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简约化设计的适应性研究
本文选题:室内公共空间 + 导视系统 ; 参考:《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充斥着人们的内心,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流线的造型已经产生审美疲劳,人们对“实实在在”的功能性寄予了新的期盼,人们不再需要“没有体温”的设计,希望在烦劳的生活压力中感知到设计带来的“温暖问候”,人们对于“看着顺眼,用着顺手,心里舒服”的设计越来越情有独钟。越来越简约化的公共空间室内导视系统设计,让人们无所适从,因为简约化的标识已经不能让我们快速识别获取所需的信息,从根本上说,多数空间的导视系统对相当一部分受众来说已是形同虚设,而这部分受众只能通过询问路人或服务人员来获取提示信息,无奈的被迫适应过度简约的导视系统,如何平衡室内空间设计与导视设计这两个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中所谈论的室内公共空间导视系统设计已不再是平面设计专业所能解决的,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任何专业都有它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交叉的关系。本文提出“适应性”这一概念,集中探讨人们的感知能力与认知能力对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与导视系统设计的影响与应用。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在室内公共空间中对导视系统的快速识别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空间环境中寻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使不同的受众人群能够轻松的识别,并通过情感方面的设计摆脱人们的心理压力从而做到人与空间的情感交流。本文首先对不同的室内公共空间进行调研与案例分析,归纳可以借鉴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再结合感知与认知的理论进行论证,着重论述人在空间中的感受,如何强化人与空间的情感关系;其次对“适应性”这一概念进行阐述说明,强调过度的简约化所带来的困惑。 本文的结论表明,过度的简约化不是在简化其累赘而是在复杂人们的认知过程,并使人们失去了与空间情感交流的激情。根据简约化带来的困惑——被动的“适应性”,它令人们在室内公共空间中产生迷失感以及情感的缺失,解决这些困惑的最好办法是要令设计回归到最初的本质——以人为本,并且对设计进行“适当的复杂”,完善其真正的导视功能。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the pressure of fast-paced life is full of people's hearts,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aesthetic fatigue has been produced for the modelling of streamline, people have placed new expectations on the "real" functionality. People no longer need "no body temperature" design, hoping to feel the "warm greetings" brought by design in the stress of life.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in the design of "looking at the eye, using the comfortable, comfortable in the heart". The increasingly minimized design of indoor guidance systems in public spaces has left people at a loss, because minimized logos no longer allow us to quickly identify and access the information we need, fundamentally speaking, Most spatial guidance systems are virtually empty for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audience, and this part of the audience can only get prompt information by asking passers-by or service personnel, but they are forced to adapt to the excessively simple guidance system. How to balance the interior space design and the guide design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e design of guiding system of indoor public space in this paper is no longer the solution of graphic design. In this pluralistic era, any major has its internal relationship and intersecting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adaptability", and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and application of people's perception ability and cognitive ability on the design of indoor public space and guide system.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eople to identify the visual guidance system in the indoor public space, to find the information they need in the complex space environment, so that different audiences can easily identify. And through the emotional design to get rid of people's psychological pressure to achieve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space. This paper firstly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different indoor public spaces,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and then combines the theory of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to demonstrate how people feel in space. How to strengthen the emo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space; secondly, to explain the concept of "adaptability", emphasizing the confusion caused by excessive minimizatio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shows that excessive minimization is not a simplification of its burden but a complex cognitive process which makes people lose their passion for communicating with spatial emotions. According to the confusions of simplicity-passive "adaptability," which makes people feel lost and emotional loss in the public space,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ese puzzles is to get the design back to the original essence-people-oriented. And the design of the "appropriate complexity", improve its real guiding function.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525.1;TU23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科;;地方材料在现代地域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2 杨成汉;张奕先;段渊古;;城市街道建筑色彩景观规划设计——以北京市北苑路街道整治改造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3 孟家松;;浅析色彩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4 闫艺沥;马宝英;;论城市色彩景观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8期
5 范锐星;;北京居住环境色彩规划初探[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刘岩;;景观环境设计中相关要素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7 葛田田;;论产业细分下个性化涂料发展空间[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8 徐素洁;袁恩培;;论德阳城市色彩设计的意义及原则[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9 张建华;潘蕾;;滨海环山城市天际线景观的组织与塑造——以烟台滨海天际线景观特色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9期
10 王洁;周洁;李敬峰;;基于色彩总谱的温岭中心区色彩规划[J];城市规划;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博燕;王峰;;浅析城市色彩规划中色彩数据库的建立方法——以山西临汾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熙;;城市色彩规划研究及多角度指向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艳莉;;青岛城市色彩景观规划初探[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贺碧欣;;心灵归属在乡村——万科良渚文化村组团建筑色彩应用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5 邓艳华;;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实践探索[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6 陆君;周建和;;城市色彩规划管理相关实施问题初探——以长沙市色彩规划管理实施为例[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7 唐薇;陈明峰;唐坚;;地铁上盖附属物与城市景观环境的有机结合——以广州地铁为例[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孙迟;马娜娜;郑妍;;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以沈阳市城市景观规划为例[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郭红雨;蔡云楠;;广州市城市色彩控制方法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立;;城市特色地段色彩分析——以南京总统府及周边地段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平;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吴琛;天津城市建筑环境色彩的变异与承继[D];天津大学;2012年
3 王思元;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耿美云;城市公共空间特色景观衍续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5 张庆顺;坡地建筑生态文化设计创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丁昶;藏族建筑色彩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京红;表述城市精神[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8 公晓莺;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宋立新;诗居城市色彩形象识别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王大为;烟台近代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城市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田隽;试论具有藏族特色色彩体系的建构问题[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温文瑞;城市街道景观中的建筑色彩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马爱花;株洲芦淞商业区环境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艳丰;昆明传统街区景观色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昀;论传统铺装的“韵”对现代城市景观铺装的启示[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秦彦;城市住宅区环境色彩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8 易涛;城市公共设施与城市形象相关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丹;浅析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马卫华;中国南北传统园林色彩差异及其对现代园林色彩的影响和借鉴[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74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74179.html