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多轴抗震试验加载系统开发及控制策略研究
本文选题:多自由度加载 + 多作动器控制 ; 参考:《振动与冲击》2014年02期
【摘要】:开发基于液压伺服作动器的高性能三自由度结构动力试验加载系统,该系统特点为控制精确、功能全面。建立力控制下位移加载混合控制方法,提出拟静力试验中多作动器耦合控制策略。以足尺钢结构立柱为试件,研究应用三自由度结构动力试验系统进行拟静力试验与混合试验具体方法,验证该试验系统在结构动力试验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对多作动器的耦合控制,该试验系统可在拟静力试验中同时实现对立柱试件恒定的竖向力控制及精确剪切型加载。通过基于α-OS法的混合试验证明该加载系统可精确模拟单柱子结构复杂边界条件,对整体坐标与作动器局部坐标变换,可实现多作动器位移协调加载。该结论可推广至多自由度试验系统研究中。
[Abstract]:A high performance three degree of freedom dynamic test loading system based on hydraulic servo actuator is developed. The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accurate control and comprehensive function. A hybrid control method for displacement loading under force control is established, and a multi-actuator coupling control strategy in quasi-static test is proposed. Taking full-scale steel structure column as test piece, the method of quasi-static test and mixed test of three-degree-of-freedom structure dynamic test system is studied, and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st system in structural dynamic test are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ough the coupling control of multiple actuators, the test system can simultaneously realize the constant vertical force control and accurate shear loading of the column specimen in the pseudo-static test. The mixed test based on 伪 -OS method proves that the loading system can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complex boundary conditions of single column structure, transform the global coordinate and the local coordinate of the actuator,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loading of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multi-actuator. This conclusion can be extended to the study of maximum degree of freedom test system.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61120360)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HIT.BRET1.2010009,HIT.BRET1.2010016,HIT.NSRIF.201000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012T50362,20110491082)
【分类号】:TU3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斌;尹全林;张涛;;实时子结构试验中加载系统数值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2 周惠蒙;王涛;陈永盛;吴斌;;采用dSPACE控制的电液伺服试验加载系统[J];结构工程师;2011年S1期
3 王强;冯帆;Shawn You;刘明;;基于有限元软件的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技术[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王大鹏;张洪涛;田石柱;欧进萍;;基于MTS计算命令控制的试验系统[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5 谭晓晶;吴斌;;外环位移控制与内环力控制拟动力试验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2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大鹏;田石柱;;混合编程控制的多自由度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年01期
2 许国山;郝伟;陈永盛;吴斌;欧进萍;;基于OpenFresco-LabVIEW-dSpace的混合试验系统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3 贾红星;蔡新江;田石柱;;应用OpenFresco平台的抗震混合试验技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4期
4 刘国青;汪海;陈秀华;;飞机复合材料方向舵剩余强度试验数采系统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12期
5 许国山;郝伟;陈永盛;吴斌;;基于有限元软件OpenSees和OpenFresco的混合试验[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6 郭昕;白国良;刘煦;朱丽华;;结构抗震拟动力试验中的数据遥控同步采集技术及其实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许国山;郝伟;陈永盛;吴斌;;基于有限元软件OpenSEES的混合试验系统及试验验证[J];振动与冲击;2012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国山;郝伟;陈永盛;吴斌;;基于有限元软件OpenSees和OpenFresco的混合试验[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惠蒙;单自由度实时混合试验的控制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祥昌;深水开发FDPSO的设计与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爽;基于网络的结构协同弹塑性分析和试验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郝伟;基于OpenFresco软件的混合试验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李海洋;地震模拟振动台子结构实验方法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刘永欢;基于dSPACE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王锐利;摩托车车架多通道道路模拟试验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7 宁西占;实时混合试验的H_∞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全耀国;基于V模式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档控制软件开发[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马亚文;网络协同试验系统及其传输延迟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王大磊;连梁中安装SMA阻尼器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试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山;付伟庆;王焕定;;高阶单步法控制MR智能隔震系统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6期
2 韩小雷;陈学伟;郑宜;彭樵斌;;足尺钢框架振动台试验及动力弹塑性数值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6期
3 刘季,,李暄,张培卿;大刚度结构力控制拟动力实验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4期
4 李暄,刘季,田石柱;结构拟动力试验力控制实现技术[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年01期
5 王倩颖;吴斌;欧进萍;;应用MTS-Schenk系统的实时子结构实验[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6 王向英;田石柱;张洪涛;宋坤;;位移控制的子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混合试验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09年02期
7 王瑾;蔡新江;田石柱;;基于OpenSees的CFRP加固RC短柱抗震性能数值模拟[J];世界地震工程;2009年04期
8 吴斌;王倩颖;;实时子结构实验的研究进展[J];实验力学;2007年06期
9 吕西林,蒋欢军;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的若干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0期
10 邱法维;结构抗震实验方法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永旺;地震作用下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品乐;李青宁;;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J];建筑结构;2010年12期
2 李宏男,李兵;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恢复力模型及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5期
3 阿肯江·托呼提;王丽萍;;高层组合墙片模型的拟静力试验[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钟树生;祁勇;倪忠;;加腋梁式框支短肢剪力墙转换结构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戴绍斌;张亮权;黄俊;;混合结构中钢梁与混凝土墙刚性节点的拟静力试验[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1期
6 杨娜;乔磊;陈爱国;;楔形H型钢短柱循环荷载试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7 代伟明;刘子华;;板柱节点拟静力试验的层间位移角与剪重比关系[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年02期
8 蒋孝伟;张睿娟;;SRC-RC转换柱恢复力特性的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9 张微敬;钱稼茹;孟涛;冯葆纯;;带现浇暗柱的预制圆孔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S2期
10 王秀芬;王铁成;;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完海鹰;李娟;;半刚性钢框架的拟静力分析[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来;王铁成;尹燕霞;邓們;;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恢复力模型的试验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涛;陈志华;梁绍强;张溯;田亚军;汤庆轩;;托梁拔柱节点性能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韦炜;程文淡;彭飞;陆和燕;荣强;;短肢剪力墙拟静力试验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5 完海鹰;曹靖;;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节点在周期荷载作用下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玉顺;张王丽;沈煌萤;韩添石;;压型钢板-竹胶板组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李玉顺;沈煌莹;张王丽;韩添石;;压型钢板-竹胶板组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8 李斌;高春彦;;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李兵;王强;陈鑫;;钢筋混凝土高剪力墙拟静力试验及滞回模型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10 李玉顺;韩添石;张振文;沈煌萤;;压型钢板-竹胶板组合墙体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炳君;普通及高强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抗剪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夏训成;火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来;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汪明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弹塑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5 朱健;内埋型钢混凝土墙与钢梁连接节点的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谷岩;纤维石膏速成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7 辛立民;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弹塑性时程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8 孙修礼;高层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设计方法及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李玉荣;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框架结构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丁文胜;下承式刚架系杆拱桥的抗震设计方法及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春;基于模型预测—修正算法的分布式混合试验系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2 郝伟;基于OpenFresco软件的混合试验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贾红星;基于MTS的有限元抗震混合试验系统构建及试验方法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2年
4 吴华伟;村镇木构架房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李金钢;加固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滞回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陈远峰;考虑施工缝影响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史丙成;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滞回性能理论与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8 葛贝德;压型钢板—竹胶板组合墙体抗震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汪日光;基于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抗剪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马云良;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25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2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