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增强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1 07:33

  本文选题:桩端后注浆 + 深长灌注桩 ; 参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后注浆补强技术对桩端沉渣和桩侧泥皮问题具有改善作用,采用单桩静载荷平行对比试验,分析了桩端后注浆悬浮、嵌岩和扩底桩的荷载传递特征,讨论了后注浆桩加载初期刚度相对未注浆桩偏低的异变现象,结果表明:后注浆桩的端阻、侧阻增强效应发挥存在滞后性特征,持力层显著影响桩端后注浆桩的增强效应;极限状态下使用桩端后注浆减小深长悬浮桩沉降的作用有限,悬浮桩桩端后注浆端阻增强会产生附加沉降效应.
[Abstract]:Post-grouting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can improve the problems of sediment at the end of pile and mud skin on the side of pile. By parallel contrast test of static load of single pile, the load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grouting, rock-socketed and expanded pile at the end of pile are analyz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bnormal phenomenon that the initial stiffness of post-grouting pile is lower than that of non-grouting pi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end resistance and side resistance of post-grouting pil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steresis, and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post-grouting pile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bearing layer. Under the limit condition, the effect of post-grouting on reducing the settlement of deep long suspended pile is limited,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end resistance of post-grouting of suspended pile will produce additional settlement effect.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海军工程设计研究院;
【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2008-k2-12)
【分类号】:TU4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辉,刘斌,庄平辉;大直径桩端压力注浆灌注桩的承载性状试验[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芮斌;吴亚新;;桩底注浆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实践[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3 沈晓梅;高飞;;软土地区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6年04期

4 张忠苗,辛公锋;不同持力层钻孔桩桩底后注浆应用效果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6期

5 刘金砺,祝经成;泥浆护壁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及其应用[J];建筑科学;1996年02期

6 王秀哲,龚维明,薛国亚,李昌驭;桩端后注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施工技术;2004年05期

7 高飞;;上海地区超长后注浆钻孔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研究[J];上海地质;2007年02期

8 何剑;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9 阮文军;注浆扩散与浆液若干基本性能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10 黄生根;龚维明;;超长大直径桩压浆后的承载性能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邹力;后注浆群桩基础沉降性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朝阳;吕国兵;孙炎;;基于桩基后注浆分布效果的承载力试验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2 刘影;姚勇;彭陆;肖军;;砂卵石地层中灌注桩后压浆模型试验设计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3 徐超,孙立川,叶观宝;后注浆技术在刚性桩复合地基中的应用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4 周红波,陈竹昌;施工工艺对桩基桩端效应的影响研究与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5 李永辉;吴江斌;;基于载荷试验的大直径超长桩承载特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6 王卫东;朱合华;李耀良;;城市岩土工程与新技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7 孙锋;陈铁林;张顶立;张中检;李鹏飞;;基于宾汉体浆液的海底隧道劈裂注浆机理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郑长成;;灌浆压力对裂隙岩体可灌性的影响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安爱军;李亮;邹金锋;肖华溪;罗恒;;长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深度及数值模拟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志辉,刘斌,庄平辉;大直径桩端压力注浆灌注桩的承载性状试验[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科;楚锡华;徐远杰;潘家军;;基于改进Goodman单元的框格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泥皮模拟[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2 湛铠瑜;;注浆模型试验研究现状及展望[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路根奎;;裂隙煤岩体注浆材料优化设计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简洪钰;;小截面静压预制短桩的桩底注浆试验研究[A];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钟建军;;钻孔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技术及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6 李艳;周磊;蒋镇华;;后注浆灌注桩在上海地区应用的若干经验[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黄生根;龚维明;;CT技术在超长桩后压浆效果检测中的应用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李利平;李术才;张庆松;崔金声;许振浩;李钊;;一种新型高分子注浆材料的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魏新江;洪杰;魏纲;;双圆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扩散及环向压力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湛铠瑜;;光滑与粗糙单裂隙动水注浆对比试验[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健;桩端后注浆浆液扩散机理及残余应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俊林;大直径扩底单桩水平载荷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刘永超;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结构性能研究及新桩型开发[D];天津大学;2009年

4 张立明;考虑深开挖影响的超长桩荷载传递机理及沉降计算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王遇国;岩溶隧道突水灾害与防治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6 肖宏彬;竖向荷载作用下大直径桩的荷载传递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辛公锋;大直径超长桩侧阻软化试验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冯志强;破碎煤岩体化学注浆加固材料研制及渗透扩散特性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9 胡庆红;大直径扩底桩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和法国;交河故城崖体裂隙灌浆加固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宽;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桩承载力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2 齐平;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及沉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梁经纬;粘土固化浆液力学性能研究及在岩溶坝区防渗帷幕中的应用效果模拟[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瑞;注浆技术在砂砾石地层定(导)向钻进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丁亚峰;水平压密注浆法在既有建筑物加固工程中的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孙洪剑;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研究与探讨[D];山东大学;2011年

