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建筑文化变迁:西方建筑的传播与冲击(2000-2012)

发布时间:2018-06-10 07:18

  本文选题:西方建筑文化 + 文化变迁 ; 参考:《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自2000年以来,伴随着全球一体化与消费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建筑设计师以在华作品为载体给我国建筑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从而导致了我国建筑文化发生了变迁。通过研究变迁,逐步明确了新时代的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首先,,为了解决研究西方建筑文化过于抽象与复杂的问题,本文创造性的从身体与认知图示、空间与场景、材料与建构、符号与理念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层解析。再从每个层次入手,重点是透过纷繁庞杂的西方建筑文化现象,发掘其中传播到我国并对我国建筑文化产生深刻冲击的那部分。接着,经过统计选取我国城市中西方建筑师作品最多的两个典型城市区域——上海陆家嘴地区、北京商务中心区,分别从横向——内容和纵向——时间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实证性研究。本文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两个区域内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最深刻的方面为横向内容,研究其近12年,即2000年——2012年,在身体认知、空间场景、材料建构以及符号理念等相应方面的变迁,直观的揭示西方建筑文化对我国的传播与冲击。最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大胆的预测出了今后我国建筑文化发展的趋势。 论文通过十多年间的实例研究,真实有效地对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中国当代建筑文化作出及时并深刻的揭示,为探究东西方建筑文化交融的机制提供了基础。
[Abstract]:Since 2000,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tegration and consumption economy, the western architects' works in China have brought great impact to our architectural culture, which has led to the change of our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western architectural culture is too abstract and complex, this paper creative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aspect of body and cognition, space and scene.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symbol and idea are analyzed in four aspects. Then from each level, the emphasis is to explore the part which spread to our country 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architectural culture through the numerous and complicated western architectural culture phenomenon. Then, through statistics, two typical urban areas, Lujiazui District, Shanghai, and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of Beijing, which are the two typical urban areas in China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s' works, are selected.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from two aspects: horizontal-content and vertical-tim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stud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hysical cognition and spatial scene in the past 12 years, that is, 2000-2012, with the most profound influence of western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the two regions. The mater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s of the symbol idea reveal the spread and impact of the western architectural culture to our country intuitively. Finally, on this basis, we boldly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the future. It is true and effective to reveal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culture, which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blending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阳;西方建筑文化对广东西江沿岸古城镇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年03期

2 廖新聪;实与虚──哲学思想在东西方建筑文化的体现[J];南方建筑;1996年04期

3 朱相远;东西方文化比较与建筑文化[J];北京观察;2004年09期

4 罗意云;;西方建筑文化对岭南建筑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8年15期

5 祁学军;浅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04期

6 陈世民;;追寻传统意在寻根,志在崛起[J];建筑与文化;2006年10期

7 李婷婷;;西方建筑文化对梅州传统民居的影响[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伍江;;东西方建筑文化的交融——上海浦东地区部分近代建筑调查[J];时代建筑;1991年03期

9 孙志敏;胡建国;;哈尔滨道外边缘建筑艺术形态解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8期

10 魏剑丹;;西方建筑文化对国内城市住区岭南建筑风格的冲击[J];建筑设计管理;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佟裕哲;;中国地景建筑理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张钦楠;;建立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体系[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易继先;;建筑理论家与思想家——墨子[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莹;;凛然,摩天楼——城市建筑的显性复杂与隐性矛盾的反思[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其明;;紫禁城宫殿建筑与美国《建筑模式语言》[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6 张复合;;新时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奠基人——深切怀念汪坦先生[A];建筑史论文集(第16辑)[C];2002年

7 焦铭起;张建华;江海涛;;“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与建筑学专业理论知识框架构建的探讨[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于建华;雷子军;于海杰;;蓬莱水城南城墙的修复设计[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9 孙关龙;;澳门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兼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的起始时间[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李滨泉;李桂文;;居住外环境的现象学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编辑 陈承旗 黄新发;弘扬民族建筑文化 实践东方人居理想[N];广东建设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李佳;文化之战让建筑师荡出激情[N];中华建筑报;2005年

3 陈世民;传统建筑文化精髓是什么?[N];中华建筑报;2006年

4 黄浩;拨开千年风云 寻觅历史印痕[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兆汝;扬中西文化之长 塑中国建筑之魂[N];中国建设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佳;程泰宁:立足自己 突破中西文化“临界点”[N];中华建筑报;2005年

7 驻上海记者 张卓钧;上海成立国际建筑文化传媒中心[N];中华建筑报;2010年

8 陈世民;走出三大误区 把握传统精髓[N];广东建设报;2006年

9 景雯;建筑设计要回归到内容决定形式的基本原理上来[N];广东建设报;2005年

10 中国楼市记者  陈红艳;中国需要“新时期的建筑文化”[N];中国建设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路;经济转型时期建筑文化震荡现象五题[D];天津大学;2004年

2 童淑媛;时空融合观念下的中国传统建筑现象与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赵建波;基于生活观、科学观和教育观的研究型建筑设计思想[D];天津大学;2006年

4 张向炜;新时期中国建筑思想论题[D];天津大学;2008年

5 郭华瞻;民俗学视野下的祠庙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董睿;易学空间观与中国传统建筑[D];山东大学;2012年

7 王瑛;建筑趋同与多元的文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8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任飞;南极地区建筑设计生态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10 郝曙光;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鑫斌;建筑文化变迁:西方建筑的传播与冲击(2000-2012)[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王瑾瑾;新世纪建筑再探新地域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刘庆林;融合·演绎[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4 陈望;建筑内的“城市意象”[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李莉;大连近现代住宅设计手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敖黎黎;大连近代殖民时期银行建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阳;圣·索菲亚教堂与极乐寺建筑装饰构件的特征比较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8 宋元园;中国现代佛教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9 宋可;浅析奥古斯都·普金的建筑理论与实践对19世纪中后期英国建筑的影响[D];北京大学;2012年

10 刘洋;本土建筑使用状态的观察与隐忧[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2年



本文编号:2002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02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6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