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侵蚀喷射混凝土损伤层及微观结构研究
本文选题:干湿交替 + 喷射混凝土 ; 参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10期
【摘要】:为了研究硫酸盐侵蚀后喷射混凝土表面损伤层厚度变化,采用干湿交替方法,对同配合比模筑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及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进行硫酸盐侵蚀,利用超声波平测法对试件表层声时进行测定,采用回归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试件损伤层厚度。结果表明:随着干湿交替次数增加,试件表层超声波波速降低,试件密实度下降,损伤层厚度增大,用损伤层厚度表征试件硫酸盐侵蚀具有较好相关性。而后对硫酸盐侵蚀后喷射混凝土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喷射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破坏方式从初期钙矾石破坏转变为后期钙矾石、石膏复合破坏,且钙矾石及石膏含量随着交替次数的增多而增加;同时,对交替150次喷射混凝土试件进行钻孔分层取粉,对其进行物相分析及热分析,随着深度增加,试件中钙矾石含量先增大后减小继而平稳,但石膏含量持续减小,深度大于12mm时石膏含量为0。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thickness change of surface damage layer of shotcrete after sulfate erosion, sulfate eros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ame mix concrete, shotcrete and steel fiber sprayed concrete by the method of alternating wet and dry. The sound time of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specimen was measured by ultrasonic leveling method. The thickness of the damage layer of the specimen was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test data with regress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ltrasonic wave velocity of the surface layer decreases, the density of the specimen decreases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damage lay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times of dry-wet alternation. The thickness of the damage layer has a good correlation to characterize the sulfate erosion of the specimen. Then the microstructure of shotcrete after sulphate erosion was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failure mode of sulfate erosion of shotcrete changed from the initial ettringite failure to the later ettringite and gypsum composite destruction. The content of ettringite and gypsum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ernating times, and the powder was drilled and stratified for 150 times of alternating shotcrete, and the phase analysis and thermal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 the content of ettringite and gypsum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times. The content of ettringite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but the gypsum content continued to decrease, and when the depth was greater than 12mm, the content of gypsum was 0.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403)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3089)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良奎;喷射混凝土 (一)——喷射混凝土的最新发展与施工工艺[J];工业建筑;1986年01期
2 苑立冬;牛荻涛;姜磊;孙迎召;费倩男;;硫酸盐侵蚀与冻融循环共同作用下混凝土损伤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3年06期
3 孙迎召;牛荻涛;姜磊;苑立冬;;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损伤分析[J];硅酸盐通报;2013年07期
4 梁咏宁,袁迎曙;超声检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研究[J];混凝土;2004年08期
5 张峰;蔡建军;李树忱;牛平霞;李守凯;;混凝土冻融损伤厚度的超声波检测[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2年03期
6 刘新荣;祝云华;李晓红;杜国平;宋战平;;隧道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单层衬砌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8期
7 张云清;余红发;王甲春;;盐冻条件下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损伤规律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9年04期
8 张风杰;袁迎曙;杜健民;;硫酸盐腐蚀混凝土构件损伤检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雷明锋;彭立敏;施成华;;硫酸盐侵蚀环境下隧道结构损伤机制及力学性能演化规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2期
10 李莉;吴爱祥;王贻明;韩斌;王洪江;王春来;;Mechanism of wet shotcrete interacting with rock in support system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小艳;卢喜瑞;舒艳辉;李伟民;;滴水观音的眼泪:来自IR与Raman的发现[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史玲;;地下工程中喷层支护机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3 赵大方;李效东;郑春满;胡天娇;;采用聚硅碳硅烷与乙酰丙酮铝合成聚铝碳硅烷的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陆春华,许仲梓;Sm~(3+)掺杂碱锌硼硅酸盐玻璃析晶过程的微观结构研究[J];玻璃与搪瓷;2004年01期
5 万军鹏;;常用结构测试方法的介绍及其在玻璃中的应用[J];玻璃;2010年04期
6 滕巍巍;于万里;罗永安;;一种仿鸡血石的组成与结构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年01期
7 赵慧博;杨明星;;“米黄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1年01期
8 顾炳伟;王培铭;熊少波;;早强剂对煅烧煤矸石火山灰反应的激发作用[J];材料导报;2006年01期
9 宋旭艳;李东旭;韩静云;;煤矸石热活化及其活性评价的机理分析[J];材料导报;2008年04期
10 闫文慧;牛青山;王立福;万正国;高仙;贾虎生;许并社;;过滤用多孔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朝巍;苏鹏;满露梅;宋宇;张华杰;;利用工业废渣制备绿色胶凝材料的研究[A];2011(昆明)中西部第四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顾炳伟;王培铭;熊少波;;早强剂对煅烧煤矸石火山灰反应的激发作用[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3 郭伟;李东旭;陈建华;杨南如;;不同煅烧温度煤矸石水泥的早期水化及浆体的显微结构[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4 钱文勋;蔡跃波;;活性激发剂对高掺量粉煤灰水泥浆体早期水化进程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5 顾炳伟;王培铭;;煅烧煤矸石活性组分溶出研究[A];固体废弃物在城镇房屋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程金树;陈珍霞;钟韵鸣;田培静;;Al_2O_3对低熔点硼硅酸盐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分会2009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冯春花;李东旭;;钢渣作为铁质矫正原料在熟料配料中的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谭文杰;常钧;吴昊泽;叶正茂;程新;;锶渣为原料制备硫铝酸锶钙水泥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韩要丛;崔学民;刘海峰;张尚;唐洁;张伟鹏;;地质聚合物材料聚合机理研究及应用[A];南方七省(区)硅酸盐学会第25届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叶家元;王渊;张文生;刘辉;张卫东;;铝土矿选尾矿制备土聚水泥的反应机理[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惠民;云母颜料制备及其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田q;水泥基电磁防护吸波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孟庆芬;钴硼酸盐晶须的制备与机理初探[D];西北大学;2011年