7 许广坡;岩溶注浆扩散半径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冯立富;沉渣对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性状影响的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9 孙宗训;缩径单桩竖向承载性状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10 王延昭;混凝土离析对灌注桩竖向承载性状影响的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立,胡晓丽,王春华;用时间序列分析法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处理的研究[J];测绘科学;2004年06期

2 刘加才,施建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竖井地基平均固结度[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4期

3 张治军;饶锡保;丁红顺;吴良平;;不同含水率泥皮对接触面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年05期

4 王志辉,刘斌,庄平辉;大直径桩端压力注浆灌注桩的承载性状试验[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王庆利,刘之洋,王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与劲性钢筋混凝土短柱抗剪承载力[J];东北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6 王坚;高井祥;郑南山;;基于小波理论的沉降监测数据序列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5年04期

7 赵冬梅,李荣江,薛滨喜,孙瑜璐;大直径扩孔灌注桩桩底压浆实践[J];低温建筑技术;1998年02期

8 许章;;福建二建大厦钻孔灌注桩桩底注浆技术[J];福建建筑;2006年05期

9 刘俊龙;桩底沉渣对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00年03期

10 范磊,侯根栓,范亚明;钻孔灌注实心桩利用声测管进行桩底压浆新工艺的初步实践[J];广东公路交通;199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军;结构性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及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吴鹏;超大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程晔;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李波;孔扩张理论研究及其在静力触探技术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建民;龚维明;孙金月;;上海岳阳医院病房楼改建工程试桩承载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界;2005年12期

2 吴华君;;桩端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07期

3 陈维玉;佟世祥;;桩的静载荷试验反力系统的新发展[J];建筑技术;1988年05期

4 贺耀文;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J];电力学报;2005年02期

5 孙顺松;赵文娟;;关于桩基设计承载力取值问题的述评[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6 贾志刚;刘凌云;王鸿飞;;PHC管桩承载力试验分析[J];煤炭工程;2008年08期

7 陶莉,戴庆斌;某教学楼桩基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探讨[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蔡英;;某工程桩基事故浅析及处理[J];科技资讯;2006年04期

9 汪能君;雷勇军;郑荣跃;;单桩极限承载力的ANFIS预测分析[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王军平;;复合载体夯扩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国亮;龚维明;马林;;两种静载荷试验方法的对比[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2 周健;夏洪伟;;软土地区钻孔灌注桩长期静载荷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黎良杰;程学军;张建青;覃祖淼;;二元桩复合地基的应用研究[A];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戴一文;杨爱珍;马敏;胡宏伟;周洎锟;;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效果评价[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楼大明;林炎飞;;红楼饭店钻孔灌注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A];施工技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6 赵永辉;万明浩;谢雄辉;王水强;顾浩云;;低应变动测配合静载荷试验的应用效果[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陈雅菁;方永锋;程召北;;高应变动力法试桩与静载荷试桩对比实例[A];第四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4年

8 王杰;陈兰云;吉红宁;;振动沉管灌注桩若干问题探讨[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9 周益;;PHC管桩在某高层小区基础工程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10 江涛;陈骥;张健;;地基静载荷试验计算机控制液压泵自动加载检测系统[A];第一届全国流体动力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李夏;“津塔”试桩检测[N];天津日报;2006年

2 李国强;薄壁钢管离心混凝土管桩研发成功[N];建筑时报;2007年

3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唐崧;单桩承载力综合谈[N];建筑时报;2011年

4 记者 黄学仁;建筑基桩1200吨静载试验成功[N];本溪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健;桩端后注浆浆液扩散机理及残余应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程晔;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汪文彬;基于单桩载荷试验推算群桩基础沉降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辛公锋;大直径超长桩侧阻软化试验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刘士清;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贝叶斯估计及可靠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唐松涛;DX旋挖挤扩灌注桩单桩及群桩承载机理及沉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李军亮;基于广义灰色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建模与预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秋仁东;竖向荷载下桩身压缩和桩基沉降变形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9 刘俊伟;静压开口混凝土管桩施工效应试验及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吴保全;粉土中格栅结构复合地基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卓琼琼;桩端后注浆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及工程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邓小荣;基于CAN总线的静载荷试验分析仪的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孙雨洋;多年冻土区竖向荷载作用单桩变形和承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徐决华;宁连路灌南收费站桩基检测及提高单桩承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5 辛明静;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胡家忠;滚压成型螺旋灌注桩受力机理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吴晓荣;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计算与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8 何景愈;大直径后注浆桩尺寸效应、受力性状及残余应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李薇薇;DX挤扩灌注桩挤扩机理和承载性能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刘复孝;滚压成型螺纹灌注桩竖向承载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58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58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a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