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地方性”与城市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研究——以英国曼彻斯特凯瑟菲尔德城市遗产公园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27 23:08

  本文选题:新文化地理学 + 地方性 ; 参考:《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11期


【摘要】:城市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成为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新文化地理学的"地方性"理念为再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加贴近实际的遗产利用方案。在分析新文化地理学"地方性"理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基于"地方性"的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概念模型,并以英国凯瑟菲尔德市遗址城市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
[Abstract]:Adaptive reuse of urban industrial heritag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The "local" concept of New Cultural Geography provides a broader perspective for reuse and a more realistic heritage utilization pla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locality" in New Cultural Geograph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conceptual model of adaptive reus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based on "locality". A case study of adaptive reuse of urban industrial heritage at the site of Catherfield, UK is also presente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唐山学院工商管理系;唐山师范学院资源管理系;
【分类号】:TU984.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唐晓峰,李平;文化转向与后现代主义地理学——约翰斯顿《地理学与地理学家》新版第八章述要[J];人文地理;2000年01期

2 李蕾蕾;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J];人文地理;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从辉;;网络文本逻辑与城市想象——以70后、80后作家的城市书写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王开队;;现代历史地理学对当前淮河流域史研究的启示[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3 朱永虹;邵炜;;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企业策略行为分析与制度安排构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唐雪梅;赵海林;;社会资本视野下的乡村政治精英[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5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6 陈晔;廖小东;;拆迁过程中农民行为的双重取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7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严骁骁;;从结构化理论看功能主义欧洲一体化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张勇;;文学呈现与电影表达的地域差异——以小说《妻妾成群》与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10 张静;;从思想到生活:中国法学的目的迷失及找回——《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所开启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晋佳;陈晔;赵帅斌;;违章建筑与农民行为——基于斯科特和波普金的理论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云珍;;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及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4 罗永仕;;“造物”工程的社会合理性阐释[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刘敬华;周怡;;城乡文化传播的空间建构:身体媒介行为的发生机制——“反右”与“知青”题材文学文本的传播学解读[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6 张艳;;安徽省六安市张集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二重性——探讨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下的民主建设意义[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友梅;;自主性的增长:制度与生活视野下的中国社会生活变迁[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8 汪居扬;;业主维权和社区权力结构的变迁——基于对社区纠纷的一项研究[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罗苏文;;近代景德镇瓷业经营环境与瓷都的演变[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10 张佩国;;地方性秩序的再生产——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多元互动[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婕;青岛市宗教园林历史文化内涵及环境特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石玲玲;浙江省现代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史学荣;小说中空间的叙事功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云菁;空间寓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莉;《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空间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秀林;《苍河白日梦》的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顾晶晶;全球化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张擎;天津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综合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10 覃健;地方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润潮;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J];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2 李蕾蕾;从新文化地理学重构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框架[J];地理研究;2004年01期

3 唐晓峰,李平;文化转向与后现代主义地理学——约翰斯顿《地理学与地理学家》新版第八章述要[J];人文地理;2000年01期

4 唐晓峰,李平;社会背景中的个人阐述——评约翰斯顿《地理学与地理学家》一书[J];人文地理;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孔坚;朱强;李迪华;;中国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构建:设想及原理(上篇)[J];建设科技;2007年11期

2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彭文洁;;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5期

3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欧美工业文化的复兴[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1期

4 张京成;;我国工业遗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几点思考[J];科技智囊;2008年12期

5 王丽;洪明强;;“鞍山工业遗产”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6 翁林敏;王波;;后工业时代无锡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J];建筑师;2008年06期

7 袁筱薇;;工业遗产改造形式探索[J];四川建筑;2008年01期

8 潘东军;;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山西建筑;2008年14期

9 张京成;曾凡颖;刘利永;刘光宇;;工业遗产开发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J];科技智囊;2008年11期

10 ;全国首届工业遗产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红;;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天津工业遗产再利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强;袁剑华;;遗产廊道评价方法—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Eusebi Casanelles i Rahola;;二十一世纪关于工业遗产的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邓春太;;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价方法初探——以南京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谭超;任福君;;我国工业遗产中潜在科普设施利用初探[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葛天阳;;选择合适的保护性再利用模式,推动成功的工业遗产复兴[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齐奕;丁甲宇;;工业遗产评价体系研究——以武汉市现代工业遗产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怡丽;董卫;;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探索——以黄浦江沿线工业遗产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周威;陈畅;;“华山1914”对天津工业遗产创意类保护利用的新启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10 李剑波;;北京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及探索[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晓东 通讯员 冉旭 张晓林;工业遗产:亟待保护和开发的“富矿”[N];中国煤炭报;2006年

2 化民;保护“工业遗产”,,为明天留下历史[N];中国审计报;2006年

3 李佳;立法拯救工业遗产,刻不容缓[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孙漪娜;聚焦工业遗产[N];中国文物报;2006年

5 Eusebi Casanelles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工业遗产:一个新的遗产[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双敏 孙漪娜;工业遗产:关注城市工业化进程的记忆[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单霁翔;关于保护工业遗产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2006年

8 陈国民;工业遗产的确定必须重视科技价值[N];中国文物报;2007年

9 云菲 金涛;工业遗产:留住摩登时代的记忆[N];中国艺术报;2007年

10 本报评论员 张刃;保护工业遗产也是保护工人阶级历史[N];工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4 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月;城市工业用地重组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D];天津大学;2008年

2 汪瑜佩;上海工业遗产的再利用[D];复旦大学;2009年

3 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胡刚;城市工业遗产的创意开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袁筱薇;维护再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郑彦洁;新旧之间[D];四川大学;2007年

7 解翠乔;保护与复兴:工业遗产的环境重塑与活力再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夏洪洲;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真实性保护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9 崇慧;文化创意视角下我国工业遗产开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卉;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中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44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44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a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