4 谭晓倩;活化生土基低碳节能村镇建筑材料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袁美蓉;热浸镀锌层表面硅酸盐转化膜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黄伟;矿井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7 乔墩;减缩剂对水泥基材料收缩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高润东;复杂环境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微—宏观劣化规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孙丛涛;基于氯离子侵蚀的混凝土耐久性与寿命预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何娟;碱矿渣水泥石碳化行为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雄立;冰灾对湖南高速公路路面性能的影响及灾后养护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袁远;机械力化学改性粉状建筑废弃物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瑾;铁炭微电解催化氧化-絮凝法去除铜冶炼废水中砷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龙樱;微波辐照活化云南未燃煤矸石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吕英帅;纳米二氧化铈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屏蔽紫外线性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杰;煤矸石活化及在建材中应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7 韦春利;钛表面诱导和控制磷灰石多晶形成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建明;铝掺杂的水化硅酸钙结构及微观形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许闽;超细活性粉石英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吴贝;钙矾石对重金属的固化及稳定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娟;余红发;白康;韩丽娟;周鹏;曹文涛;;混杂纤维对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2 翁璧石;李小坤;龙广成;谢友均;;硫酸盐环境下铁路隧道结构衬砌混凝土病害调查及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3 孙丛涛;牛荻涛;;混凝土抗盐冻性能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0年04期
4 ;BEHAVIOR OF AIR-ENTRAINED CONCRETE AFTER FREEZE-THAW CYCLES[J];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2009年03期
5 余红发,孙伟,鄢良慧,杨波;在盐湖环境中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J];硅酸盐学报;2004年07期
6 宋金如,刘淑娟,朱霞萍;测定水中硫酸根方法的概述[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杨全兵,吴学礼,黄士元;去冰盐引起的混凝土的盐冻剥蚀破坏[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0年S1期
8 李金玉,彭小平,邓正刚,曹建国,关遇时,林莉,田军涛,李芳,王爱勤,王志刚,彭涛,蔡梅珠,张秀梅;混凝土抗冻性的定量化设计[J];混凝土;2000年12期
9 葛勇,杨文萃,袁杰,张宝生,熊爱玲;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抗冻性的研究[J];混凝土;2005年08期
10 陈肇元;;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设计要求急待改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问题讨论之一[J];建筑结构;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雁南;周双喜;;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类型及作用机理[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曹征良;袁雄洲;邢锋;丁铸;;美国混凝土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评析[J];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韩宇栋;张君;高原;;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研究评述[J];混凝土;2011年01期
4 段恩朝;;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J];科技资讯;2012年10期
5 储王应;;灌注桩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2年06期
6 刘超;马忠诚;刘浩云;;水泥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综述[J];材料导报;2013年07期
7 严海彬;王建斌;屈钧利;王永峰;;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的改进研究[J];轻工科技;2013年07期
8 吴丹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研究综述[J];粉煤灰;2014年02期
9 封孝信,李秀娟;抗硫酸盐侵蚀测试方法评述[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文华;文红宇;宋玉峰;;硫酸盐侵蚀混凝土模型研究现状[J];今日科苑;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德斌;周俊龙;汪宏涛;申春妮;张涛;;水泥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破坏的评估与防治[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杨德斌;周俊龙;汪宏涛;申春妮;张涛;;水泥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破坏的评估与防治[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王爱勤;曹建国;李金玉;林莉;田军涛;李芳;邓正刚;;高浓度和荷载条件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特性及抗侵蚀技术[A];吴中伟院士从事科教工作六十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金玉;林莉;曹建国;田军涛;王爱勤;邓正刚;李芳;;高浓度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性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5 马保国;罗忠涛;李相国;高小建;张美香;;混凝土碳硫硅酸钙型硫酸盐侵蚀的物理化学过程模拟[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何琳;袁瑛;;溶液温度对水泥胶砂硫酸盐侵蚀的影响[A];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亢景富;;我国水工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问题[A];水电科技论文集[C];1990年
8 朱珏;程钱;;硫酸盐侵蚀的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纪国晋;陈改新;鲁一晖;田军涛;;提高渠系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措施[A];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设计方法科技论坛与全国第六届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秀娟;封孝信;张健;;硫酸盐对C-S-H的侵蚀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通讯员 刘兆启邋记者 沈英甲;新疆研究成功防治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新技术[N];科技日报;2007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费梦雅;建筑物也能“延年益寿”[N];江苏科技报;2013年
3 晓科;新疆研究成功防治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技术[N];中国建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赞群;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基本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高润东;复杂环境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微—宏观劣化规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永斌;景电灌区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硫酸盐侵蚀破坏机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公勋;基于硫酸盐侵蚀的混凝土基本性能退化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长发;水泥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刘焕芹;基于电渗脉冲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初探[D];重庆大学;2012年
5 巩鑫;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胡波;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快速评估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7年
7 杨本菊;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防腐剂的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8 万旭荣;硫酸盐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扩散反应规律研究及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高立强;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抑制措施及其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汤海昌;硫酸盐侵蚀下混凝土的耐久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69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69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