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国内外城市河流绿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5-20 19:24

  本文选题:城市河流绿道 + 绿色空间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1期


【摘要】:首先介绍河流绿道定义及其与城市发展关系。其次,对国外河流绿道的时空尺度、具体宽度、景观过程分析、规划思想与编制方法、实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并且例证了国际上河流绿道的实践发展。再次,根据我国河流绿道特征,从结构功能、景观格局、规划等视角介绍了河流绿道在我国的研究状况。最后,提出了相对于国外河流绿道,我国河流绿道在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都需要进一步地发展,这将对我国当前关注的城市绿道的规划与建设有重要作用。
[Abstract]:Firstly, the definition of river green channel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urban development are introduced. Secondly, the space-time scale, the concrete width, the landscape process analysis, the planning thought and the compilation metho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reign river green channel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river green channel is illustrated. Third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green track in China, the research status of river green track in China is introduc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planning. Finally, it is proposed that compared with foreign river greenway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work of river green channels in China needs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which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 roads which our country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10818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10YJCZH059)
【分类号】:TU9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宗跃光;廊道效应与城市景观结构[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年03期

2 罗坤;蔡永立;郭纪光;左俊杰;;崇明岛绿色河流廊道景观格局[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3 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4 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11期

5 俞孔坚,段铁武,李迪华,彭晋福;景观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J];城市规划;1999年08期

6 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规划师;2001年06期

7 王薇,李传奇;河流廊道与生态修复[J];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09期

8 张桂红;;基于廊道的结构特征论河流生态廊道设计[J];生态经济;2011年08期

9 岳隽,王仰麟,彭建;城市河流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概念框架[J];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10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敏;吕月娟;罗谦;;城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分析——以都江堰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2 孙其山;;谈统筹理念指导下的肥东县响导乡总体规划[J];安徽建筑;2009年02期

3 王琼;张颖;郑凯;;串起城市破碎景观的蜥蜴——城市废弃轨道空间生态重构[J];安徽建筑;2009年05期

4 钟岚;;我国城市湖泊风景区发展状况及规划设想[J];安徽建筑;2010年01期

5 崔云兰;胡庆钢;;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勾勒集中区建设图底关系——以安徽江南集中区为例[J];安徽建筑;2011年04期

6 钱锦;;“三江六岸”沿江景观带对金华城市品位定位作用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7 李P;徐析;;生态景观设计要素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8 南楠;郁琢;卢笛野;;城市滨水地区开发策略的研究——以徐州主城区滨水地区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23期

9 丁亚琦;王爱华;;美国城市河流景观保护的实践与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1期

10 施发正;;城市生态绿化及其实施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向阳;;浅谈北京转河工程的环保措施[A];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与发展汇总[C];2009年

2 李建华;黄亮亮;姜德刚;;河流生态建设健康评估及展望[A];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C];2010年

3 胡云卿;;城市河流水环境区域生态景观建设系统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磊;蔡克光;;从“逐水而居”到“一江两岸”——对滨江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分析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佩瑾;孙贻超;;天津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孝富;舒俭民;张林波;;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厦门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7 聂慧民;李栋峰;;突出运河景观特色 争创国家园林城市[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8 秦绍玲;李韶霞;晋宇峰;;洛河滨水景观分析与生态化河道治理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9 刘锴;;时距圈划分的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上海市一日交流圈研究为例[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寒松;文思宛;叶天宏;杨应旭;朱静;彭志新;;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文明城市功能完善研究[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基于系统仿真和情景模拟的崇明生态安全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童滋雨;城市绿地配置的量化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戴兴安;长沙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族桥;DEM多尺度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7 宋秀华;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陈艾华;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洁;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巧;基于减灾理念下的温黄平原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韩筱婕;基于城市热岛减缓的湖泊湿地景观功能连通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车磊;景观斑块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丁亚琦;自然与人本视角下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姗姗;济南滨水绿化现状与植物景观调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于德才;庄河市建设北黄海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韩黎;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阮煌胜;安庆市城市绿道路线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博;宋云;俞孔坚;;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可达性指标评价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周海丽,史培军,徐小黎;深圳城市化过程与水环境质量变化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阎水玉,王祥荣;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应用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6期

