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剪切型破坏模式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恢复力模型

发布时间:2018-06-20 15:01

  本文选题:配筋砌块砌体 + 剪力墙 ; 参考:《工程力学》2014年01期


【摘要】:利用25片足尺全灌芯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此种墙体在发生剪切型破坏模式下的恢复力模型。选取截面宽度包含190mm、240mm和290mm三种块型的墙体试验,研究了不同砌块孔洞率、竖向压应力、竖向和水平配筋率、墙体高宽比等参数对墙体破坏模式的影响。利用试验记录提出骨架曲线,其归一化骨架曲线符合带下降段的三折线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满足指数衰减规律的刚度衰减方程。提出适用于发生剪切型破坏模式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滞回规则,此规则在卸载阶段用两折线表示,两折线采用不同的刚度值,第一卸载段采用初始刚度,第二卸载段采用本文提出的刚度衰减方程。该文提出的滞回模型能够较好模拟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捏拢现象,模拟出的滞回曲线与试验记录到的曲线吻合良好。
[Abstract]:Based on the low cycle reciprocating load test of 25 full-scale full core reinforced masonry shear walls, the restoring force model of this wall under shear failure mode is studied. The section width includes three blocks of 190mm, 240mm and 290mm, and the hole and hole rate, vertical compressive stres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reinforcement ratio of different blocks ar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the wall height to width ratio on the wall failure mode. The skeleton curve is put forward by the test records. The normalized skeleton curve is in line with the three fold line model with the descending section.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test data is carried out to get the stiffness attenuation equation which satisfies the exponential decay law. The reinforcement block suitable for the shear failure mode is put forward. The rule of the hysteresis of the shear wall is expressed in the two fold line at the unloading stage, and the two fold line adopts different stiffness values. The first unloading section adopts the initial stiffness and the second unloading section adopts the stiffness attenuation equation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hysteresis mode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simulate the kneading phenomenon of the reinforced masonry shear wall better and the simulated hysteresis. The curve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urve recorded by the test.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佳木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E14B05-0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2010-k2-1) 黑龙江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科研项目(MH20100436) 佳木斯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L2012-028)
【分类号】:TU39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稼茹;刘明学;;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管柱塑性铰区弯矩-转角恢复力模型[J];工程力学;2008年11期

2 马恺泽;梁兴文;李响;邓明科;;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恢复力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杰;米旭峰;;钢框架内嵌带竖缝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建议设计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2 余涛;滕锦光;;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构件及其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前景[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1年05期

3 朱仁益;;传递矩阵法求剪切型框架的振动特性[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4 吴波,李惠;高层建筑电梯平衡重体系的动力特性与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3期

5 魏德敏,温沛纲;新型钢板剪力墙钢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1期

6 戴航;陈贵;;带水平短缝墙及低剪力墙的动力反应和耗能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7 魏巍,刘华新;改善钢筋混凝土低剪力墙延性的方法[J];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05期

8 王广军;;高层建筑高振型自振周期的统计结果[J];地震学刊;1992年03期

9 周云;邹征敏;张超;吴从晓;;汶川地震砌体结构的震害与改进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途径和方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10 王志建,沈小璞;高层钢框架与群桩-土共同作用的三维空间结构系统地震动时程响应分析[J];工程抗震;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余涛;滕锦光;;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构件及其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前景[A];2011复合材料桥梁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樊海涛;国静;;结构瞬时动力参数识别方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葛轶强;张其林;;半刚架模型在抗震分析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政华;张其林;季俊;汤海林;;带折线形梁钢框架地震反应的弹塑性时程分析[A];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廖飞宇;陶忠;;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初探[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竖向荷载对高层建筑结构侧向变形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王朝晖;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三维线性及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刘建伟;框支剪力墙结构合理破坏机制及控制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杨德健;带缝保温耗能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肖明葵;基于性能的抗震结构位移及能量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李永靖;矿震对建筑结构疲劳累积损伤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7 梁本亮;基于ArcGIS的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数据库建设[D];同济大学;2007年

8 刘元珍;玻化微珠永久性保温墙模复合剪力墙结构体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9 曲激婷;位移型和速度型阻尼器减震对比研究及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夏心红;高层混合结构施工过程影响与动力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川;某框架结构振动特性测试与控制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孟祥强;设置少量抗震墙的RC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席雅敏;波纹钢腹板箱拱地震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于风波;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钢结构加层的抗震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新;大型盾构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派;中小学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常飞虎;火电厂主厂房带支撑纵向框架结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杨勇;带竖向结合面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周平;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王U,

本文编号:2044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44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f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