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考虑滑床不同地基系数的抗滑桩受力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2 09:23

  本文选题:抗滑桩 + Matlab软件 ; 参考:《岩土力学》2014年S2期


【摘要】:基于目前在抗滑桩理论研究方面多将滑床层状地层等效成均质体,在多层地基横向受荷桩挠曲微分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考虑滑床不同地基系数的弹性抗滑桩嵌固段变位、内力和应力计算的公式。用Matlab软件编写了抗滑桩变位、内力和应力计算与图形处理程序,有效提高了抗滑桩变位、内力和应力分析效率和计算精度。工程实例表明,考虑滑床不同地基系数计算方法对比等效法,滑面处位移、滑面处转角、剪力最大值、弯矩最大值分别增大25.76%、18.04%、14.90%和4.16%,而滑动面处桩侧应力较等效法减小44.91%。该研究成果对滑坡为不同岩性的岩体进行抗滑桩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equivalent mass body of the sliding bed stratiform in the theory of anti slide pile, based on the flexur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the laterally loaded pile on the multi-layered foundation, 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displacement, internal force and stress of the elastic anti slide pile with different found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liding bed are derived.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anti slide pile, the internal force and the internal force are written by the Matlab software. Stress calculation and graphic processing program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isplacement of anti slide pile, internal force and stress analysis efficiency and calculation accuracy. Engineering examples show that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different foundation coefficient of sliding bed is compared with equivalent method,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sliding surface, the angle of sliding surface, the maximum shear strength and the maximum bending moment increase by 25.76%, 18.04%, 14.90% and 4.16% respectively. The side stress of the pil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equivalent method 44.91%..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instructive to the design of the anti slide pile for the rock mass with different lithology.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11CB710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3723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o.CUG090104)
【分类号】:TU4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自航,沈蒲生;抗滑桩内力计算悬臂桩法的改进[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黄诚;任伟中;;抗滑桩与滑坡相互作用分析的常微分方程组边值法[J];计算力学学报;2012年03期

3 戴自航,沈蒲生,彭振斌;弹性抗滑桩内力计算新模式及其有限差分解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4 胡庆安,夏永旭,赵子胜;抗滑桩滑坡治理工程数值模拟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戴自航;抗滑桩滑坡推力和桩前滑体抗力分布规律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6 戴自航;张晓咏;邹盛堂;卢才金;郑也平;;现场模拟水平分布式滑坡推力的抗滑桩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7 魏作安;李世海;赵颖;;底端嵌固桩与滑体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8期

8 姜春林;李晋;;微型抗滑桩土拱效应空间特征的细观力学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06期

9 张友良,陈从新,夏元友;杆件有限单元法在抗滑桩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1期

10 刘洪佳;门玉明;李寻昌;张涛;;悬臂式抗滑桩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尤林;阮永芬;;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计算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2 韩永昌;石永泉;方煜华;;桩基检测加固处理措施[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黄毅;王建国;;抗滑桩可视化程序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戚良周;孙强;;竖向荷载下摩擦桩的临界荷载与临界长度[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5 许启斌;大直径钢管桩承载力的非线性研究[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6 符国平;宁跃文;;推力桩计算的综合刚度双参数法B样条函数解[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7 林鲁生,蒋刚,刘祖德,白世伟;锚索抗滑桩滑坡推力及其分布图式的计算与分析[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8 刘春波,李晓红,王成;粘土中超长单桩的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9 张晓健;;桩基负摩阻力研究现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10 雷用;郑颖人;;土质滑坡中抗滑短桩水平位移ANSYS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雨非;郭新华;;四川某斜坡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与治理[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2 年廷凯;栾茂田;杨庆;蒋景彩;;基于强度折减弹塑性有限元法的抗滑桩加固边坡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焕斌;晏鄂川;吴益平;张永义;;桩锚结构预应力的变形协调确定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同情;褚广辉;;水平承载桩受力特性研究综述[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同录;李萍;;抗滑桩设计计算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姚爱军;宿宁;龙利民;;典型土-岩复合边坡抗滑桩内力分析与设计方法[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胡新丽;唐辉明;练操;;三峡库区变形体稳定性评价治理方法研究与应用[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徐俊;徐光黎;张必勇;;有限差分“m”法用于抗滑桩内力计算[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9 胡新丽;王亮清;唐辉明;;库岸滑坡(变形体)抗滑桩设计几个关键问题探讨[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国峰;李东;;城市下穿道路逆作法设计[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书伟;微型桩结构加固边坡受力机制和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吴坤铭;边坡及其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王俊林;大直径扩底单桩水平载荷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张磊;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永莉;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边坡工程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唤龙;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受力机理与防腐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谭捍华;类土质边坡稳定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刘思思;基桩自锚静载测试技术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朱志刚;北京双大路碎裂岩质滑坡灾变机理及控制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胡荣华;衡重式桩板挡墙受力特性及破坏机理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文文;王成;;抗滑桩的桩间土拱效应问题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2 姜春林;吴顺川;吴承霞;金爱兵;张友葩;;复活古滑坡治理及微型抗滑桩承载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3 贾海莉,王成华,李江洪;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与护壁桩的桩间距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1期