4 陈明曦;陈芳清;刘德富;;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护岸[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5 孙鹏,王志芳;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J];城市规划;2000年09期

6 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11期

7 干哲新;浅谈水滨开发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8 俞孔坚,叶正,李迪华,段铁武;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J];城市规划;1998年04期

9 张庭伟;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J];城市规划;1999年02期

10 俞孔坚,段铁武,李迪华,彭晋福;景观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J];城市规划;1999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咏梅;再造城市绿色空间——国内外立体绿化漫谈[J];中国花卉园艺;2001年03期

2 孟伟庆,李洪远,朱琳,陈小奎;城市绿化的发展思路——绿色空间建设[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2期

3 郭昊;;亚东·星城小区营造流动的绿色空间[J];城市住宅;2008年07期

4 周晓峰,朱云桥;拓展绿色空间发展垂直绿化[J];江苏绿化;1997年02期

5 金键,沈彤;略谈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小区建设[J];安徽建筑;1999年06期

6 周建波;关于整体营造绿色住宅环境的思考[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7 岳文泽,徐建华,谈文琦;城市景观格局的空间尺度分析(英文)[J];生态科学;2005年02期

8 万敏;刘成;王磊;;基于城市景观格局连续之桥梁[J];城市规划;2006年03期

9 朱永年;汪明林;;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中的景观格局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王婉娣;;“空中花园”——现代高层住宅中的绿色空间[J];工程与建设;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奇;孙静;;区域设计:总体城市设计研究的新视角[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俊平;赵战;;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及其生态建设对策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姚亦峰;;新农村建设视角的江苏省镇域景观规划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赵晓燕;刘康;秦耀民;;基于GIS的西安市城市景观格局分析及其优化研究[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5 王炜;马承伟;杨晓东;纪江海;;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石家庄市大河镇绿地系统规划为例[A];中国农村建筑与环境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6 吴金友;吴毅;;长沙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研究[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朱波;;对现阶段区域规划的几点认识[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段坤;刘博敏;;规划功效性:城市复兴中规划实践的价值——对镇江老城区32项相关规划的功效性解析[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吕谨益;王波;;县域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桐庐县域村庄布点规划》的实践与回顾[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10 罗桥顺;张智光;汪斌;贺裕斌;;基于LUCC的干旱区景观格局分析与景观生态规划——以哈密地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章译编译;从地面到高空的绿色空间[N];中国花卉报;2008年

2 徐福利;环境立局 做足“六字”生态大文章[N];黑龙江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小清 通讯员 钟峰;全方位拓展绿色空间[N];韶关日报;2009年

4 邓华;各国的垂直绿色空间设计方案[N];中华建筑报;2010年

5 通讯员 胡冠杰 李斌 李春利;怀仁“拆墙透绿”打造开放城市[N];朔州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昕;绿色空间:健康住宅的设计核心[N];中华建筑报;2004年

7 程伟虹;江阴下月开建150余公里绿道[N];江阴日报;2010年

8 刘伟;拓展绿色空间 加强屋顶绿化[N];中国建设报;2007年

9 ;加快森林重庆建设 打造文化休闲绿都[N];重庆日报;2009年

10 胡绍学 宋海林 胡真 谢坚;给我一个绿色空间[N];中国建设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炜;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晖;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及安全模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米金套;澳门城市景观格局变化与热岛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杨冬冬;水文学视野下的京杭大运河景观格局考证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赵晶;上海城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空间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郭文华;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顾凤霞;生态城市用地格局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勇;城市增长与景观变化的多尺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王思元;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王晓春;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慧君;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与树种结构相关性研究——以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为例[D];浙江大学;2004年

2 冯文兰;成都市景观格局分析与景观生态规划[D];四川大学;2004年

3 王欢;我国高科技产业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表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4 颜兵文;长株潭湘江河岸带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5 张竞贤;消落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6 张燕玲;旅游开发对风景区土地利用和景观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雯莉;浙江城镇文化景观地缘性特征及形成肌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周雯文;武汉市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格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闫蕙;基于景观生态学理念的山地休闲度假区规划分析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李悦丰;张家界市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及生态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15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15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1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