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锚杆锚固系统固有频率及其参数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边坡锚固系统 + 固有频率 ; 参考:《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基于一定假定,建立了边坡锚杆锚固系统自由振动力学模型,获得了锚固系统固有频率及对应振型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对比验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可行性;同时,还分别从锚杆长度、坡面附加质量dM以及刚度系数k三方面开展了边坡锚固系统固有频率参数影响分析,探讨了之间内在规律:锚杆长度和k值均对低阶固有频率的影响较小,而对高阶固有频率大小影响则较大;附加质量对锚固系统固有频率影响较小;边坡锚固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线性振型固有频率。
[Abstract]:Based on certain assumptions, the dynamic model of free vibration of anchoring system of slop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s of natural frequency and corresponding modes of anchoring system are obtained. The influence analysis of the natural frequency parameters of the slope anchoring system is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the length of the anchor rod, the additional mass DM and the stiffness coefficient k, respectively. The inherent laws are discussed: the length of the anchor rod and the value of k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low order natural frequency. The influence of additional mass on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Anchorage system is small, and the slope Anchorage system has linear mode natural frequency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8273,41372307)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教育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云交科2010(A)06-b)
【分类号】:TU4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叶海林;郑颖人;黄润秋;李安洪;杜修力;;锚杆支护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分析[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董建华;朱彦鹏;;土钉土体系统动力模型的建立及地震响应分析[J];力学学报;2009年02期
3 王腾,王奎华,谢康和;成层土中桩的纵向振动理论研究及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4 叶海林;郑颖人;陆新;李安洪;;边坡锚杆地震动特性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5 周德培;张建经;汤涌;;汶川地震中道路边坡工程震害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6 文畅平;杨果林;;格构式框架护坡地震动位移模式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10期
7 叶海林;黄润秋;郑颖人;杜修力;李安洪;;岩质边坡锚杆支护参数地震敏感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8 张明聚;吕琦;李立云;王诚浩;杨文峰;;土钉支护边坡动力性能参数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恒;高曼侠;许兆棠;李文谦;王琪;;非线性建模红外光谱法测定三聚氰胺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陈立安,王其申;计及弹簧质量的弹簧—质点振动系统固有模态的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章礼华,徐英勋;振动法测材料的杨氏模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4 赖杰;郑颖人;方玉树;叶海林;;预应力锚索支护边坡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5 李书兵;苏骏;毕辉;;岩质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6 贾玉斌,郝一龙,钟莹,张嵘;基于谐振原理的硅微机械加速度计[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Z1期
7 何高法;唐一科;何晓平;刘世明;;一种新型谐振式微加速度计设计和分析[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Z1期
8 舒歌群,饶里,林建生,吕兴才;连续分布轴系扭/弯耦合振动的自由振动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0年04期
9 陈庆伟;郭健;王小华;胡维礼;;基于状态反馈控制的柔性臂系统振动抑制[J];兵工学报;2006年01期
10 张良城;王国权;孙潇韵;高岩;;BJ-2型卡丁车车架的振动模态分析[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树起;杨绍普;;非均质变截面杆的自由振动[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谢伟峰;雷玉成;李闯;;穿孔等离子电弧超声焊接熔池模态分析与激励频率优化[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伍敏;杨金福;黄国君;张占一;韩东江;刘玉晗;;单圆盘转子模态分析方法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4 王考;陶俊勇;陈循;;单锤激励下气动式振动台的响应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郭树起;;一类非对称刚度系统的亚谐波共振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曲宏略;张建经;;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7 赵旭;刘汉东;姚爱军;;高边坡滚石计算方法比较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蔡明;刘晓明;朱钟淦;孙超;肖松;;光纤陀螺结构谐振分析及其设计改进[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王湛;李江刚;潘建荣;;装有金属阻尼器的钢结构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岳峥;李志远;;内燃叉车动力系统隔振垫性能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海涛;受水下爆炸载荷作用的船体结构可靠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卢一凡;武汉地区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安全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勇;高灵敏微悬臂梁探针设计制作及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贾亮;加筋挡土墙的地震作用及动力稳定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梁爽;无角位移减振装置机理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梅桂明;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动力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郭长青;输流管道与轴向流中板状结构的流致振动与稳定性[D];清华大学;2010年
