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空间布局协同规划的科学基础与实践策略

发布时间:2018-06-04 04:06

  本文选题:空间布局 + 空间规划 ; 参考:《城市规划》2014年01期


【摘要】:空间布局的协同规划在提升布局规划价值和规划实施效益、指导国土空间有序开发和保护、形成可持续和富有竞争力的空间结构、营造优良的人居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我国空间布局规划的协同状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简析,讨论了地表空间组织的科学基础及支撑相关空间规划的重要学术思想,阐述了国土空间组织的复杂性和协同规划的必要性及可能性。进而围绕城市规划,在探讨需要协同的重大规划的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协同规划的体制机制、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等近期协同规划的实践策略。
[Abstract]:The cooperative planning of spatial layout can enhance the value and benefit of layout planning, guid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land and space, form a sustainable and competitive spatial structure, an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human settlement and investm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cooperative state of spatial layout planning in China, and discusses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land surface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important academic ideas supporting the related spatial plann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mplexity of land and space organization and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cooperative planning.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core value of the important planning which needs coordin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innovating the system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planning and perfecting the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in the near fu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6-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H31B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741)
【分类号】:TU9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K.班德曼;郭腾云;;地域生产综合体(TPC)是解决区域问题的生产力组织的先进形式[J];地理译报;1989年02期

2 樊杰;地理学的综合性与区域发展的集成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3 刘卫东,陆大道;新时期我国区域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探讨——以“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为例[J];地理学报;2005年06期

4 胡序威;;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与展望[J];地理学报;2006年06期

5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6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7 吴绍洪;尹云鹤;樊杰;郑度;杨勤业;;地域系统研究的开拓与发展[J];地理研究;2010年09期

8 郑度;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9 樊杰;周侃;孙威;陈东;;人文—经济地理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学科价值与学术创新[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10 樊杰;洪辉;;现今中国区域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及其经济地理阐释[J];经济地理;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佘龙;留下历史的足迹——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现状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刘铮;李莉萍;赵惠敏;;技术整合与建筑创新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3 宋桂杰;陈星;郭红霞;;校园环境空间的使用后评价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4 陈雨露;周波;龚洪;程耀;周翎;;与环境共生共融——从空间特质看川西林盘的生态意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5 吴强;居住文化透视[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刘晨阳,杨培峰;关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人文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冯念军;;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与伦理学[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刘德峰;;浅析人居环境建设中城市历史文化的延承[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9 方松林;;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10 葛少峰;;浅谈城市住宅开发中的人居环境问题与策略[J];安徽建筑;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荣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的建筑文化思考[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肖金成;欧阳慧;黄征学;;优化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思路[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3 王树声;;城乡规划中历史环境营造智慧的保护与继承[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4 安玉源;王晨;;甘南藏族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5 陈勇;;四川西部山区民族聚落生态分区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沈镭;刘立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贾刘强;彭代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四川省城镇空间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徐涵;李枝坚;蔡春;宋延鹏;李欣;;宜居建设的政府考核推动探索——广东省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蔡春;徐涵;马向明;李建平;宋延鹏;;以考核推动宜居城乡建设探索——《广东省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制定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高相铎;张树森;张勇;董乃斌;;天津市都市区生态绩效与规划对策[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彭亮;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7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吴泽斌;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威;鄂西南古集镇空间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魏璐璐;现代主义在中国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海波;泰安山城结合部公园游人行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玮;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战略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侯平路;大连市来华留学生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微;基于生态因子的辽宁省人居环境居住适宜性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娟娟;城市公园绿地布点的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耿哲;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J];城市规划;1990年02期

2 胡序威;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与面临问题[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3 仇保兴;论五个统筹与城镇体系规划[J];城市规划;2004年01期

4 汪光焘;认真研究改进城乡规划工作[J];城市规划;2004年11期

5 房庆方,蔡瀛,朱国鸣;联合规划和协调发展规划的实践——《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简介及编制工作回顾[J];城市规划;2005年04期

6 张军涛,李哲;中国半湿润/半干旱类型及区域划分指标的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7 樊杰,许豫东,邵阳;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人文地理视角与新命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8 刘闯;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支持下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新方法论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9 樊杰;;人文—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基本脉络的透视——对该领域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展历程的讨论[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10 樊杰;孙威;;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德国空间规划体系[J];陕西建筑;2000年02期

2 宋朝彝;;德国空间规划体系[J];城市规划通讯;2000年11期

3 冀厅;;河北开展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工作[J];城市规划通讯;2004年20期

4 苏强;韩玲;;浅议国家空间规划体系[J];城乡建设;2010年02期

5 ;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J];规划师;2005年S1期

6 张_";陈烈;慈福义;;国外空间规划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世界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7 王天青;宿天彬;马培娟;;高层建筑空间布局决策机制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8年12期

8 张玲;;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化的难点与对策[J];才智;2010年34期

9 郑应平;《机器人学的科学基础》[J];机器人;1987年04期

10 宋晓岚;《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震;鲁静姣;;建立“中国式”空间规划体系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段城江;;从空间规划体系完善性角度审视两规的协调矛盾[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焰新;周爱国;祁士华;马腾;;水-岩相互作用理论是环境地质学的科学基础[A];固体地球系统复杂性与地质过程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杜晓阳;;抗心肌损伤新药心荣口服液(XRKFY)研究的科学基础[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杨月欣;;评估食物声称科学基础的过程——有关标准的共识[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曹春霞;丁湘城;;空间规划体系的协调机制研究——论城乡总体规划的创新与突破[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历史回顾与工作概述[A];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历史回顾与工作概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一[C];2006年

8 张纪淮;苏正军;王广河;关立友;;人工消雨综述[A];奥运气象预报与服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郑景云;;警惕认识误区的不利影响深入揭示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10 吴永宁;;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的科学基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5:发展中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刘芳;工业空间布局规划将制定[N];北京日报;2004年

2 ;以2G/3G一张网原则考虑协同规划[N];中国电子报;2006年

3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潘书坤 蔡玉梅 杨枫;有限空间 均衡发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市政府召开第九十五次常务会议[N];宁波日报;2007年

5 李继峰 茜秀臣;魏县完成村庄空间布局规划[N];邯郸日报;2010年

6 记者 秦杰 汤涧;工程要建在牢固的科学基础上[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翟立;“三规合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N];中国建设报;2008年

8 王佳妮;大服务理念的科学基础[N];科技日报;2002年

9 向杰;“材”有价“才”无价[N];科技日报;2006年

10 陈璧羡;中医的科学基础和科学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中国市县“五年规划”中的空间布局规划:理论、方法、实例[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峻峰;分布环境下的协同装配序列规划[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曹斌;多类型复杂管线系统规划布置与图形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舒彤;供应链协同的供应商选择与销售预测[D];湖南大学;2008年

5 税海涛;空间机器人目标捕获的运动规划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韩伯领;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综合发展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张洪波;低碳城市的空间结构组织与协同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熊励;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吕彩霞;论我国海域使用管理及其法律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10 王向东;中国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改革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珍贞;生态学理念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运用[D];兰州大学;2011年

2 宋拾平;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路诗;围填海空间规划体系的整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丽娜;物流园区空间布局规划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5 刘倩;基于部分气象条件的北京市域空间布局规划方案比较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6 郭列侠;休闲观光农业与城市发展关系探讨[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振军;广州市萝岗区森林空间布局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卢琳;陕西省资源型城镇空间布局规划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D];长安大学;2008年

9 吴娜;城市配送中心用地属性及其空间布局规划[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董晓莉;山地山水城镇空间布局模式探析[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75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75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e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