杆件可以解决钢木组合杆与木杆混搭时的连接问题。采用适当的力学假设建立相应的整体计算模型并通过足尺试验考察结构的受力性能,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反映结构受力特性。文中所提出的结构体系既可实现建筑构想又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要求。本文研究工作可为钢木组合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expert reception building of Xiangshan Campus of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adopts cross-woven special-shaped steel-wood composite roof truss. The roof is novel in shape and the space support system is simple and orderly, but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very complex. Through the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roof truss and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 optimized structure system of special-shaped steel-wood composite roof truss without clear lower chord is obtained. Then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joint bearing capacity of steel-wood composite members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three joint schemes is compared. The connection problem of steel and wood composite rod can be solved by using high strength bolt and dark tooth plate pin shaft connecting member. A proper mechanical hypothesis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integral calculation model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ructure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full-scale tes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ult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alculation model can better reflect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syste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architectural conception, but als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ructural safety and operation. The research work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steel-wood composit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分类号】:TU39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通,张红秀;异形钢板桩现场制作工艺[J];人民长江;2000年12期

2 杨德庆,杜映池,张瑞婷;浅谈大跨度异形钢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山西建筑;2003年05期

3 王志,胡晓波,鲍光玉,张竞男;异形钢纤维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3年11期

4 林小松,曹国娥;异形钢纤维增强磨细矿渣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河南科学;2002年06期

5 于江;唐永军;王万江;;钢结构异形梁的计算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6 余宗明;组合胶合板墙体大模[J];施工技术;1992年03期

7 张海通,张红秀;钢板桩施工质量控制[J];人民长江;2000年11期

8 曾滨,,金芷生;钢纤维混凝土纤维增强作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9 张希良;;异形钢模板制作[J];建筑工人;2003年08期

10 王德勤;北京天文馆新馆玻璃幕墙及玻璃旋体设计与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卢倍嵘;异形钢框架结构试验及其非线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林明森;T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二磊;圆端形钢管混凝土受压力学性能与可靠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贵进;异形超高层建筑关键施工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郑臣;基于BIM技术的异形钢结构软件的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佳;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中柱节点非线性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4 宋健;异形钢管混凝土芯柱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5 万波;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中柱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6 王威赛;异形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轴压和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D];天津城建大学;2014年

7 傅冬;L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饶炜;T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林云峥;带约束拉杆十字形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基本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赞军;T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顶层边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16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816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d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