8 孙丽波;微板多物理场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9 滕汉东;液固混合介质隔振器动力学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高书娜;轿车车身低频结构声耦合机理及降噪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卫华;浸水结构动力特性与声辐射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虎虎;基于自适应进化策略的舰船加筋结构动力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丹;提升机动载荷作用下井塔振动分析与寿命预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程玉;基于有限元法的无螺栓十字轴联轴器的设计及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高家意;振动轧制机理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凯;考虑虚土桩扩散角时桩土动静特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洛克;桥面平整度对公路桥梁车致振动影响的模拟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鹏;结构有限元前处理技术研究及摄像机分析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楼经;一种带橡胶减振器的摄像机结构的动力学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焦昂;针对包含异常值数据的优化K-MEANS聚类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胜传;杨伟;张昌林;;国道317线汶川-理县段边坡地震破坏模式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2 王东升;郭迅;孙治国;孟庆利;于德海;李晓莉;;汶川大地震公路桥梁震害初步调查[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3期
3 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李安洪;许江波;;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2期
4 李天斌;;汶川特大地震中山岭隧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5 郑颖人,赵尚毅,张鲁渝;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稳定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10期
6 李曙平;曾超;阳先全;王建国;;“5·12”汶川地震桥梁震害浅析[J];公路;2009年07期
7 何义宏;;高烈度地震区公路路肩挡土墙震害调查与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04期
8 董建华;朱彦鹏;;框架锚杆支护边坡地震响应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9 汪鹏程;朱大勇;许强;;强震作用下加固边坡的动力响应及不同加固方式的比较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10 张军,王贻荪;确定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的薄层分析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无粘结预应力锚固系统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1982年04期
2 李妙平,王兴奇;24m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J];山西建筑;2001年05期
3 冯蕾;双压花锚具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5年03期
4 林华长,王成,宁建国,魏立尧;金属杆锚固系统在瞬态激励下的动态响应[J];力学与实践;2005年05期
5 尤春安;锚固系统应力传递机理理论及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7期
6 谭福财;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砼板施工技术[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7 孙学毅;傅作新;;地震与锚固系统的抗震分析及各种类型锚索对动荷载反应[J];预应力技术;2008年03期
8 言志信;张森;张学东;曹小红;;预应力锚索锚固效应影响因素的数值仿真试验[J];煤炭工程;2010年05期
9 黄民元;;体外预应力结构技术及工程应用[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杨智良;姜晓海;许世文;;某厂房火灾后检测鉴定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探讨[J];混凝土;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小盾;;充气膜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2 刘波;李东阳;程永锋;郑卫锋;鲁先龙;;岩石锚杆底部扩张锚头作用效果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祝明桥;冷辉平;何利雄;;体外预应力纤维片材锚具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时南翔;;土钉墙与预应力锚固复合支护结构在红粘土基坑边坡中的应用[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5 赵轶惠;;浅谈消防部队绳索救援中的锚固技术[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郭琳;浅谈锚固系统在外墙外保温中的应用[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特约记者 张鸣 通讯员 马瑞勤;“高效体外预应力结构锚固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技术鉴定[N];北京科技报;2001年
3 杨茂贤;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施工作法[N];建筑时报;2006年
4 ;W毩直N伦笆我惶寤低巢吠ü萍计拦繹N];中华建筑报;2009年
5 德国托克斯紧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如义;外保温系统锚栓加固与系统安全性[N];中国建设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许明;锚固系统质量的无损检测与智能诊断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卓静;高强度复合材料FRP片材波形齿夹具锚锚固系统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徐波;粘结型锚杆锚固理论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李张明;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理论与智能诊断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蒋田勇;碳纤维预应力筋及拉索锚固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6 徐洪;砂浆锚杆锚固体耐久性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秦莹;基于系统动力响应的锚固结构无损检测及模型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陈建功;锚杆—围岩结构系统低应变动力响应理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少伟;体外预应力加固连续梁结构分析及其锚固系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2 吕国玉;碳纤维增强塑料预应力筋锚具的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李瑞军;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岩土锚固系统智能无损检测理论及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
4 郭树宇;粘结型锚杆拉拔承载力的试验与理论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国印;后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姚海;锚杆—锚固剂—岩体界面力学特性实验研究及其有限元分析[D];太原科技大学;2008年
7 曾鼎华;横向冲击荷载作用下锚杆锚固系统的动力响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杨坚;体外预应力加固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冯金健;锚固系统应力传递规律及内锚固段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李杰;混凝土结构后锚固群锚抗剪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91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9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