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FBG-BOTDA联合感测管桩击入土层模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1 11:54

  本文选题:打桩 + 布拉格光纤光栅(FBG) ; 参考:《岩土力学》2014年S2期


【摘要】:管桩施工过程中常出现桩身裂缝、爆桩等病害。将具有实时动态监测功能的布拉格光纤光栅(FBG)准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和具有分布式监测功能的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分析技术(BOTDA)联合应用到管桩打入过程中的监测,提出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数据处理方法,设计了管桩打入过程的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FBG传感技术能够较好地动态监测打入过程中桩身应变变化特征,反映桩身不同部位随不同深度应变变化规律;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能够较好地监测管桩在打入过程中暂停(接管)状态下桩身应变变化特征;根据应变变化分析管桩受偏心荷载程度,分析管桩是否出现裂缝、破坏等病害,研究管桩打入过程中桩土作用规律。试验结果还表明,FBG联合BOTDA光纤监测技术在管桩打入过程中监测管桩质量具有广阔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ipe pile construction, cracks in pile body, pile blasting and other diseases often occur. The fiber Bragg grating (FBG) quasi-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ing monitoring technology with real-time dynamic monitoring function and Brillouin scattering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ysis technology (BOTDAA) with distributed monitoring function are jointly applied to the monitoring of pipe pile driving process. Th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of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is presented, and the model test of pipe pile driving process is desig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BG sensing technology can better dynamically monitor the str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le during the penetration process. The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of BOTDA can better monit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variation of pipe pi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spended (pipe) in the process of driving. According to strain variation, the degree of eccentricity load on pipe pile is analyzed, whether there are cracks or failure of pipe pile is analyzed, and the law of pile-soil 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pipe pile driving is studied. The test results also show that FBG combined with BOTDA optical fiber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broad technical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pipe piles during the driving proces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无锡山水城规划建设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4123063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No.2012BAK10B05)
【分类号】:TU75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小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桩基测试中的应用[J];电力勘测设计;2006年06期

2 钱振东;黄卫;关永胜;韩光义;;BOTDA在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裂缝监测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张丹,施斌,吴智深,徐洪钟,丁勇,崔何亮;B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及其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4 吴智深,施斌,原田隆郎,石井豪,许斌;可用于结构健康监测的BOTDR光纤变形检出特性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5 刘坤义;;某码头工程PHC管桩竖向裂缝检测方法与加固补强[J];引进与咨询;2006年08期

6 施斌,徐洪钟,张丹,丁勇,崔何亮,陈斌,高俊启;BOTDR应变监测技术应用在大型基础工程健康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7 施斌,徐学军,王镝,王霆,张丹,丁勇,徐洪钟,崔何亮;隧道健康诊断BOTDR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5期

8 魏广庆;施斌;胡盛;李科;殷建华;;FBG在隧道施工监测中的应用及关键问题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9 魏广庆;施斌;贾建勋;胡盛;李科;张丹;;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预制桩基桩内力测试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10 李正印;柯宅邦;刘东甲;卢志堂;郭杨;;低应变反射波法判别PHC管桩接头质量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为民;李秋芳;陈宝;黄雨;梅正君;;施工对土体扰动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2 刘胜春;张顶立;黄俊;张成平;;大型盾构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3 史彦新;张青;孟宪玮;;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刘永莉;尚岳全;于洋;;BOTDR技术在边坡表面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刘永莉;孙红月;尚岳全;于洋;;基于BOTDR的传感光纤固定方式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9期

6 毛江鸿;何勇;金伟良;;新型埋入式长距离应变光纤传感器研制及性能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7 毛江鸿;何勇;金伟良;邵剑文;;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应变传递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10期

8 邱海涛;李川;刘建平;;基于BOTDR的隧道应变监测与数值模拟[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12期

9 宋建学;任慧志;赵旭阳;;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钢筋砼桩身应变分布式光纤监测[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林舟;李椋京;石晓杰;;福州某桩基工程断桩事故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斌;张丹;王宝军;;地质与岩土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及其发展[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符冠华;张宇峰;;桥梁状态诊断与评定技术在江苏的研究与应用[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杨艳青;;浅谈运营海底隧道健康诊断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丽华;唐永圣;吴刚;杨才千;吴智深;;自监测BFRP智能筋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A];工业建筑(2009·增刊)——第六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施斌;丁勇;徐洪钟;张丹;;分布式光纤应变测量技术在滑坡早期预警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薛星桥;张俊义;晏鄂川;高幼龙;;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现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张俊义;晏鄂川;薛星桥;高幼龙;;BOTDR技术在三峡库区崩滑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施斌;余小奎;张巍;索文斌;刘杰;隋海波;;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桩基分布式检测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高磊;施斌;张丹;索文斌;朱友群;魏广庆;;预制桩分布式光纤检测系统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R壢獉r;白山栻;肖春喜;高tK;;基于现场监控量测的龙潭隧道施工期围岩稳定性研究[A];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浩;基于序列编码探测脉冲的布里渊光纤传感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王静;光纤光栅多参数传感理论技术研究及在地下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3 陈旭光;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形成机制和锚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林强;隧道支护体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刘永莉;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边坡工程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何俊;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朱正伟;边坡监测的复合光纤装置法研究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8 鲁帆;基于协整理论的复杂动态工程系统状态监测方法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霍宝荣;BFRP-混凝土结构理论与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10 宋世德;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特性及传感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晓光,李晓红,王兰生;滑坡钻孔倾斜量测及数据处理[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周智,欧进萍;土木工程智能健康监测与诊断系统[J];传感器技术;2001年11期

3 王辉,吕月兰,吕志伟;光纤中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传感器技术;2005年04期

4 王其富;乔学光;贾振安;尉婷;高宏;王向宇;;布里渊散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年07期

5 徐双全;上海海塘建设历史、现状和展望[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年03期

6 叶观宝;沈超;邢皓枫;晏青青;;PHC桩对地基土孔压及侧向位移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5期

7 崔何亮,施斌,徐洪钟,张丹,丁勇;BOTDR光纤温度监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8 王宝军;李科;施斌;魏广庆;;边坡变形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模拟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3期

9 朱鸿鹄;殷建华;洪成雨;靳伟;何毅良;;基于光纤传感的边坡工程监测技术[J];工程勘察;2010年03期

10 卢永金;何友声;刘桦;;海堤设防标准探讨[J];中国工程科学;2005年12期



本文编号:2048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48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6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