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梁与核心筒连接刚度对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
本文选题:混合结构 + 钢梁与混凝土剪力墙连接刚度 ; 参考:《福州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前,高层建筑结构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种趋势,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得到广泛应用,其抗震性能备受关注。为了研究不同的钢梁与混凝土剪力墙连接节点类型对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将实际工程实例钢管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按照现行规范设计进行简化,建立理论分析模型。模型中钢梁与混凝土剪力墙处采用不同连接刚度,并使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进行时程分析,以期了解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影响其抗震性能的因素,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如下:1.运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结构HS-R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提取动力特性以及时程分析,与所采用的文献比对验证SAP2000建模的可行性。改变钢梁与混凝土剪力墙连接类型,采用铰接、半刚接、刚接的节点类型,且对半刚接结构按节点相对刚度选取结构,分别建立模型HS-P、HS-SR1、HS-SR5、HS-SR10、HS-SR15、HS-SR20、HS-R,并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节点类型的改变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很小。但是采用刚接和半刚接连接类型可降低钢梁截面高度,提高空间使用率,同时可以节约钢材,具有较好的经济适用性。2.建立HS-P、HS-SR1、HS-SR5、HS-SR10、HS-SR15、HS-SR20、HS-R结构弹塑性分析模型,进行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就结构楼层最大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以及钢梁的内力、外框架柱内力、结构底部剪力分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还对这三类结构的破坏机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HS-SR结构的变形与构件内力值介于HS-R和HS-SR结构之间;在抗震方面,HS-SR结构的外框架既能承担水平力又不会因承担过大的水平力而发生脆性破坏,外框架为具有安全储备的第二道抗震防线。3.本文针对钢梁与混凝土剪力墙半刚性连接的HS-SR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分析的影响因素有地震烈度、刚度特征值以及剪力墙厚度。分析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延性好,结构的刚度特征值对其抗震性能影响较小,而混凝土剪力墙厚对抗震性能影响显著,不能盲目提高墙厚,应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
[Abstract]:At present,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has become a trend of urban construction, high-rise steel-concrete hybrid structure has been widely used, its seismic performance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nection types of steel beam and concrete shear wall on seismic behavior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th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frame-concrete core tube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ode design, an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e model, different connecting stiffness is adopted between steel beam and concrete shear wall, and time history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SAP2000,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is kind of structure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its seismic performance. The main work and achievem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SAP2000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structural HS-R model, and the mod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extrac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timely history analysi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AP2000 modeling was verifi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literature. By changing the connection type between steel beam and concrete shear wall, the joint types of hinged, semi-rigid and rigid joints are adopted, and the model HS-PU HS-SR1 / HS-SR5 / HS-SR10 / HS-SR15 HS-SR20HS-R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stiffness of joints respectively, and the elastic dynam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joint typ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structure. However, the steel beam cross-section height can be reduced and the space utilization rate can be increased by adopting the rigid and semi-rigid connection types, and the steel can be saved at the same time, which has good economic applicability. An elastic-plastic analysis model for HS-SR15 HS-SR20 HS-R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HS-SR1 HS-SR5, HS-SR10, HS-SR15, HS-SR20 and HS-R was carried out under rare earthquakes.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the structure floor, the maximum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angle,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steel beam,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outer frame colum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hear force at the bottom of the structure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se three kinds of structures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ation and internal force of HS-SR structure are between HS-R and HS-SR structures, and that the outer frame of HS-SR structure can bear both horizontal force and brittleness failure due to excessive horizontal force. The outer frame is the second seismic defense line with safety reserve. 3.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ismic behavior of HS-SR structure with semi-rigid connection between steel beam and concrete shear wall are analyzed. The main factors are seismic intensity,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 value and shear wall thickn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concrete core tube structure has good ductility, and the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he structure has little effect on its seismic performance, while the concrete shear wall thicknes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so it can not be increased blindly. It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in a reasonable range.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39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竹屋抗震性能令人吃惊[J];世界竹藤通讯;2004年04期
2 海涛;;增强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思考[J];建筑;2006年19期
3 李晓明;杨伟;谢光辉;;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0期
4 ;住房抗震性能成为百姓购房关注点[J];西部资源;2008年03期
5 张蕾;程卫红;张志军;;民用住宅的抗震性能探究[J];今日科苑;2010年12期
6 沈林;沈小璞;张伟林;刘运林;;城市建(构)筑物的抗震性能调查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地震科普家族新成员——建筑物抗震性能演示模型[J];城市与减灾;2011年01期
8 崔奇;;影响住宅抗震性能的因素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年03期
9 林奕禧;邝春光;;珠海市中小学校舍抗震性能诊治有关问题探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1年Z3期
10 谢辛辛;;浅谈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2 吴建有;曹万林;魏文湘;郝春森;曲英华;;L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谢强;薛松涛;陈昒;姚谦峰;王清敏;;高层轻板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赵均;朱丹;陈向东;;结构参数沿高度方向突变对抗震性能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李斌;陈颖;;闽东地区联建房抗震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贾国庆;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常州凯悦中心12#楼抗震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7 王玉岚;蒋沧如;;底部框剪砖房的抗震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曹炳政;罗奇峰;;浅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9 董军;吉小萍;;两类新型隅撑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梁钰;孙伟;;施工质量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陈熹熹邋汪晓霞;住宅抗震性能成关注热点 抗震能力可否要写进合同[N];经理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孔华 通讯员 冼云儿 谢宏栋;穗番禺区普查建设工程抗震性能[N];广东建设报;2009年
4 记者 庞磊成;我市将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报;2009年
5 王玉;输入门牌便知房子抗震性能[N];广东科技报;2013年
6 记者 谢峰 通讯员 裴蕾;高楼绑“韧带”提抗震性能[N];首都建设报;2013年
7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视[N];湖北日报;2000年
8 王庆;市政设施抗震性能须加强[N];中国建设报;2008年
9 李根梅;要让群众住上抗震性能好的新房[N];固原日报;2008年
10 郭文渊;全面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湄洲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东序;CFRP加固局部薄弱柱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宋满荣;单跨三层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于劲;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飞;混凝土箱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吴锋;土坯房屋基本力学和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于敬海;新型轻质加气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夏训成;火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侯炜;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魏春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抗震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洁;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及参数敏感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范值慎;高地震烈度区超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的抗震性能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3 范秀英;无伸缩缝桥梁的抗震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廖术龙;配竹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钰;人工模拟酸雨环境下腐蚀RC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杨勇;多层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及破坏评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子胜;冻融环境下RC框架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姣姣;宁夏生态移民住宅抗震性能及能源自维持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9 白军刚;带梁式与斜柱式转换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比[D];长安大学;2015年
10 霍啸苏;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Pushover分析与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28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28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