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考虑固结的透水管桩沉桩全过程有限元模拟

发布时间:2018-06-12 03:39

  本文选题:有限元 + 透水管桩 ; 参考:《岩土力学》2014年S2期


【摘要】:运用透水管桩技术加快沉桩后桩周土体内超静孔隙水释放,进而消除沉桩施工中超静孔压的不利影响。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法,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透水管桩模型,实现透水管桩贯入过程以及桩周土体固结过程模拟。对比CEM圆柱孔扩张理论验证数值计算结果;阐述透水管桩贯入过程中位移场以及超静孔压场变化规律;对比分析静压桩和透水管桩桩周土体固结性状,结果表明透水管桩能加速超静孔压消散,短期内实现桩基承载力的快速提升。
[Abstract]:The permeable pipe pile technique is used to accelerate the release of excess pore water in the soil around the pile after piling, thus eliminating the adverse effect of the excess static pore pressure in the piling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the model of permeable pipe pile is established by 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which can simulate the penetration process of permeable water pipe pile and the consolidation process of soil around the pile. Compared with the CEM cylindrical hole expansion theory,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verified, the displacement field and the excess static pore pressure field during the penetration process of the permeable pipe pile are expounded, and the consolidation behavior of the soil around the static pressure pile and the permeable pipe pile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meable pile can accelerate the dissipation of the excess static pore pressure and realize the quick increase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ile foundation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华润置地(宁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22807)
【分类号】:TU4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向红,龚晓南;软粘土地基静力压桩的挤土效应及其防治措施[J];工业建筑;2000年07期

2 陈文,施建勇,龚友平,孙邦宾;饱和粘土中静压桩沉桩机理及挤土效应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9年03期

3 罗战友,龚晓南,王建良,王伟堂;静压桩挤土效应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涛,袁文忠,蒋泽中,帖卉霞;嵌岩抗拔桩抗拔承载力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2 蒋泽中,谢涛;超大群桩基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3 陈建峰,秦建庆,石振明,沈明荣;砂井地基沉降的二维有限元分析(二)——修正剑桥渗流耦合模型有限元及实例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4 蔡江东;考虑稠度状态时饱和粘性土自重应力计算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5 周亦唐,钟国强,俞进,赵惠敏,葛晓旭;塑料土工格栅加筋土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6 付志前;单向土工格栅加筋土的流变模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7 马明江;某泵站边坡土质特性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8 吴怀忠;王汝恒;刘汉峰;郭文;初文荣;;围压和固结应力比对砂卵石土动力特性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9 黄东胜;李湖胜;王朝胜;;挤土效应机理及其防护措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10 张玉明;岳强;;多参数综合分析法在桩基超声波检测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正权;刘小生;赵剑明;赵军强;陈宁;刘启旺;;深厚覆盖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李成刚;付小婷;王世澎;;人工岛回填砂土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A];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立新;刘坤;王雪丽;;辽宁静压PHC管桩承载力时效性试验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李明;梁力;刘冬霞;王伟;;珲春紫金矿尾矿坝安全稳定性计算[A];2010年第三届尾矿库安全运行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柯洪;吴翔;王继华;曾云川;赵春宏;冯庆高;;厚土层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特性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6 柯洪;吴翔;王继华;曾云川;赵春宏;冯庆高;;厚土层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特性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7 李世海;张磊;;岩体结构效应的三维离散元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8 李金凤;杨启贵;徐卫亚;;应力路径对堆石体变形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越峰;周健;张庆贺;;深厚吹填砂港区堆场地基沉降预估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齐永正;;地基一基础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军杰;黄土场地震陷与桩基负摩阻力现场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江辉煌;砂井处理超软地基的固结计算[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3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滕文彦;滨海水网区高速公路路基长期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雯璐;侧填荷载对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坤铭;边坡及其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7 何永强;强湿陷性黄土地区挤密桩复合地基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8 贾亮;加筋挡土墙的地震作用及动力稳定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韩春鹏;石灰处治土路基冻融作用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陈辉;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施鸣升;沉入粘性土中桩的挤土效应探讨[J];建筑结构学报;1983年01期

2 施建勇,赵维炳,陈文;土体变形规律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8年01期

3 刘祖德,王钊,夏焕良;显微镜位移跟踪法在土工模型试验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89年03期

4 陈维家,陈映南;砂土静力触探机理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90年02期

5 蒋明镜,,沈珠江;考虑材料应变软化的柱形孔扩张问题[J];岩土工程学报;1995年04期

6 王启铜,龚晓南,曾国熙;考虑土体拉、压模量不同时静压桩的沉桩过程[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岐,谢康和;开挖卸载负孔压的消散对围护结构的影响[J];江南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郝建新,魏玉峰;饱和粉土的孔压和液化特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1期

3 王艳丽;王勇;;饱和砂的动孔压演化特性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4 宋敬泰;贾永刚;孟祥梅;单红仙;郑杰文;;黄河三角洲潮滩孔压对循环振动荷载响应研究[J];海岸工程;2010年02期

5 陈龙伟;袁晓铭;孙锐;;适于水平场地孔压发展的增量计算模型[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0年S1期

6 王炳辉;陈国兴;李方明;;饱和南京细砂孔压增量模型的普适性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7 黄斌;饶锡保;陈志强;谭凡;;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孔压发展模型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S1期

8 栾茂田;刘功勋;郭莹;王忠涛;;复杂应力条件下原状饱和海洋黏土孔压与强度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9 郑刚;霍海峰;雷华阳;张立明;;考虑孔压消散时黏土的动变形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10 李广信;;劳台应力角对土的体变和孔压的影响[J];勘察科学技术;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民;谢定义;;孔压模式选择对砂土抗震边值计算问题的影响[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2 濮家骝;李广信;李锦坤;;土的弹塑性孔压性状及应力劳台角对其影响的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高彦斌;叶观宝;徐超;白航;;各向异性孔压公式及各向异性地基中的孔压发展[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锐;袁晓铭;;固结比对饱和砂土孔压增量的影响[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义贤;赵树立;张业民;;应用尖顶突变预测场地地震孔压[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6 金国东;赵忠良;;油井围岩应力和孔压场的数值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7 罗嗣海;易萍华;杨泽平;;应力条件对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孔压系数A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贾永波;;钻孔压灌超流态灌注桩技术简介[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宫全美;吴世明;张定;;用系数A_n表示粉煤灰的动孔压发展规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10 郑金伙;李树勤;;群桩入桩过程中孔压变化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功勋;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海洋土剪切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文峰;水位波动条件下基坑周围地基土的孔压响应[D];浙江大学;2013年

2 柴洁;海床地基土静、动力变形与强度分析及孔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潘赛军;管桩静压过程中地基孔压变化及桩承载力时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车金枝;加筋土场地液化性能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银岭;杭甬铁路客运专线深厚软土区段管桩筏基孔压特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6 陈静;波浪作用下原位孔压响应及其在粉土海床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张昌军;西安地区黄土斜坡人工降雨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赵慧;循环荷载作用下粉土的破坏标准和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马德翠;黄河口粉质土体的动力响应特性及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康宇;易贡滑坡冲击振动液化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08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08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c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