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夯土长城的城墙材料与构造——以大同镇段为例
本文选题:明大同镇 + 夯土长城 ; 参考:《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夯土长城的材料和构造特征,在对现存明大同镇段长城这一典型夯土长城遗存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借鉴土力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城墙夯土材料的种类和存在方式进行了分类统计,并从基础做法、夯层厚度、夯层构造和铺设植物枝条做法等方面分析了城墙的构造特征,揭示出夯土长城在材料和构造方面的丰富性以及与环境的密切相关性.结果表明,明大同镇段夯土长城的城墙高度一般为6~10 m,墙面斜度一般为70°~80°,夯层厚度多为150~250 mm,夯土材料由细粒土、砂砾、碎石、块石和植物枝条组成,夯土材料中砂砾、碎石和块石的含量与地形和土壤环境有密切关系,证明取材方式为就近取土,夯层中砂砾、碎石和块石或铺砌或掺杂的多种构造方式反映了古人基于当地土质和实践经验对夯层构造的改良,少数案例显示了夯土中可能铺设了植物枝条作为连接筋,反映了古人的夯土技术成就.
[Abstract]:In order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materi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rammed soil the Great Wall,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Great Wall, a typical rammed soil the Great Wall remains in Ming Datong Town,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oil mechanics are used for referenc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s of rammed soil materials are made,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mmed soil wall are analyz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basic method, the thickness of ramming layer, the construction of ramming layer and the practice of laying plant branches, etc. The richness of rammed soil the Great Wall in material and structure and its close 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 are reveal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ll height of rammed soil the Great Wall is 610m, the slope of wall is 70 掳/ 80 掳, the thickness of ramming layer is 150mm, and the rammed soil material is composed of fine grained soil, gravel, rock and plant branches, and sand and gravel in rammed soil material. The content of gravel and block ston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opography and soil environment. It is proved that the method of selecting material is the nearest soil, the sand and gravel in the tamping layer. The various structural patterns of gravel and stones or paving or mixing reflect the improvements made by the ancients in ramming structures based on local soil qualit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a few cases show that plant branches may be laid in rammed soil as connecting tendons. Reflects the ancient tamping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8100)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0092120004)
【分类号】:TU-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景爱;苗天娥;;剖析长城夯土版筑的技术方法[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周志斌;;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7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8 陈联;明清时期的芜湖榷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李琳琦;明清徽州的蒙养教育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陶明选,李勇;程演生《天启黄山大狱记》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刘珊珊;;明长城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防御性研究[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4期[C];2012年
3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赵海英;汪稔;李最雄;韩文峰;谌文武;;战国秦时期夯土长城加固强度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7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鸿宾;;关于长城保护与发展的几点看法[A];中国青山关长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翟禹;;明代“万历二十七年”界碑考[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0年第4期[C];2010年
10 李青唐;;《水浒》“杀嫂”故事的溯源与演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宋佳;经方50味药物在明代13位医家中的用量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肖红艳;《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要琦;李东阳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慧华;明代江西县级财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宁夏盐池县古长城调查与试掘[J];考古与文物;2000年03期
2 李兴盛,,郝利平;乌盟卓资县战国赵长城调查[J];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梅;;砖混房屋出现温度裂缝的原因及防治[J];山西建筑;2006年16期
2 ;安徽排定“禁黏”时间表[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8年06期
3 ;上海墙体材料中间试验线投入运行——访上海硅酸盐制品厂研究所[J];建筑节能;1988年04期
4 周池绪,于国祯;渠基粗、细粒土的冻胀性分类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5 萧愉;;80年代日本住宅建设与主导墙体材料发展概况[J];建筑节能;1992年02期
6 童复庆;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基本问题研究[J];上海建材;1994年03期
7 ;国家建材局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设计所愿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J];砖瓦;1995年01期
8 王刚,李志国,王晓林;试论墙体材料改革与学校基建对策[J];洛阳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9 岳宗晓,陈飞;墙体材料在工程设计中的改革与应用[J];山东建材;1999年04期
10 李湘洲;轻质墙体材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我国烧结墙体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2005年专题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辛猗;;新一代节能省地型墙体材料——JT砖[A];2008天津绿色建筑论坛、2008天津建材行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肖慧;;烧结墙体材料干燥焙烧新技术与发展方向[A];新型建筑材料技术与发展——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新型建筑材料论文集[C];2003年
4 安志峰;;利用干渣生产墙体材料的探讨[A];华北地区硅酸盐学会第八届学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秀梅;由世俊;陈冠益;;调湿墙体材料的研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文集[C];2004年
6 杨善勤;;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新标准对墙体材料的要求[A];绝热材料的前景与施工[C];2002年
7 张晓燕;林维正;苏勇;袁益镛;洪有根;;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处理超声信号来识别墙体材料的种类[A];第六届全国建筑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王俊;张宏有;胡承君;;关于从设计角度控制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顶层墙体温度应力裂缝的探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关于《墙体保温系统与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的公示[A];2010年·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谭克锋;刘涛;刘来宝;潘宝凤;;钻井废泥浆制备墙体材料可行性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京春;民盟黑龙江省委呼吁推广安全节能墙体材料[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民盟省委;推广安全节能墙体材料势在必行[N];北方时报;2011年
3 张驭寰;古代“天地根元造”式建筑[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红;低碳墙体材料的两大使命[N];中国建材报;2010年
5 驻安徽记者查健;辽宁马鞍山推出混凝土系列墙体材料防裂技术导则[N];中国建材报;2010年
6 金关标 张玲;德国墙体材料生产应用的主要特点[N];中国建材报;2004年
7 刘国存;河南郑州市区黏土类墙体材料将退出建筑市场[N];中国建材报;2010年
8 戚绍丰;精巧设计成就纯美空间[N];中国建材报;2006年
9 记者 江仲俞;新一代墙体材料 成建筑市场新宠[N];江西日报;2011年
10 常开胜;凤台县大力发展新型环保墙体材料[N];淮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琳峰;明长城蓟镇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冯勇;寒冷地区深基坑土钉支护的环境事故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宇辉;机场高填方土石混填地基表征压实度剪切波分析理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任鹏;墙体材料湿胀实验方法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熊立红;多层混凝土砌块结构性态抗震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渊博;辽宁省明长城建造特点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2 房明慧;典型墙体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价[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3 董耀军;高层住宅外保温的构造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乐;考虑太阳辐射因素下多层墙体热湿耦合传递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李晴;宋明两代军事堡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刘磊;明长城北京段展示利用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7 刘昭yN;长城与水的关系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8 邓广;适当自由度多层住宅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9 吴必龙;高层建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研究与标准化设计[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彭璐;双层外墙的构造类型及其表现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28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28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