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结黏土中正断层扩展的变形和孔压变化研究
本文选题:土力学 + 土工离心机 ; 参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基岩断层错动而引起的上覆土体变形会对地表以及地下结构物造成破坏。上覆土体的胶结特性和隐伏断层的存在,使得断层错动的变形机制更为复杂。采用滤纸技术模拟隐伏断层,通过2组离心机试验研究胶结土体中正断层裂缝的扩展机制及伴随的孔压变化规律。对土体的变形分析和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加深了对地裂缝的认识。研究发现,正断层错动引起胶结黏土的变形机制为受弯变形。隐伏断层使得土体受弯区变小、土体破坏程度加剧。胶结黏土受弯形成的地裂缝分为张拉裂缝和剪切裂缝,这些地裂缝的发展为超孔压的消散提供了优势路径。
[Abstract]:The deformation of overlying soil caused by the fault dislocation of bedrock will destroy the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structure. The ce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verlying soil and the existence of hidden faults make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fault dislocation more complicated. Filter paper technique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hidden fault. The propagation mechanism of normal fault crack in cemented soil and the variation law of accompanying pore pressure were studied by two sets of centrifuges. The analysis of soil deformation and the monitoring of pore water pressure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ground fracture. It is found that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cemented clay caused by normal fault dislocation is bending deformation. The concealed fault makes the bending area of soil become smaller, and the degree of soil failure intensifies. The ground fractures formed by the bending of cemented clay are divided into tensile fractures and shear fractur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fractures provides an advantage path for the dissipation of the superpore pressure.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821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M541854)
【分类号】:TU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骆冠勇;蔡奇鹏;吴宏伟;;地层错动引起的上覆饱和黏土层变形特性的离心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Meysam Fadaee;I. Anastasopoulos;G. Gazetas;M.K. Jafari;M. Kamalian;;Soil bentonite wall protects foundation from thrust faulting: analyses and experiment[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土力学的新进展——第一辑》[J];工程勘察;1981年02期
2 李连祥;谭新;丁万涛;;济南市基坑支护设计系统[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10期
3 张在明;;一本有特色的土力学教材[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4 张正威;;从《土力学》的学科特点谈高职高专土力学的教学方法[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费康;;虚拟三轴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及应用[J];高教论坛;2009年02期
6 吴同情;许年春;吕庆江;;“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8期
7 郭进军;;土力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8 费康;许朝阳;;研究性学习在土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04期
9 何名任;;历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会议(ICSMFE)简介[J];工程勘察;1984年05期
10 茅以升;;中国科协副主席茅以升教授讲话[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肇钧;;土的破坏机理和土力学问题[A];全国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79年
2 范一锴;梁向前;陈祖煜;黄新;;土工离心机用于爆炸模拟的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2011全国爆破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3 刘春来;庹先国;黄连美;宋茜茜;王磊;刘静;;地下氡气测量推断地质隐伏断层走向初探[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9册)[C];2009年
4 孟庆文;叶启民;;再谈触探土力学[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孟庆文;叶启民;;触探土力学概论[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何正勤;胡刚;张维;叶太兰;李桂银;;浅孔VSP技术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林明;;国内土工离心机设计技术发展近况[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物理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赵志峰;邵光辉;张婷;;浅议如何在“基础工程”教学中实现学习迁移[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成刚;李涛;;面对21世纪的土力学与岩土工程教育[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张鸣雷;;土工离心机自动平衡系统设计[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物理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峰;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在兰举行[N];甘肃日报;2011年
2 刘华;一位耄耋老人的水利情怀[N];中国水利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又耳;焦五一恳谈测算的目的和意义[N];陕西科技报;2006年
4 刘慧卿邋本报记者 杨丽娟;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颁奖大会在连举行[N];辽宁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又耳;测算弦线模量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N];陕西科技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骆会欣;鑫三角系统 为建筑工程带来三大自由[N];中国花卉报;2007年
7 王建;八百米深处降“龙”记[N];经理日报;2009年
8 刘慧卿邋记者 杨莉;2006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揭晓[N];中国交通报;2007年
9 本报通讯员 孙海华 张小果;“弦线模量”何以38年写不进规范[N];中国建设报;2006年
10 张艳江 罗文可;始于垒土攀险峰[N];中国水利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璇;率独立耗散岩土材料多变形机制的热力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刘必灯;断陷盆地及断层破碎带场地地震动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3 孙丽云;基于非达西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固结试验与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李彰明;土体力学响应的有限特征比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张引科;非饱和土混合物理论及其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6 王助贫;三轴试验土样变形的数字图像测量方法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骆亚生;非饱和黄土在动、静复杂应力条件下的结构变化特性及结构性本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8 刘保健;公路路基沉降过程试验与理论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9 刘寒鹏;天津滨海新区高层建筑荷载作用下地面沉降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杨爱武;结构性吹填软土流变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土质土力学》网络CAI系统设计与实现[D];长安大学;2003年
2 段宝平;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刘志刚;土力学网络CAI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4 王永志;振动离心机系统工作原理与初步设计[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5 邓美洲;非地震勘探方法在隐伏构造研究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庞浩;长螺旋钻机提钻力学行为及提钻液压控制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李志刚;人工装置与模拟月壤相互作用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8 鲁人齐;非地震勘探方法在龙门山前构造研究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震宇;深海履带式集矿机行驶性能虚拟现实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杨丫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建立与初期研究工作(1956-1966年)[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60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860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