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自然与饱水状态下岩溶灰岩力学性质及能量机制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7 23:27

  本文选题:岩石力学 + 岩溶灰岩 ; 参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为研究饱水对岩溶灰岩力学性质和能量机制的影响,利用RMT 150B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分别对自然和饱水状态试样进行单轴压缩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饱水对岩溶灰岩的强度和变形特征影响显著,2种状态下试样峰值强度与围压的回归关系可用以主应力表达的Coulomb强度准则表征;岩溶灰岩试样的似软化系数及其降低速率均随围压增加而减小。从能量角度对2种状态试样损伤破坏过程中的能量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饱水状态试样吸收的总应变能U,峰前储存的可释放应变能eU及二者随轴向应变的增加速率均小于自然状态的对应值;随含水量增加eU/U逐渐下降,峰后eU释放率随围压增加而逐步下降,整体上饱水试样的eU释放率较大;峰值应力处试样各应变能随围压线性递增,2种状态下耗散能差值随围压的变化是试样破坏形式差异的内在原因;岩溶灰岩试样全过程能量实时演化过程具有阶段性,2种状态下压密和弹性变形阶段耗散能差别细微,但进入屈服阶段后,饱水状态试样耗散能增加更快。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aturated water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nergy mechanism of karst limestone,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and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natural and saturated samples by RMT 150B rock mechanics test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eak strength and confining pressure of karst limestone can be expressed by Coulomb criterion of principal stress expression under two conditions: the influence of saturated water on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limestone. The similar softening coefficient and its decreasing rate of karst limestone sample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fining pressure. In this paper, the energy characteristics of two kinds of state specimens during damage and failure are studi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ner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strain energy U, the released strain energy eu stored before the peak and the increasing rate of both of them with axial strain a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natural state, and decrease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The release rate of EU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fining pressure after the peak. The variation of dissipation energy difference with confining pressure at peak stress is the internal reason of the failure form difference. The whole process of energy evolution of karst limestone samples shows slight difference in energy dissipation between compaction and elastic deformation, but the dissipation energy of saturated samples increases more rapidly after entering the yield stage.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高等学校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78018)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高等学校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重点资助项目(2011KF 02)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苍松;廖烟开;谷婷;;岩溶围岩力学特性试验的初步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2 杨圣奇;徐卫亚;苏承东;;大理岩三轴压缩变形破坏与能量特征研究[J];工程力学;2007年01期

3 杨圣奇;徐卫亚;苏承东;;岩样单轴压缩变形破坏与能量特征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06年02期

4 谢和平,彭瑞东,鞠杨;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1期

5 谢和平,鞠杨,黎立云;基于能量耗散与释放原理的岩石强度与整体破坏准则[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7期

6 苏承东;张振华;;大理岩三轴压缩的塑性变形与能量特征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7 李术才;薛翊国;张庆松;李树忱;李利平;孙克国;葛颜慧;苏茂鑫;钟世航;李貅;;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综合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8 于德海;彭建兵;;三轴压缩下水影响绿泥石片岩力学性质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9 孟召平;潘结南;刘亮亮;孟贵希;赵振华;;含水量对沉积岩力学性质及其冲击倾向性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10 熊德国;赵忠明;苏承东;王耕耀;;饱水对煤系地层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颖;阮怀宁;贾彩虹;;岩石损伤力学理论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段艳燕;宋宏伟;;岩石峰后剪胀效应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3 武科;马明月;李术才;;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的综合物探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4 左建平;柴能斌;周宏伟;;赋存深度对玄武岩变形破坏及能量特征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5 刘石;许金余;刘军忠;吕晓聪;支乐鹏;;绢云母石英片岩和砂岩动态破坏过程的能量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6 蒋志坚;刘阜羊;周志刚;;大理岩高温后力学性质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7 李玉寿;杨永杰;杨圣奇;马占国;;三轴及孔隙水作用下煤的变形和声发射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叶洲元;李夕兵;万国香;周子龙;尹土兵;洪亮;;受三维静载压缩岩石对冲击能的吸收效应[J];爆炸与冲击;2009年04期

9 刘斌;李术才;李树忱;聂利超;钟世航;宋杰;刘征宇;;隧道含水构造电阻率法超前探测正演模拟与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罗先启;葛修润;车爱兰;;等参逆变换法及其在地下厂房原始地应力计算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寿;杨永杰;杨圣奇;马占国;;三轴及孔隙水作用下煤的变形和声发射特性[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林建宁;李庶林;焦玉勇;王伟;;TSP超前地质预报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现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强;刘耀儒;常强;冷旷代;周维垣;杨若琼;;结构变形稳定与控制理论及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4 韩素平;魏锦平;赵建忠;张当俊;靳钟铭;;大尺度岩样单轴循环加载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刘文岗;姜耀东;周宏伟;陈忠辉;;冲击倾向性煤体的细观特征与裂纹失稳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忠虎;张茹;李业学;;不同种类岩石变形破坏的能量耗散与能量释放分析[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凤仪;孙久政;王维维;于超;;深埋煤层开采巷道围岩灾变及其致灾机理分析[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李新平;代翼飞;胡静;;某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及涌水量预测的流固耦合分析[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9 赵岩;李术才;薛翊国;李为腾;丁志海;;TSP203预报胶州湾海底隧道f2-1含水断层的实践[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10 李为腾;李术才;薛翊国;赵岩;丁志海;;地质雷达在胶州湾海底隧道F_(4-5)含水断层超前预报中的应用[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克国;注浆控制岩溶隧道突水地质灾害的机理和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陈旭光;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形成机制和锚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周斌;湘西红砂岩顺层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和风险评估[D];中南大学;2010年

