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分类标准研究
本文选题:地下空间 + 城市地下空间 ; 参考:《现代城市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城市地下空间分类标准的研究是城市地下空间系统规划编制、研究和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随着我国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的日益重视,分类标准缺失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城市地下空间的健康发展,分类标准的研究和编制日渐迫切和必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现状城市地下空间分类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地下空间的本质出发,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对分类标准的要求,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分类原则与方法,建立了7大类、25小类的城市地下空间二级分类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类别代号,对城市地下空间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Abstract]:The study of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is the important technical foundation of planning,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The lack of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and the research and compilation of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urgent and necessa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quirements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system for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ssence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establishes the seconda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of 7 categories and 25 subclasses, and formulates the corresponding category cod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standard system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are preliminarily explored.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无锡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
【分类号】:TU984.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福生;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制定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J];地下空间;1988年02期
2 胡江泳;第三届地下空间和掩土建筑国际学术会议[J];地下空间;1988年03期
3 程朴,王朝晖;数字城市技术与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开发利用[J];城市开发;2004年05期
4 郑联盟;;试论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J];民防苑;2006年S1期
5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J];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09期
6 刘敬欣;迎接21世纪-地下空间开发时代的到来[J];地下空间;1989年03期
7 王果英;;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在上海召开[J];城市规划通讯;1999年12期
8 陈志龙,伏海艳;城市地下空间布局与形态探讨[J];地下空间;2005年01期
9 孙海鹤;张叶飞;张明是;;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J];生命与灾害;2009年S1期
10 (木坚)野纪元,李汝火;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J];地下空间;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叶;;浅析沈阳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2 姜珊;林小如;黄亚平;;试论城市地下空间系统的特色化构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得雨;张东站;;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4 许琦;尹彦;;长沙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及模式浅析[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5 罗遵义;卢方伟;李伟;;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其经验启示[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李津威;俄广志;徐海峰;岳家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趋势及规划应对[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郑嘉轩;孙银;王超;李伟;刘光媛;徐海峰;;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关键性控制要素研究——以天津小白楼地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赵光;史延冰;;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模预测——以天津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喻永平;;广州市城市地下空间测量技术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田毅;陈建平;杜广宝;高俊;;基于“均衡理论”的北京市东城区城市地下空间需求分析[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卫卫;开发地下空间:规划立法迫在眉睫[N];中华建筑报;2006年
2 吴群慧(民盟);促进城市地下空间 开发的可持续发展[N];联合时报;2010年
3 束昱;有“规矩”才能成“方圆”[N];建筑时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月月;打造立体首都[N];中国建设报;2008年
5 潘永田;“地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前景广阔[N];丹东日报;2007年
6 记者 俞佩忠 通讯员 刘坤;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通过专家评审[N];嘉兴日报;2010年
7 本报特派记者 谈燕邋王海燕 栾吟之;地下空间开发,不能多头管理[N];解放日报;2008年
8 记者 李佳;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规划导则有望明年出台[N];中华建筑报;2008年
9 记者 刘如春 通讯员 岳棣轩;广州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质量总体较好[N];中国矿业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徐琪忠邋白彦平;聚焦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N];解放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丽琴;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叶凌;城市地下空间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孔键;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张芳;场框架下的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数据模型及相关算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曹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识别评价与建模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董贺轩;城市立体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王薇;城市防灾空间规划研究及实践[D];中南大学;2007年
8 唐征征;地下商业空间声喜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郑怀德;基于城市视角的地下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丽丽;城市地下空间定价与交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敏聪;基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潜力评估[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3 唐晖;城市地下空间景观营造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茜;城市地下空间的环境景观营造[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王甜甜;对城市地下空间改造的思考[D];青岛大学;2012年
6 李莎;城市地下空间基准地价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7 段勇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芦鑫;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9 唐立;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10 岳志辉;石家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及利用适宜性灰色综合评价[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58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58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