4 闫金凯;殷跃平;门玉明;;微型桩单桩加固滑坡体的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5期

5 门玉明,邓军涛,李金湘;锚索抗滑桩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S1期

6 李寻昌,门玉明,王娟娟;锚杆抗滑桩体系的群桩、群锚效应研究现状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S2期

7 朱彦鹏,张安疆,王秀丽;m 法求解桩身内力与变形的幂级数解[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8 董捷,董荣书,冯国建;抗滑桩锚固段岩体的破坏模式及其有限元分析[J];贵州地质;2005年03期

9 袁鸿;Winkler地基上薄板问题的准格林函数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1999年04期

10 杨红梅;于志强;周志林;;模型试验在抗滑桩研究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广电,陈生水;抗滑桩工程的整体设计方法及其优化数值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2 余小马;滑坡治理中抗滑桩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城市勘测;2003年01期

3 郑束宁,孙小三,吕庆,尚岳全;优化设计理论在抗滑桩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3期

4 欧名贤,谢立辉;抗滑桩在工程边坡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石晓敬,佴磊;抗滑桩设计载荷计算的初步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19期

6 周春梅,殷坤龙;双参数法在抗滑桩设计中的运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7 李志平;审查抗滑桩设计的简化方法[J];林业建设;2005年04期

8 贾学明,柴贺军,杨建国;桩身预应力抗滑桩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05年05期

9 沈强,陈从新,汪稔,刘小巍;边坡抗滑桩加固效果监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10 刘新荣;梁宁慧;瞿万波;孙辉;陈晓江;;基于遗传算法的抗滑桩优化设计[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同录;李萍;;抗滑桩设计计算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门玉明;李寻昌;张涛;韩冬冬;王海英;;锚索抗滑桩破坏模式探讨[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斌;王舟;罗培聚;陈富强;;抗滑桩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6年

4 王雷;赵法锁;王艳婷;;基于最低工程造价锚索抗滑桩锚拉力匹配问题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姚爱军;宿宁;龙利民;;典型土-岩复合边坡抗滑桩内力分析与设计方法[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谭捍华;;公路抗滑桩的类型及应用[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郑颖人;赵尚毅;梁斌;宋雅坤;雷文杰;;抗滑桩设计新方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8 吴应祥;刘东升;宋强辉;欧益宏;;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抗滑桩滑坡推力及抗滑桩内力可靠性分析[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9 李荣海;迟淑萍;;全埋式钢轨抗滑桩在边坡处治工程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肖尊群;许彩云;江勇;焦如义;杨天冰;;刚性抗滑桩结构锚固深度的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永江;边坡工程中抗滑桩的效果评价与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09年

2 张晓咏;抗滑桩现场试验及其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福州大学;2010年

3 肖淑君;锚拉抗滑桩设计计算理论和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李荣建;土坡中抗滑桩抗震加固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李长冬;抗滑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机理及其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6 吴坤铭;边坡及其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辉;拱形抗滑桩墙结构体系工作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于洋;双排抗滑桩受力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高长胜;边坡变形破坏及抗滑桩与土体相互作用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7年

10 刘静;基于桩土共同作用下的抗滑桩的计算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冰;延安地区建筑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抗滑桩加固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沈佳轶;抗滑桩在岩质滑坡治理中的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付昱凯;抗滑桩与滑坡岩土体共同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4 戎斌斌;边坡抗滑桩空间优化布置与安全监测[D];浙江大学;2010年

5 沈鑫;抗滑桩治理滑坡的应用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6 朱少荣;抗滑桩优化设计与滑坡治理有限元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7 瞿万波;边坡抗滑桩作用机理及其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赵海玲;h形抗滑桩变形性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杨向军;基于可靠性的锚杆抗滑桩全局优化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10 谢佐强;抗滑桩优化设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21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21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1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