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缓凝剂对氧化钙膨胀剂效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12 00:48

  本文选题:膨胀剂 + 缓凝剂 ; 参考:《硅酸盐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用变形测试、热重分析和化学滴定方法,系统研究了葡萄糖酸钠和柠檬酸钠2种缓凝剂对掺有CaO膨胀剂水泥净浆不同龄期自由自生体积变形、限制自生体积变形,以及CaO膨胀熟料水化速率、水化进程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凝剂的使用延缓了CaO膨胀剂水化进程,0.08%掺量下纯水中11h和水泥净浆中7d水化程度分别降低了15%和25%以上;增大了水泥净浆自由自生体积变形,0.08%掺量下28d较基准提高了50%以上;减小了约束状态下的限制自生体积变形,0.08%掺量下最大膨胀率降低了超过90%以上,从而抑制了CaO膨胀剂的膨胀指数和膨胀效能。绝大多数实际情况下有约束存在时,不利于对水泥基材料收缩的补偿。
[Abstract]:By means of deformation test,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chemical titration, the effects of sodium gluconate and sodium citrate on free autogenous volume deformation of cement paste mixed with Cao expander at different ages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effect of Cao expansion clinker hydration rate, hydration process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ation process of Cao expander was delayed by 15% and 25% respectively when the hydration rate was 0.08% in pure water and 7 days in cement paste. The free autogenous volume deformation of cement paste wa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50% in 28d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and the maximum expansion ratio was reduced by more than 90% under the limited autogenous volume deformation (0.08%) in the confined state, the free volume deformation of cement paste was increased by 0.08%, and the maximum expansion rate was decreased by more than 90%. Thus, the expansion index and expansion efficiency of Cao expander were inhibited. In most practical cases, it is unfavorable to compensate for the shrinkage of cement-based materials.
【作者单位】: 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51225801)资助项目
【分类号】:TU528.0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阎培渝,廉慧珍,覃肖;使用膨胀剂配制补偿收缩混凝土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硅酸盐学报;2000年S1期

2 马保国,张莉,张平均,董荣珍;蔗糖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4年10期

3 何廷树;申富强;王福川;王会安;;复合使用高效减水剂与缓凝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7年06期

4 马保国;肖君;夏永芳;胡家兵;;缓凝剂对C_3A石膏体系水化历程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3年10期

5 游宝坤;赵顺增;;我国混凝土膨胀剂发展的回顾和展望[J];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2012年02期

6 何廷树;张圣菊;杨松林;;缓凝剂对硫铝酸盐型膨胀剂效能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成城;宋建学;贾承辉;;超长无缝大体积混凝土筏板施工技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2 杨守磊;伍勇华;李国新;;高效减水剂对钙矾石结晶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3 萧蕤;;地下工程温度后浇带间距设计与计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4 伍勇华;杨守磊;李国新;;PNS与葡萄糖酸钠复合使用对初期钙矾石形成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0年S2期

5 彭家惠;董素芬;;减缩剂和膨胀剂对水泥基自流平砂浆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比较研究[J];重庆建筑;2009年08期

6 李治;张献凯;;超长不设收缩缝自防水结构地面施工实例[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1期

7 张国侠;李广军;冯砚;;EPS墙体建筑节能技术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2期

8 高长海;;预湿陶粒对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4期

9 王嘉杨;浮海梅;;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综合措施[J];福建建材;2009年03期

10 张肖林;;预应力结合后浇带在超长不设缝结构中的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祥磊;赵顺增;贾福杰;李红飞;王建;李俊军;武旭南;;HCSA膨胀剂在德州银座商城地下工程中的应用[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丁庆军;彭艳周;王发洲;胡曙光;;利用硫铝酸盐水泥制备C50泵送钢管混凝土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3 董兰女;程占莲;杨剑明;李弘飞;;ZY高性能混凝土膨胀剂性能及工程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顺增;刘立;吴勇;曹淑萍;;膨胀混凝土干燥收缩落差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顺增;刘立;;补偿收缩混凝土有效膨胀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马保国;王明远;鄢佳佳;温小栋;;功能梯度盾构管片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研究[A];2007'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赵顺增;刘立;游宝坤;;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基本性能[A];第五届全国膨胀剂和混凝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8 李飞;覃维祖;;HCSA膨胀剂在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中作用效果的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膨胀剂和混凝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9 张利俊;蒋玉川;刘佳;诸葛顺金;李春亮;;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入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膨胀剂和混凝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孟祥磊;徐尚林;毛子龙;丁杰;王恒强;谭风国;;滨州银座商厦超长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技术[A];第五届全国膨胀剂和混凝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伟;矿井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2 屠柳青;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碳化行为与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孙道胜;聚丙烯纤维增强膨胀混凝土及其在道面工程中的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4 黄凤远;天然高分子基混凝土减水剂合成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胡铁明;简支变连续法加固混凝土梁桥疲劳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吴传明;水介质长期作用下的粉煤灰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谭洪波;功能可控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苗苗;胶凝材料组成和温度对补偿收缩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2年

9 刘治华;不同羧基密度与功能基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陈伟;轻集料—基体协同作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宜森;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吴健;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防裂技术措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3 陈凤琴;现代混凝土胶凝体系中钙矾石生长特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付志恒;偏高岭土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及显微结构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徐文冰;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碳化性能与微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高明;调凝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调控及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朱伶俐;新型防水干混砂浆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8 罗文军;混凝土结构硫酸盐侵蚀病害的水泥基修补材料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韩学坤;旧桥改扩建工程中收缩徐变及沉降影响的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崔朋勃;喷射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膨胀变形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马保国,张莉,张平均,董荣珍;蔗糖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4年10期