7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聂雯;层状砂岩岩爆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王宏伟;长壁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及防冲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端阳;模袋水泥土的界面力学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汪磊;基于能量原理的岩石边坡稳定性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3 牛少卿;长壁开采三顺槽围岩控制理论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肖文芳;地铁隧道掘进爆破振动测试与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龚囱;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充填体损伤与声发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6 肖刚;岩体冒落诱发冲击振动特征及其动力响应机理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沈东东;乐广高速岩溶隧道稳定性及突涌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8 冯红刚;隐患空区群下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王向阁;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及注浆防水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邹洋;岩石动静组合加载巴西盘劈裂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军;黄平;李生才;;2006年1—2月国内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2 陈剑平;岩土体变形的耗散结构认识[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黄明利,唐春安,朱万成;岩石单轴压缩下破坏失稳过程SEM即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赵永贵,刘浩,孙宇,肖宽怀;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3期

5 安镇文;分形与混沌理论在地震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4年02期

6 金济山,石泽全,方华,于智海,任爱华,邹英;在三轴压缩下大理岩循环加载实验的初步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04期

7 刘斌,王宝善,席道瑛;水饱和裂纹对地壳岩样中地震波速及各向异性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05期

8 申维;自组织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地学应用[J];地质地球化学;2001年03期

9 尤明庆;基于粘结和摩擦特性的岩石变形与破坏的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唐春安,徐小荷;缺陷的演化繁衍与Kaiser效应函数[J];地震研究;199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枫;岩石压剪断裂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李江腾;硬岩矿柱失稳及时间相依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安宁;酸雨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讨论[J];西北地震学报;1993年01期

2 ;用随机过程原理确定岩石力学参数[J];湖南有色金属;1995年02期

3 ;第三次国际岩石力学会议[J];地质地球化学;1974年07期

4 许江;杨红伟;李树春;姜永东;;循环加、卸载孔隙水压力对砂岩变形特性影响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5 花冬虎;;浅谈岩石力学中对岩体介质的几点认识[J];江苏冶金;2006年01期

6 于德海;彭建兵;;三轴压缩下水影响绿泥石片岩力学性质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7 杨文东;张强勇;张建国;贺如平;曾纪全;;基于FLAC~(3D)的改进Burgers蠕变损伤模型的二次开发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6期

8 何则干;陈胜宏;;加锚岩体的阶谱复合单元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8期

9 向波;周立荣;马建林;;基于岩体结构面分级的抗剪强度确定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10 温彦锋;汪小刚;周晓光;;岩土工程研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利;2008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元中;李剑浩;昌庆珍;楚泽涵;;利用测井方法解决岩石力学问题[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汪绪刚;邹洪岚;程兴生;蒋晓岚;张贵霞;;砂岩酸化前后储层岩石力学性质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徐燕萍;刘泉声;许锡昌;;温度作用下的岩石热弹塑性本构方程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4 郑炳旭;;前言[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6 钱七虎;;前言[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7 ;编者的话[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8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9 李军;陈勉;柳贡慧;;地层各向异性对套管受力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崔政权;;前言[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清;做好领军人 挺进新高地[N];科学导报;2009年

2 广东建设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善健;汕头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产生新一届理事会[N];广东建设报;2010年

3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杨念明 通讯员 陈继荣 实习生 罗璇;破解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难题[N];湖北日报;2010年

5 游雪晴;原址保护大型饱水木构件将不再回填[N];科技日报;2005年

6 上海博物馆 陈元生;严重朽蚀饱水竹简的真空冷冻干燥[N];中国文物报;2004年

7 安徽省巢湖市博物馆 张立明;出土饱水漆木器脱水前的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5年

8 赵亚辉;谢和平:路在脚下[N];人民日报;2004年

9 欧阳坚;洛克《政府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陈季冰;和谐社会的三个向度[N];郴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土兵;考虑温度效应的岩石动力学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韦立德;岩石力学损伤和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3 唐丽灵;周期性机械拉伸对大鼠成骨细胞生理活性和力学性质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2年

4 张杰;岩石压胀特性及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5 王登科;含瓦斯煤岩本构模型与失稳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杨明;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及其锚固效应的数值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9 胡兴建;为了自由[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安荣;Sn基金属间化合物物性及Sn的键级势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霍布斯与卢梭自然状态学说的差异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石弘;卢梭社会历史观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悦;老庄自然状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巧蓉;霍布斯的自然权利学说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顾冀梅;乔纳森·贝特生态批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王淮峰;生命之光烛照下的写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延聚;霍布斯自然权利理论探析[D];河南大学;2008年

8 张映明;霍布斯自然法哲学思想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军;论哈耶克思想的特定法理意义[D];江南大学;2008年

10 杨梅;西方核心政治价值的逻辑展开[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32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32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4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