2 俞寅辉;刘加平;冉千平;周栋梁;乔敏;;聚羧酸系超塑化剂对铝酸三钙-石膏水化行为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2年05期

3 龙世宗,刘晨,邬燕蓉;NaOH和Ca(OH)_2对C_3A-CaSO_4·2H_2O-H_2O系统早期水化影响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1997年06期

4 吴建国,王培铭;蔗糖对硅酸盐水泥调凝机理研究[J];硅酸盐学报;1998年02期

5 乔敏;俞寅辉;冉千平;毛永琳;刘加平;;超长侧链型聚羧酸梳形共聚物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2年12期

6 高英力,周士琼;粉煤灰对水泥浆体化学收缩的影响[J];混凝土;2002年06期

7 黄学辉,郑健,马保国;外加剂对水泥净浆水化热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守磊;高效减水剂及缓凝剂对水泥初期水化与钙矾石结晶形成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谭雪霏;;外加剂对人工砂干混砂浆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1年06期

2 谢莎莎;陈霞;杨华全;;膨胀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1年01期

3 马婧姝;张少明;;新型复合MgO膨胀材料的膨胀效果[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殷顺湖,陈海勇,许强;大体积商品砼配合比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2年06期

5 谢本奇,李乃珍;补偿收缩混凝土防裂系统的探讨[J];化工建设工程;2003年04期

6 许明标;张群;王晓亮;曾晶;马美娜;;微膨胀纤维增强水泥浆的性能试验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2期

7 朱晓丽,刘臻,丛丽娜;碱-矿渣水泥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年10期

8 张冠军;;脱硫石膏代替二水石膏作水泥缓凝剂的实践[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8年04期

9 张业权;;碱矿渣水泥试验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08期

10 徐国民;党庆功;王倩;孙志成;;裂缝性储层化学堵水技术[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巨松;彭丙杰;金亮;李文财;;干空养护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性能研究[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裂渗控制技术——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邓敏;莫立武;韦润锋;;80℃加速养护评定外掺MgO膨胀剂混凝土的安定性[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裂渗控制技术——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少江;夏新平;;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泵站工程膨胀混凝土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8膨胀剂[A];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议资料[C];2004年

5 康春生;黄有申;赵钢;郑云泽;刘立;;HCSA膨胀剂在沈阳长岛仙女湖大型地下工程中的应用[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裂渗控制技术——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闫战彪;刘加平;田倩;张守治;;掺MgO膨胀剂水泥浆体变形特性的研究[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裂渗控制技术——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江云安;金欣;路新瀛;蒋圣华;;在AEA膨胀剂中复掺有机短纤维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乃珍;;“抗”、“放”结合的补偿收缩混凝土防裂系统[A];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议资料[C];2004年

9 游宝坤;苑立东;;补偿收缩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应用[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赵顺增;;UEA膨胀剂在三向应力混凝土中的应用与施工注意事项[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应用——混凝土裂渗控制新技术——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谷少传;将聘请专家评估伪劣膨胀剂影响[N];深圳特区报;2009年

2 陈灼华;武汉三源公司去年膨胀剂销量突破11万吨[N];中国建材报;2006年

3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阎培渝;一分为二看膨胀剂的使用[N];中国建材报;2008年

4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游宝坤;混凝土膨胀剂的发展趋势[N];中国建材报;2006年

5 王颖;应用清水混凝土技术膨胀剂和粉煤灰掺量很重要[N];中国建材报;2005年

6 江西省萍乡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吴方贵 邓茂萍;新型混凝土膨胀剂的三大功能[N];中国建材报;2005年

7 上海同济大学 孙振平;高性能混凝土中外加剂的掺加方式与适应性[N];中国建材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徐兰山 阮湘华;根治混凝土工程事故 亟待推广高性能抗裂剂[N];科技日报;2009年

9 孙彬、邓华宁;瓜不甜菜没味肉不香,,要吃就认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记者 袁岚;格雷斯三项新产品大步进入中国建筑市场[N];中国建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家惠;建筑石膏减水剂与缓凝剂作用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刘西军;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温度应力仿真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3 王栋民;高性能膨胀混凝土(HPEC)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2年

4 张宏君;基于路用要求的半刚性基层抗裂评价与改善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田倩;低水胶比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水泥基材料的收缩及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屠柳青;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碳化行为与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卢方伟;新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单俊鸿;高性能桥面铺装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陈二丁;可渗透性微细水泥体系防砂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10 张景富;G级油井水泥的水化硬化及性能[D];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圣菊;外加剂对硫铝酸盐型膨胀剂效能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2 钟业盛;镁质混凝土膨胀剂效能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3 杜应吉;膨胀剂对混凝土主要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及其模糊评价[D];河海大学;2001年

4 周洪;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性能的深入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陈昌礼;氧化镁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研究及其在贵州东风拱坝基础深槽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6 周俊龙;膨胀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4年

7 杨静;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及其收缩性能的试验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8 吴莉;缓凝剂对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杨红辉;掺膨胀剂及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10 彭雷;非渗透性聚合物胶乳水泥浆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07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07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7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